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唐3大名將,功勞最大的是「高麗人」

大唐3大名將,功勞最大的是「高麗人」

大唐

公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勣,唐初名將,與李靖並稱,被封為英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從李世民平定四方,後來成為唐王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曾破東突厥、高句麗,功勛卓著。李績開拓的疆土主要是高句麗佔領的長白山一帶,並消滅了高句麗。

高仙芝:高句麗人。姿容俊美,善於騎射,驍勇果敢。吐蕃佔領小勃律,唐王朝三次出兵不捷,命他為行營節度使。率軍出擊,智取小勃律,升安西節度使。天寶九載進攻石國(今烏茲別克塔什干一帶),先約和,後突襲,生俘其國王和部眾。次年,石國引大食來攻,他出擊大食敗歸。後入朝,授開府儀同三司,任右羽林大將軍。

安祿山叛亂時,高仙芝以副統帥之職出征討叛逆,前線失利,退守潼關,為監軍宦官邊令誠誣陷殺害。

高仙芝是開元盛世末期的大將,他也是歷史上帶領漢兵作戰最西的一員將領,他征服的小勃律在今天克什米爾境內,怛羅斯之戰則是今天哈薩克的塔拉滋進行的,與阿拉伯帝國爭霸中亞,雖然失敗,但阻止了阿拉伯帝國的向東擴張,把戰爭引向境外。

王孝傑:唐朝名將。少年時便從軍入伍,四處征戰。屢立戰功。武則天執政後,累遷右鷹揚衛將軍。公元692年,任武威道總管,與阿史那忠節討吐蕃,收復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鎮,重設安西都護於龜茲。於公元697年,任清邊道行軍總管,率軍討伐契丹可汗孫萬榮,在東硤石谷,孤軍深入,寡不敵眾,兵敗墜谷而死。贈夏官尚書、耿國公。開元中,贈特進。

王孝傑拓土的功績在於收復了被吐蕃攻佔了三十年之久的安西四鎮(在他之前薛仁貴和李敬玄曾討伐吐蕃,均大敗而歸)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名將。官至兵部尚書。封陳國公。早期不學無術,而以勇武自稱。後入秦王府隨李世民征戰,立下戰功,逐漸被李世民賞識,後與尉遲恭力勸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唐統一後,侯君集官位越來越高,開始學習,參與選拔人才等。曾隨李靖學習兵法,卻誣告李靖有造反之心。貞觀年間,隨李靖討平突厥,後又領大軍滅高昌國。功勛卓著,開始居功自傲,因討滅高昌時私取寶物而被下獄,得釋後開始心生怨恨,先後勸大將張亮、太子李承乾謀反。貞觀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謀反事受到牽連被處死。家人被遷至嶺南。侯君集滅高昌,打開了西域大門第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他選擇做李世民的良臣而非忠臣
為什麼一提起唐朝很多人會想起唐之「盛」,卻不提晚唐藩鎮割據?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