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常駐日本工作的中國80後眼中的:日本社會和生活水平現狀,日本究竟靠什麼立國?究竟強在哪裡?

常駐日本工作的中國80後眼中的:日本社會和生活水平現狀,日本究竟靠什麼立國?究竟強在哪裡?

        加入關注

已有100000+人關注我們

)










一封來自日本的信:


2018年日本社會和生活水平現狀




來源:寧南山(ID:ningnanshan2017)


前言:

這是一個中國企業派駐到日本常駐工作的中國80後讀者來信,作者畢業於國內211院校,從2009年開始,長期負責日本區域的工作,由於工作性質需要和日本方方面面進行接觸,對日本最新的情況非常了解。本文的文字為作者撰寫,以及所有的照片都是作者本人拍攝。本文是從作者的視角系統介紹下2018年日本真實的現狀,雖然限於篇幅原因無法過於展開,但是總體情況介紹的非常清晰。




來信全文如下:


現在來日本旅遊的中國人越來越多,甚至赴日旅遊不一定比去三亞或者東北雪鄉貴。在09年我第一次來日本工作的時候,幾乎沒有什麼朋友過來,這一次來日本約有2年時間,已經不同程度接待過好幾撥國內來的朋友。2017年僅僅是來自中國大陸的遊客就達到約730萬人,同比增長超過15%,超過韓國的714萬人,成為日本最大的客源地。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的遊客總數也接近700萬。未來只要中日關係不發生嚴重對立,中國赴日遊客破千萬可能只是時間問題。假設沒有福島核事故發生,我想現在可能就破千萬了。




誰也不能否認中國人現在越來越有錢了,歐美澳太遠,新馬泰去過,文化相近、旅遊資源豐富的日本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甚至很多遊客都是回頭客。客觀地說,日本是大多數中國遊客「來了都說好」 、「來了還想來」的國家。幾乎所有第一次來日本的中國遊客都驚嘆日本的整潔有序,風景優美,軌道交通發達,服務童叟無欺(實際上有很多跟團游在日本購物被宰,屬於中國人騙中國人)。我的很多朋友第一次來日本都是讚不絕口,認為國內和日本差距很大。




下圖為東京新宿御苑





下圖為東京台場海濱公園





下圖為雪中的東京街頭





下圖為雪後的東京





下圖為東京夜櫻





下圖為東京某建築工地,看起來比較整潔井然





下圖為北海道螃蟹





下圖為幼兒園運動會





下圖為東京稻荷神社





確實這些都是事實,在一個中國遊客眼裡日本幾乎是完美的,從我在日本生活幾年的感受來說,日本也是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是我們的眼睛看到的往往只是局部,日本還有很多其他方面是普通遊客難以發現的,也不像網路上很多吹捧日本的文章那樣「無敵」。先來說說日本現階段較之國內的「先進之處」。後面講一講日本的死穴在哪。既要承認差距,也不能妄自菲薄。




國內遊客來到日本,第一印象就是日本街頭乾淨整潔,

路邊連個垃圾桶都找不到。一個月不用搽皮鞋不是段子而是真實存在的。人到了一個特別乾淨有序的環境大都也變得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些朋友就出於不給祖國丟臉的想法而特別留意在日本言行舉止有哪些禁忌,例如注意日本的垃圾回收分類方法等。我們在日本生活的中國人也大都能夠按照日本的垃圾分類方式進行分類,周一、周四早上扔可燃垃圾,周五扔瓶瓶罐罐等資源垃圾,並沒有覺得有多麼繁瑣,習慣成自然。



下圖為東京街頭的可燃垃圾回收點。





實際上國內很多城市人們的衛生習慣越來越好,縱向比較我們是有不小的進步的,但日本這方面確實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從長遠來看,我國垃圾分類回收不能再依靠撿垃圾收破爛的群體來完成初級分揀,應該試點建立垃圾分類回收體系,讓垃圾真正變廢為寶。

