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近在咫尺,遠在天涯-猶太人與穆斯林的恩怨情仇

近在咫尺,遠在天涯-猶太人與穆斯林的恩怨情仇

美國「猶太人和平之聲」支持穆斯林和移民。圖片來自網路

在北美,大家可以發現,在面對無論是美國特朗普政府實施的反穆政策,還是在加拿大魁北克穆斯林清真寺白人極端分子槍殺穆斯林事件,猶太人許多社區組織都是公開地站在支持穆斯林的這邊陣營。不少人可能有點弄不明白了,猶太人與穆斯林不是勢不兩立的冤家對頭嗎?有人也許會這樣想,這只是猶太人的一種高姿態,一種保護自己的聰明方式。

其實,猶太人與穆斯林的關係遠沒有那麼簡單,他們千百年來的恩怨情仇真是「剪不斷,理還亂」。

根據《聖經》中記載,猶太人與穆斯林的始祖都是亞伯拉罕,也就是說他們都是亞伯拉罕的子孫。雖然他們宗教信仰不同,但他們是同宗同族。千百年來,猶太人曾經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附和依託阿拉伯/穆斯林的勢力發展和壯大起來的。

根據《聖經》中記載,猶太人與穆斯林的始祖都是亞伯拉罕。圖片來自網路

公元前597年,耶路撒冷聖殿毀滅淪陷之後,巴比倫(現今的伊拉克)很快就成為了猶太教的重要中心,巴比倫建立了當時最大和最顯赫的猶太城市和社區。在公元200年 - 500年之間,猶太人從原來估計的100萬人增加到200萬人,當時的巴比倫地區的猶太人口佔世界猶太人口的1/6。猶太教經典《塔木德》在這座城市得以誕生。

在伊斯蘭出現和崛起之後,公元638年,在歐麥爾-本-赫塔卜統治下的阿拉伯伊斯蘭帝國征服了耶路撒冷以及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埃及的土地。作為政治制度,伊斯蘭教為猶太人的經濟、社會和知識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條件。歐麥爾-本-赫塔卜允許猶太人在耶路撒冷重新建立他們的地位,許多猶太官員在歐麥爾-本-赫塔卜治下的政權中服務。猶太傳統將歐麥爾-本-赫塔卜稱為仁慈的統治者,米德拉什(Nistarot de Rav Shimon barYo?ai)將他稱為「以色列的朋友」。

穆斯林和猶太人本是一家人。圖片來自網路

隨著伊斯蘭勢力的擴大,猶太人的境遇又一次得到了改善,猶太的早期黃金時代(711-1031)是在伊比利亞半島(現在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大部分處於穆斯林統治時期。在那段時間裡,猶太人普遍被社會接受,猶太宗教、文化和經濟生活非常盛行。猶太人主要從事科學研究,活躍於商業與工業,特別是絲綢和奴隸貿易,從而促進了國家的繁榮。猶太人還將阿拉伯語文本翻譯成羅馬語言,以及將希臘語和希伯來語文本翻譯成阿拉伯語。猶太人也在植物學,地理學,醫學,數學,詩歌和哲學上做出了貢獻。

十字軍東征時,猶太人與穆斯林風雨同舟,患難與共,他們聯合在一起反抗東征軍,因此遭到了東征軍的殘酷屠殺,在歐洲的猶太人也同時遭受驅逐。

幾千年來,猶太人與阿拉伯/穆斯林總的來說和睦相處,相互依賴,在文化上他們總體也還比較認同和彼此尊重,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衝突和矛盾,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1789年。

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後,法國率先開始了猶太解放運動,成為首個賦予猶太人平等法律權利的歐洲國家。與此同時,猶太民族內部也湧現出了嶄新的思想觀念。與歐洲的其他民族一樣,猶太民族也發起了一場影響深遠的猶太啟蒙運動。具有新思想的猶太人開始摒棄自身與周邊民族的隔閡感,主動接觸和學習其他歐洲文明的知識、習慣和文化。猶太人學校除了宗教知識外,也開設了自然科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的課程,他們在做「脫猶入歐」的努力。儘管猶太人力圖走出自己的隔都,努力擁抱歐洲文明,但還是無法讓那些建立在種族和民族思想的歐洲國家的民眾所接受。這些歐洲人始終認為猶太人是劣質種族,從而對猶太人進行了赤裸裸的暴力排猶運動和社會民眾的反猶思潮,甚至在猶太人主要居住區內出現了大規模的屠猶事件。這種情況導致很多猶太人相信,他們只有在自己的國家中才安全,於是有了復國的思想。

拿破崙賦予猶太人平等的法律權利(油畫)。圖片來自網路

在思想和文化上「脫猶入歐」之後的猶太人也同原來和睦相處的兄弟伊斯蘭民族產生了隔閡,尤其在1945年二戰結束之後,在自身的安全利益考慮下,猶太人也捲入了大國博弈的圈子,成為了美國和歐洲國家在中東的一枚戰略棋子。歐美國家,尤其是美國需要一個在中東替它不時點燃戰火的幫手。長期以來,儘管不少穆斯林國家的領導人,以色列的領導人都看清了這些,但是凡提倡「巴以和解」或者「阿以和解」的阿拉伯/穆斯林國家領導人,包括以色列的總統都遭到槍殺。看來保持中東地區的戰亂是美國利益所在,在這裡軍火要不斷輸出,石油要不停獲取。

猶太人和穆斯林一同遊行,抗議暴力行為。圖片來自網路

毫無疑問,當看清了這些,無論是猶太人,還是穆斯林都會重新思考他們面臨的問題,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在中東地區的巴以、阿以衝突,他們都是被人利用的犧牲品。目前歐美國家的反穆斯林的手段和方法,與當年的反猶太的套路一模一樣,又正是猶太人曾經遭受的痛苦的歷史經歷,所以猶太人始終站在自己是移民的立場,始終倡導多元文化,這樣才能對得起歷史和自己的先輩。

- END -

請長按或掃描下方的二維碼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情楓土 的精彩文章:

TAG:人情楓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