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焦慮也會上癮

焦慮也會上癮

談談焦慮上癮

Casey Schwartz 文

GIF

焦慮會讓人血脈噴張,汗流浹背,讓大腦變成一個即將爆炸的汽車,所以人們會用藥物緩解這種情緒。

然而,研究人員驚奇地發現許多容易焦慮的人會培養焦慮的情緒(即便不總是有意識的)。這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對一些人來說,焦慮可以提升認知技能,對其他一些人來說,甚至可以帶來舒適感。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心理學家Maya Tamir在一項研究中對47名大學生進行了一次神經過敏的標準測試。隨後,她給參與者列出一份任務清單,或困難(如作演講,參加考試)或容易(如洗碗),並且向參與者詢問他們在執行任務之前的情緒傾向。在命題任務面前,越容易神經過敏的人,越會感到緊張。而神經不易過敏的人,傾向於選擇其他情緒。

顯然,神經敏感者有更好的理由產生焦慮感。

丹佛大學心理學研究者Brett Ford提出這一觀點,即,對於一些人而言,焦慮並不意味著有幫助性,而意味著熟悉。她通過一份情緒調查問卷測量了139個大學生的「個性情緒」(是指人們在大多數時間傾向於何種感覺)。問題包括「通常來說,你的這種感覺會到什麼程度?」。並且她將學生們分為以下三組:

恐懼個性:是指那些傾向於焦慮,擔心或者緊張的個性;

憤怒個性:是指那些擁有持續的憤怒感,易怒,或者煩躁的個性;

愉快個性:是指那些愉悅個性的人,樂天派。

6個月後,這些志願者重新回到Ford的實驗室。這一次,她給他們準備了一份情緒列表,並且詢問哪些是他們更樂意去體驗的。

不出意料,樂天派想要保持開心。但是具有「恐懼個性」的志願者表明他們仍然想要焦慮感和緊張感——雖然這種體驗主觀上並不令人感到愉快。「憤怒個性」的同學們傾向於保持他們原有的感覺。

密歇根大學神經學家Kent Berridge指出,想要感覺到某種情緒與享受某種情緒並不是一回事,他發現「想要」與「喜歡」被兩組截然不同的神經傳遞素所控制。

在某些案例中,想要體驗焦慮的需求會導致一種看起來像是對焦慮上癮的情況。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精神病專家Harris Stratyner提到:「確實存在一些擁有極端焦慮傾向的人們,但是他們也不理解原因何在」。

GIF

不斷地重複

因此他們抓住各種可能性來解釋他們的感受。尋求合理化的解釋反而加倍放大了他們的焦慮。他還指出:「有些人會對焦慮感上癮,因為他們熟悉和習慣了這種狀態。一旦他們感到放鬆,他們就會變得無聊,感到內心空虛。他們需要焦慮的體驗。」注意到,Harris用的詞是「需要」而不是「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學空間網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對人類的研究
腦中的高速公路:神經膠質細胞

TAG:心理學空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