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彗星的軌道為什麼是扁的呢?

彗星的軌道為什麼是扁的呢?

點擊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可以訂閱哦!

作者:王錚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彗星,因為它的外觀,在古代又被稱為掃把星,曾經被迷信的認為是災禍的預兆,後來又被科學家認為是地球大氣中的現象,而現在我們知道它是我們太陽系的一種天體。假如天氣與時間合適,可以看到它拖著長而明亮的尾巴懸掛在星斗間,可謂是夜空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彗星形成的位置非常遙遠,離太陽最近的也是30倍日地距離以外,遠的要上萬倍日地距離(日地距離被定義叫做「天文單位」,用AU表示)。彗星的軌道基本是很扁的橢圓、拋物線和雙曲線三種,太陽不在軌道中心,而是靠近軌道一側的末端。橢圓形總是又長又扁,而拋物線和雙曲線甚至不是閉合的曲線。軌道離太陽最近的位置叫近日點,離太陽最遠的點叫遠日點。拋物線和雙曲線軌道的彗星是非周期性的,一去不復返,而橢圓形的軌道是周期性的,經過幾十年、甚至上千上萬年,它還會來到地球附近,被我們看見。

明亮的「掃把星」

那麼,為什麼彗星的軌道這麼「扁」呢?

很多朋友都知道,彗星有長長的尾巴,是因為彗星頭部的彗核由冰物質和塵埃混合而成的,冰物質中除大部分是水冰之外,還有一氧化碳冰、二氧化碳冰(乾冰)、氨冰和甲烷冰等;彗星接近太陽時,彗核的物質升華,揮發物質在太陽風作用下拖成一條稀薄物質流的尾巴,形狀好像掃把,就叫彗尾。

長長的彗尾

我們的太陽雖然碩大無比、發出強烈的光和熱,但宇宙空間太廣闊了——太陽到地球就好比隔著一個足球場,太陽是球場一端的一張1米寬的椅子,地球相當於球場另一端的一個指甲蓋。因此,太陽系的絕大地方區域是黑暗而寒冷的。

不過幸好我們地球所在的距離太陽較近的區域是光明而溫暖的。在太陽系裡有一條「凍結線」(Frost line),也叫「雪線」(snow line)或「冰線」(ice line),距離太陽大約3倍的日地距離(3 AU),大約是在「小行星帶」的內側。這個線的定義是溫度低到足以使揮發物質(如水、氨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等)凝結成固態冰粒(也即是上文提到的彗核組成物質)。由這些物質的性質可以知道溫度大概是開氏溫度150度左右(150 K),而距離太陽大約3 AU處的太陽輻射大致能將物體加熱到開氏溫度150度。

太陽系的「凍結線」(Frost line)

故而,在「凍結線」以內,比如我們地球,水、氨和甲烷等只能以液態或氣態存在,所以不能形成天體;但這條線以外,這些成分則可以凝固成固體,從而成為天體的組成部分。在距離遠到冥王星的位置甚至更遠,如果天體質量較小、又缺乏熱量讓成分產生重分異,冰和岩石就會混在一起,俗稱「臟雪球」,就可以形成彗星的彗核。

那麼接下來我們分3種情況來看:

1.「臟雪球」在「凍結線」以內,且軌道是近似圓形

且不說彗核形成得了形成不了,這種情況冰凍的物質當然會揮發,形成「彗尾」,但是它距離太陽太近,一直都在揮發,太陽系形成了幾十億年,冰凍物質早就揮發完了,堅持不到今天。

如果一顆小天體的軌道始終在凍結線內,那麼它就只會是一顆小行星,由岩石和金屬組成,不會有揮發性物質。不排除有少數彗星因為大行星的引力被整體移入了凍結線以內,但它很快就會揮發殆盡。

2.「臟雪球」在「凍結線」以外形成,且軌道沒有那麼「扁」

當彗星飛到離太陽較近時,如果足夠近,比如軌道近日點距離太陽5 AU附近(木星Jupiter軌道範圍)以內在光照下才足夠的亮,在3 AU的「凍結線」附近其揮發物質才形成明顯的彗尾,才能被我們肉眼看見、稱之為彗星。如果「臟雪球」的軌道不「扁」,始終不進入到「凍結線」以內,這樣的「彗星」永遠沒有被加熱到揮發以產生彗尾的機會,也就不叫彗星,它就只是「臟雪球」而已,和它起源地大大小小的其他天體一樣。

彗星只有燃燒自己的生命、發出絢爛光芒的時候才叫「彗星」!

而集結了「臟雪球」的,就是彗星的起源區——柯伊伯帶(Kuiper Belt)和奧爾特雲(Oort Cloud)。柯伊伯帶距離太陽大約是日地距離的30倍,奧爾特雲距離太陽則是日地距離的5萬至10萬倍。

太陽系的柯伊伯帶(Kuiper Belt)和奧爾特雲(Oort Cloud)圖示

3.

「臟雪球」在「凍結線」以外形成,軌道很扁。

近日點接近「凍結線」,遠日點遠離太陽,這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彗星。大部份的彗星都來在遙遠的奧爾特雲。在那裡它們雖然也繞著太陽轉,但太陽如此的遙遠,在那裡看太陽亮度比地球上看天狼星還暗一些,引力和光、熱都比較小。這裡「臟雪球」更容易受到附近恆星引力影響,也可能因為碰撞改變了速度,從而向內太陽系飛來(當然也可能飛向太陽系之外)。多數彗星在向太陽進發時是沿著雙曲線或拋物線軌道的,但彗星在來的路上受到其他星體引力影響改變軌道,就可能變成橢圓軌道,由非周期彗星變成新的周期彗星。

彗星形成示意圖,5 AU是木星Jupiter軌道範圍,

「凍結線」在更近的3 AU位置

不過,以非常扁的橢圓繞太陽運行、但又不足以到達「凍結線」從而揮發的天體,在離我們很遠的外太陽系也並不少見,如遙遠的小天體「塞德娜」(Sedna),它的近日點(76 AU)也比冥王星軌道更遠,而遠日點更是達到1000 AU;它的物質不會揮發產生「彗尾」,因此它也同樣不是彗星。

示意圖:「塞德娜」的軌道近日點也比冥王星軌道更遠

所以,綜上來說,「臟雪球」的軌道不扁就不足以從遙遠的起源地來到內太陽系的「凍結線」,不來到距離太陽這麼近就不會因為太陽的熱量大量揮發、發光發亮,不發光發亮、拖著長長的尾巴就不叫彗星了;因此,這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作者:王錚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微信公眾訂閱號(ID:nssc1958)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進入空間 發現科學 公益服務 科學傳播

ID:nssc195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的精彩文章:

NASA的2018待辦事項清單

TAG: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