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水中的深情,相隔千年,也有共鳴

山水中的深情,相隔千年,也有共鳴

本文摘自《山山水水聊聊畫畫》,馬菁菁 著,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江左四王」是清初繪畫界主流,王時敏、王原祁祖孫二人是被皇帝背過書的正統畫派,王原祁還被康熙召進了南書房,專門負責鑒定古代書畫,他給清朝繪畫審美立定規矩,紅遍天下。有主流,自然就有非主流。那些不在朝廷供職以及那些有才華卻沒官當的「社會閑散人士」,默默地被分到了非主流畫派。非主流畫派中,與「四王」對應的代表人物是「四僧」,即石濤、八大山人(朱耷)、髡殘和弘仁,四個大和尚。之前我們講過好幾個生不逢時又特別悲慘的大畫家,大多數都是在科舉考場上越戰越敗,越挫越勇,最後自暴自棄,比如唐伯虎,滿腹才華全發泄在畫畫上,結果呢,當然越畫越好。

石濤是明靖江王的後代,本名朱若極,正宗皇室嫡孫。明亡時他才三歲,什麼都不懂。他的父親朱亨嘉在明亡後帶著全家逃難到南方,先當了「監國」,後來不死心,想稱帝,結果被殺。年幼的朱若極被家裡的太監帶著逃到寺院,削髮為僧,改名原濟,字石濤,這才保住一條命。對於上代人那場你死我活的戰爭,石濤所知甚少,他當和尚並非是看破紅塵,只是為了活命。

當了和尚的石濤雲遊四海,到各大寺院鑽研佛理,後來在安徽認識了梅清。梅清大他十幾歲,善畫,石濤本就愛畫畫,索性從此定居安徽,跟梅清學畫。

作品簡介:

《山山水水聊聊畫畫》,馬菁菁 著,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到底什麼是中國畫?現代人要如何才能欣賞和理解中國水墨?古時山水中的深情,在今天,是否依然會和你我產生共鳴?思索著這些問題,愛擼貓愛畫畫的菁菁再次啟程,重返紙上山河,從彪悍的蒙元,一下子講到大清滅亡,閑侃三代水墨,勾勒700年山水畫史。

山水畫走到元明清,文人山水已成主流。所以這一次,菁菁甄選了25位極具代表性的文人畫家,你將看到:前朝皇族本朝官兒的趙孟頫、潔癖到如廁鋪鵝毛的倪瓚,被星爺玩兒壞了的唐伯虎,自殺九次不死、殺老婆卻一擊必中的瘋子徐渭,「雅俗共賞」的任頤、吳俊,「四王」「四僧」「揚州八怪」「金陵八家」等藝術天團。在驚心動魄、妙趣橫生、暖心煽情的往事逸聞背後,你將看到為何文人能代替職業畫家,成為國畫主力的真正原因;看到山水的精髓,文人的心。

菁菁說:畫畫得好的人,是因為他們真的活過。畫家有時並沒有故作高深,他們作畫時,有著百分之百的放鬆,所以充滿自由。因此,本書雖然沿襲了欣賞中國畫的基本思路,介紹了不少專業級的書畫鑒賞小技巧,卻不會像美術教材和專著般刻板僵硬,它給大家的,不是結論,而是一種鬆弛自由的生活狀態,一顆對中國藝術的好奇心。當你在博物館、旅行途中或其他機緣巧合下看到一幅中國山水時,試著用這些方法多看一會兒,你會發現,除了「好看」,也許你還能「認識」它,重新認識自己。

(本文為騰訊文化簽約的合作方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文化 的精彩文章:

周小鵬:願你在不完美中,遇見最幸福的自己
《無言的宇宙》:用詩意文字講述公式之美

TAG:騰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