從今年1月1日起中國頒布了洋垃圾禁令,原來包括日本等國的很多洋垃圾是作為可再生資源被進口到中國的,現在是中國充分消化本國垃圾的時候了。




有朋友到東京來我一般會帶他們登高俯瞰東京,在東京最繁華的涉谷附件就有一個高高的煙囪,那就是涉谷區的垃圾焚燒工廠。

一個垃圾焚燒工廠就建在最繁華的市中心,而且幾乎看不到煙囪里冒煙,這個垃圾處理廠已經徹底融入社區了,幾乎沒有人覺得它有什麼違和

感。這讓我不禁聯想到國內屢屢因為建設垃圾焚燒廠引發的群體性事件,這其中的對比在哪?我想應該就在於信任吧。

中國新建的垃圾焚燒廠按理說技術水平是很高的,但是為什麼得不到附近民眾的理解,我想民眾不是不信任垃圾焚燒廠的技術水平,而是不信任垃圾焚燒廠是否真的如政府描述的那樣嚴格執行環保標準運營。實際上日本幾十年前建設垃圾焚燒廠的時候也面臨過市民抵制運動,後來公開透明的運營體制化解了民眾的對立情緒,甚至一些垃圾處理廠成為了環保教育的基地向市民和學生開放參觀。

在涉及到社會關切的問題時,公開透明接受社會監督是最好的解藥。




中國遊客在日本會發現日本的街頭異常安靜,幾乎沒有汽車鳴笛,司機們開車不急不躁,路上交通秩序井然。

這也讓不少人嘆服。說實話在日本開車覺得非常省心,不用時時刻刻留意有沒有加塞強行,該讓別人就讓,別人該讓你也會讓,併線的時候都是兩個車道的車依次交替,而北京的早晚高峰簡直就是噩夢。有人以為日本司機駕車這麼規矩是不是攝像頭很多,實際上卻完全相反,從直觀上感覺東京街頭的攝像頭數量跟北京沒法比。東京街頭一些路口有時候能看到一些警方設置的尋找交通事故目擊者的看板,就是因為攝像頭不夠才無法鎖定嫌疑車輛。不按喇叭也成為司機們的心照不宣的做法。




下圖為東京道路,一般都不怎麼堵車





日本交通事故死者人數逐年走低,去年降至不到4000人,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肇事者都是老年司機,2016年75歲以上老年司機肇事致人死亡的比例佔到了全體的13.5%。日本電視上常出現七八十歲的老年司機開車撞死撞傷中小學生的新聞。除了對老司機進行嚴格體檢外,日本警方還呼籲老司機主動上交駕照。

日本的現狀是都市的年輕人不買車,農村的老年人反而出行更多的依靠汽車。

日本75歲以上老年人中有約500萬人持有駕照,上交駕照雖然安全,但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帶來的卻是出行不便。由於年輕人集中在大都市圈,公共交通發達,雖然車價便宜但養車成本不菲,因此日本年輕人對汽車不感冒,日本的新車銷量連連下滑,能達到500萬輛就是好業績了。2017年中國汽車銷量接近2900萬輛,同比增長3%,再創歷史新高,連續九年居全球第一。

未來日本車企將越來越倚重於中國市場。在家電、消費電子等行業全面敗退的情況下,汽車及其相關行業成為日本經濟的頂樑柱,撐起日本經濟的半邊天。




現在到日本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地選擇民宿,由於價格上相對酒店便宜不少,不少中國人在日本開設民宿,甚至很多人在東京等地買房投資用於出租或者做民宿。前段時間一則新聞是薛蠻子買下京都一條街11個老町屋(老式傳統建築),薛蠻子表示,「蠻子民宿」將在一年內,通過或買或租的形式在京都拿下100幢町屋,成為當地最大的町屋所有者之一。這也讓中國投資者大規模投資日本房產進入大眾視線。




實際上近些年隨著國內房價的飆升,相比較日本的房價顯得相對唾手可得,儘管隨著東京奧運會的臨近,東京的房價這幾年也有超過10%的上升幅度。近年來在日本買房投資的中國人越來越多,現在5000萬日元(約合290萬元人民幣)在東京遠郊還能買到大約80平米的房子,這個價格在北京只能在六環附近找。由於交通發達,東京周邊到山手線(相當於北京二環)的池袋、新宿、品川等地也用不了半個小時。所以很多東京的上班族住在橫濱,相當於住在燕郊到北京上班,但是通勤的便利度沒法和東京比。




