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儒林外史》是諷刺文學典範

《儒林外史》是諷刺文學典範

《儒林外史》是諷刺文學典範

《儒林外史》是諷刺文學典範

清代前期,文化管制嚴酷,可圈可點的文學作品較少。到了中後期,漸次有了幾部堪稱偉大的作品,《儒林外史》《紅樓夢》《老殘遊記》《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皆屬此類。

《儒林外史》是一部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大約在1750年前後成書,作者吳敬梓為此付出了20年的光陰。古籍,大多都是古人耗盡一生的心血寫成,不像現在速生而高產的作家們,一兩年就能寫出一部,甚至十天八天就能寫出一本書來。

《儒林外史》主要描寫封建社會末期中國舊知識分子及官紳的生活及精神面貌。清人有幾句詩:「外史紀儒林,刻畫何工妍!吾為斯人悲,竟以稗說傳。」是為該書和作者而感嘆。這部小說沒有一個故事主幹,可有一個中心貫穿其間,那就是反映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諷刺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風習。觀察之準確、描述之生動、細節之豐富,加上簡練的白話語言,讓書中人物個個栩栩如生,藝術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儒林外史》是一面照妖鏡。它通過對封建文人、官僚豪紳、市井無賴等各類人物無恥行為的描寫,深刻揭露了行將崩潰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強烈抨擊了罪惡的科舉制度,並涉及了政治制度、倫理道德、社會風氣等等,客觀上否定了整個封建制度,揭露吃人的封建禮教,同情人民群眾,這使《儒林外史》成為一部具有民主思想的名著。選進中學課本的那篇《范進中舉》,使范進成為廣為人知的形象。科舉制度居然能讓一個人精神失常、心理變態,可見那個教育制度多麼地摧殘人性!那些號稱孔門子弟的所謂儒生,不乏掠奪他人土地,霸佔寡婦財產,專靠欺詐哄騙飽食終日的嚴貢生之流。《儒林外史》還寫了一些下層人民,作者頌讚他們崇尚真情、堅持正義、鄙視功名的美好品德,如畫家王冕、伶人鮑文卿、淳樸的卜老爹和牛老爹等。

《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1701—1754),將清代小說推向高峰。吳敬梓出身縉紳世家,本來可走一般士人的官宦道路,但在經過「兄弟參商,宗族詬誶」的爭產糾紛後,吳敬梓看清了封建社會家族倫理道德的醜惡本質,認識了那些衣冠楚楚的縉紳人物的虛偽面目,從此和那些倚仗祖業門第做寄生蟲的庸俗人物分道揚鑣。作為縉紳階級的叛逆,他首先揮霍遺產,不再去應鄉試求仕途。33歲移家南京,開始了他的賣文生涯。36歲那年,曾被薦應博學鴻詞之試,但他只參加了省里的預試,就託病辭去了進取機會,甘願過簡素貧困的生活,54歲客死揚州。

文人寫書,常常對自己和書生一族飽含脈脈情愫,即使狐狸化作美女,也多是眷顧秀才。《儒林外史》不同,作者直接將筆鋒指向了知識分子的進身方式,指向了科舉,在這一點上,它不同於《聊齋志異》,而與《紅樓夢》有近似之處。可以說,《儒林外史》之所以歷久彌新,皆因它的現實意義。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聊復集-怪症彙纂》四種未刊稿本價值概述
古籍圖書收藏要點小析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