北京還是應該大力建設軌道交通,把廊坊這樣的周邊城市拉入一小時通勤圈。

另外日本的房產是永久產權,也沒有什麼建築面積一說,就是實際的使用面積,而且都是精裝修,在日本買房你不用成為裝修行家。

和國內稅制不同的是,日本的房產要徵收固定資產稅和都市計劃稅,這裡面有一套十分複雜的徵收辦法,

整體來說徵收額約為千分之四,5000萬日元的房產一年差不多需要繳納20萬日元的稅。按照人民幣匯率的話,就是大約296萬人民幣的房子一年要繳納1.18萬元的稅。




換句話說,一個深圳,上海或者北京的居民執行同樣的標準,居住的房子如果是600萬人民幣的話,一年需繳納3.37萬元人民幣。




日本官方統計在日華人有約70萬人,加上每年700多萬的中國大陸遊客,雖然中國人在日本大舉買房置地,日本的房價近些年也隨著東京奧運會的臨近而上漲,但同時大量空宅卻成為日本一大社會問題。東京目前就有約80萬戶空宅,約在全國總數的10%。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一項研究稱,

到2033年,日本全國空宅將到達約2150萬戶,屆時幾乎達到三室一空的程度,可見日本的老齡化多麼嚴重。




下圖為東京市區的廢棄房屋,馬路對面就是威斯丁酒店。





日本的出生人口已經連續兩年低於100萬,而死亡人口每年要比出生人口多出三四十萬。日本現有人口約1.27億,根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的推測,50年後日本人口將減少至約8800萬,只有目前的三分之二。




很多遊客玩夠了日本的都市景點之後,向往日本的鄉村游,網上也能看到一些讚美日本的農村如天堂一般的文章。

日本確實是城鄉差距極小的國家,鄉村甚至比城市還要乾淨整潔。




下圖為北海道農村





下圖為日本富士山附近農村





日本農民的地位和收入也都不低,在很多地方手握選票的農民成為政黨爭相討好的對象,長期執政的自民黨一直極力維護農民的利益,因此日本農村被認為是自民黨的重要票倉。但即使風景如畫的日本農村,也留不住日本年輕人,

日本人口向三大都市圈集中的趨勢一直無法逆轉,很多農村地區愈發凋敝。日本政府為了避免首都一極集中,計劃禁止東京核心的23個區的大學增加招生名額,並新設補助金項目支持其他地方大學。

但是這一計劃遭到了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的反對。




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的一項統計,2015年日本農業人口約有209萬,比5年前減少20%。農業人口的平均年齡為66.3歲。2016年日本自民黨一項研究分析,到2050年日本總人口勉強超過1億,其中農業人口將減少至100萬,其中85歲以上者佔到農業人口的30%。這一數字非常可怕,很多地方將陷入人口流失的惡性循環,人口越流向大城市,當地的基礎設施和活力越不足,越加劇人口流失。可以說廣大日本農村地區將漂漂亮亮地慢慢地泯滅。中國的很多農村也面臨著和日本一樣的問題,只有老年人才留下來種地,我已經很久沒有回到老家的農村,兩三年前夏天回去時幾乎只能見到老頭老太太還在留守。

但中國的農村土地一旦順利流轉,將在現代農業大規模集約化管理下創造巨大的價值,這一點是日本農村無法比擬的。




日本農業由於自然環境所限,經營比較分散,缺乏國際競爭力,長期的農業保護政策讓日本的農產品價格特別的高,

在冬季氣候不好的時候,一顆大白菜竟能賣到800日元(約合46元人民幣)。所以在日本超市裡白菜基本上是切成一半或者四分之一賣的。夏天超市裡的西瓜大約1500至2000日元一個(約90元人民幣至120元人民幣),再加上城市裡很多單身者,所以西瓜也有切成丫賣的,一般一丫賣2、30元人民幣。在日本能吃上低廉的中國進口西瓜成為不少在日華人的一個心愿。其他的日本國產蔬菜水果等也都較貴,大米5公斤一袋約2000日元(約120元人民幣),黃瓜、土豆、胡蘿蔔通常需要3元人民幣一個。







在國內通常進口產品比較貴,但是在日本卻相反,進口貨(豪車奢侈品除外)卻相對便宜,因此日本商家常常以「國產」為賣點。

例如日本較便宜的水果是從菲律賓進口的香蕉菠蘿等熱帶水果,平均一個香蕉只一兩塊錢,一個大菠蘿也僅要20多元人民幣。肉類也是進口的便宜,比如巴西雞肉、澳洲牛肉、美國豬肉、智利水產品等。來自中國的農產品售價也遠低於日本同類產品,例如一個日本蒜頭的價格能夠買好幾個中國產蒜頭。中國產花生價格也遠低於日本國產花生。




下圖為進口香蕉,100日元一袋,非常便宜。





但日本人普遍對中國產品缺乏信任,10年前的毒餃子事件嚴重傷害了中國食品的信譽,加上日本媒體常報道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使得不少日本人對中國食品敬而遠之。但是據中國商務部的報告,

2017年1-5月,中國對日出口食品金額約為35.5億美元。這一數字看似不少,但在超市購物中感覺實際接觸到的中國食品並不太多,原因主要在「業務店」里,也就是消費中國食品的主要是日本的餐飲業,因為日本個人購物比較拒絕中國食品。




說到物價就要說到日本人的收入,日本人平均年收入約420萬日元(約合25萬元人民幣),男性平均收入(521萬日元)約為女性(276萬日元)的2倍。而且正社員和派遣員工的收入也有很大的差距。東京的平均年收入較高,達到約600萬日元(約合35萬元人民幣)。日本人的收入通常跟年齡資歷掛鉤,一般剛畢業的學生年收入不到300萬日元,30多歲的人平均收入在400多萬日元,50多歲的人平均收入超過500萬日元。

相較中國人的平均年收入來說,這個收入並不低,但對於大多數日本上班族來說手頭並不寬裕。




雖然汽車、服裝、消費電子產品價格和中國差不多甚至還要便宜,但是日常消費物價還是很貴的,

一般男性理髮需要4000日元(約合240元人民幣)左右,最便宜就是理髮千元店,稅後1080日元(約合64元人民幣)。短距離電車費一次通常需要200日元(約合12元人民幣),去遠點的地方就要好幾百日元。日本的通信費也非常高,我的蘋果兩年合約機每月需要近1萬日元(約合590元人民幣)。在東京租房每個月輕鬆花費10萬日元(約合5900元人民幣)。由於在日本國內生活不易,一些日本年輕人選擇出國,日本電視上曾經播放過日本年輕人到菲律賓等東南亞工作的節目,雖然收入只有在日本的不到三分之一,但是生活水準卻高出一大截。多年前日本NHK電視台就製作過一檔專題節目,講述日本年輕人到中國尋找機會並拚命留下的故事。




老齡化少子化是日本社會面臨的最為嚴重的問題,最直觀的感受是,在日本老頭老太太滿街跑,孕婦難得看到一個。

去年日本出生人口僅有94萬,還不如總人口8000多萬的四川省。雖然日本政府多年來極為重視,卻難見成效。





日本是健康長壽大國,2016年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男性為80.98歲,女性為87.14歲。相比上一年,男性的平均壽命增加了0.23歲,女性增加了0.15歲,均創下最高紀錄。日本男女的平均壽命均緊隨中國香港排名世界第二。

日本光是百歲以上老人就超過250萬人,養老產業成為日本的一大產業,就連索尼、松下這樣的企業都大舉進軍養老產業,經營養老院,並視其為重要的業務增長點。




下圖為松下開設的養老院。





日本政府債務問題在全球屬於最惡化的國家之一,

去年年底日本國家債務總額接近1086萬億日元,約合10萬億美元,相當於人均負債約為78600美元。

高負債讓日本政府的財政狀況捉襟見肘,養尤其是老金壓力方面很大,政府預算的近三分之一撥給主管社會福利的厚生勞動省,

養老支出的比例高了,自然支持育兒的力度就「相對不足」。雖然日本政府在女性育兒方面給予了一定的支持,例如提供42萬日元(約合2.5萬元人民幣)生產育兒補助金等生育補貼使得生孩子個人負擔費用很少,此外

還提供每月1萬日元(590元人民幣)的兒童津貼直到初中畢業,由於小孩在日本讀書,就連作為外國人的我也能得到每月1萬日元的兒童津貼。

但這些費用相當於龐大的育兒教育支出幾乎杯水車薪,對提高生育率的實際作用不大。




日本若想要真正實現生育率的大幅提高,必須採取更加給力的補貼政策,

就像網上流傳的一則謠言一樣,生一個孩子給1000萬日元(約合59萬元人民幣)。但由於財力有限,加上手握選票的老年人眾多,日本政府不敢輕易削減養老支出以補貼育兒。實際上日本政府不敢削減任何一個群體的福利保障,反而要不斷開出「支票」,否則選票不保,例如自民黨最新開出的支票是「免費上大學」。我國的出生率可能比日本的1.41 還低,年輕人的生育意願不高,少子化形勢並不比日本樂觀,日前有專家提議生二胎獎勵3萬元,但網友卻調侃說,3萬元還不夠上一年幼兒園的或者不夠買半平米的北京房子。可見和當前巨大的生活成本相比,少量的金錢育兒獎勵只能是錦上添花,絕不會雪中送炭。

不僅日本少子化,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也一樣,少子化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現象,幾乎還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能逃脫這一自然規律。




下圖為日本每年出生和死亡人數,日本人口已經在持續下降。





細看日本少子化的原因,年輕人不婚是一個重要因素。

約四分之一的日本男性50歲之前從未結過婚,約七分之一的女性亦是如此。

日本著名廣告公司博報堂2017年一項調查顯示,日本人的「終生未婚率」還將持續攀升,到2035年日本男性的「終生未婚率」將接近30%,女性將接近20%。「超單身社會」和「單身大國」正在成為日本的新「標籤」。到2035年日本15歲以上人口中約有4805萬是單身者,有配偶者約為5279萬,即約有一半日本人會過單身生活。





下圖為日本2035年的人口結構,預計人口比現在減少1500萬人,下降到1.12億,其中50歲以上人口佔55%以上,日本正在迅速變成一個老年人國家。



經濟發展趨於停滯收入下滑是導致很多人不想和不能結婚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非正規就業和收入下降導致很多男性無力結婚。日本人要麼不結婚生子,要麼就生兩三個,以我了解的情況,我的孩子在日本學校的同學大都有兄弟姐妹。




和國內相比個人感受是日本的育兒環境要好的多。

加入國民健康保險兒童醫療全免費,小孩生病不用擠大醫院,去最近的兒科診所即可,醫藥分開醫生收入僅靠診療費(和政府結算),所以不存在過度醫療的問題,每次去兒科診所看病醫生給開一個處方單,再去外面的藥局取葯,往往就是給幾粒藥丸而已,連一整盒都不會給。

和國內3歲起上幼兒園不同,在日本0歲即可上保育所,

因為日本通常不存在爺爺奶奶幫忙帶孫輩,孩子基本上都是父母自己帶,我曾在保育所看到過還在襁褓中的幾個月大的嬰兒。




傳統的日本式家庭是男主外女主內,由於經濟環境不佳,日本夫妻都工作的比例越來越高,

目前夫婦都工作的家庭有約1100萬戶,而專業主婦家庭約有660萬戶,這一數字和1980年幾乎正好顛倒。因此對保育所的需求也更多了,保育設施不足導致「待機兒童」問題也成為了日本的一大社會問題,日本政府想要擴充育兒設施的努力一直遲遲難以兌現。




下圖為夫婦都工作的家庭和全職主婦家庭的走勢,藍線為全職主婦家庭,橙線為雙職工家庭。



短暫到日本遊玩的中國遊客確實可以看到一個近乎理想的日本,空氣清新,物美價廉(一些商品比在國內購買便宜),服務一流(一些人感受是服務水準也有所下降),一塵不染(小部分繁華地段也不幹凈),路不拾遺(偷竊事件很少,失物找回的概率很大),旅遊資源豐富且門票不貴,城鄉差別不大。這些方面確實中國和日本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但是

我們也要看到日本是一個發展極盛過後的垂垂老矣的國家,而中國的發展正蒸蒸日上,依然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這也是讓不少熟悉中國的日本人羨慕的地方,

他們從中國的發展中看到了四五十年前日本的影子。




除了嚴重的少子化和高政府負債以外,日本目前存在的一些現象:




日本經濟原地踏步20年




從1995年前後日本GDP就達到5萬億美元,至今20多年日本GDP幾乎原地踏步,2017年約為4.88萬億美元。而中國自2010年超過日本後,中國2017年GDP總值為82.7萬億元,在短短7年時間裡,中國GDP翻一番,達到日本的2.65倍。




日本人均GDP也從1995年世界第3位大幅下滑到目前世界第25位,




僅僅在二三十年前,中國的人均GDP還幾乎只有日本的百分之一,也就是日本人均是中國的100倍,2010年時日本人均GDP還是中國的近10倍,2017年時日本只是中國的4倍。未來中日兩國人均GDP的差距還將不斷縮小。




十幾年前很多中國人還嚮往到日本做「研修生」(實際上的外來勞工),如今中國國內的工作機會和收入都有大幅提高,中國赴日研修生人數也降至約8.5萬人,而在10年前約有15萬人。

雖然中國基尼係數很大,但是在龐大的人口基數下,富裕階層和廣大中產階層的海外消費能力還是讓各國垂涎。有關中日兩國經濟形勢的比較,寧老師之前已經發過多篇數據翔實的文章,我就不再贅述。




下圖為松下電視機的生產線。





日本科技和高等教育水平在不斷下滑


英國權威刊物《泰晤士高等教育》日前公布了2018年亞洲大學排名,與去年相同,日本僅東京大學進入前十,但從去年第7降至第8位。在不久的將來亞洲前十沒有一所日本大學將是大概率事件。東京大學的「退步」也是日本整體科技實力退步的一個縮影。東京大學誕生於1877年,一百多年來是毫無疑問的亞洲第一名校,在日本社會有著舉足輕重的歷史性地位。東京大學迄今共培養了11位諾貝爾獎得主,15位日本首相,遠遠超過其他日本名校。自201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開始發布排行榜起,東京大學曾連續3年居首位,但2016、2017年降至第7位,今年更是後退至第8位。日本媒體稱隨著中國高校的崛起,東京大學的第8位今後可能也難以保住。




在這份榜單中,躋身前100位的日本大學包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大阪大學等11所,較上一年減少1所。而來自中國內地以及港澳台地區的大學數量增至約40所。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排名主編費爾·巴蒂認為榜單折射出中國在過去20多年來對教育的大力投入開始取得回報。自201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開始發布排行榜起,東京大學確實「當之無愧」地三連冠,那麼在同一份排行榜中,東京大學為何在2016年後出現大幅度滑坡呢?這主要還是在於和中國等亞洲其他國家高校相比,日本在教育科研上的投入相對不足。




雖然有人指出這些指標對日本大學不公平,例如東京大學在「國際視野」上吃虧,沒有香港和新加坡高校那樣的國際化環境,有些日本研究人員的論文發表在國內期刊上等等。但日本大學和研究機構的衰落是日本人自己都看在眼中急在心裡。

2月10日期日本《東洋經濟》雜誌發表了題為「大學崩潰」的特輯,大篇幅報道了日本大學面臨的危機等,指出日本的科學研究在過去十幾年年間無論從質還是從量來說都在急劇下落。主要發達國家中只有日本科技論文全球排名下跌,從1993年以來的第2位跌落至2013年至2015年的第5位,高引用的論文數量也同期從第4位跌至第10位。而中國的這兩項排名都有了巨大飛躍,截至2013年至2015年躋身世界第二。




日本對中國經濟科技發展成就關注越來越多


和好幾年前相比,這一次到日本在日本媒體上有一個很直觀的感受就是報道中國的經濟科技新聞越來越多,特別是《日本經濟新聞》對中國的經濟科技報道最為客觀全面。例如中國的航空航天成就,殲20等軍事裝備服役,中國發射量子通信衛星,中國移動支付迅速普及加快無現金化,中國共享單車進軍日本等等。以前是日本首發的一些「黑科技」,現在反而是頻頻出現在中國,日本人反而成了「鄉巴佬」。就連一向敵視中國的《產經新聞》也不得不承認日本與中國差距明顯。《產經新聞》近日報道稱中國科學院是「世界最大的大腦集團」,

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相當於日本的中科院)相比,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近乎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20倍,年預算是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10倍。

中國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與科學技術顯著衰落的日本差距顯而易見。




2018年2月15日日本《讀賣新聞》關於深圳高科技革命的報道。





日本很強,但國人應該逐漸適應日本已經在部分領域落後中國的現實


國內網路上有很多吹捧日本科技如何發達的文章,嚴重偏離事實,一種是不了解日本,未踏足日本半步,在幾十年來各種日本神話光輝下產生了崇拜心理,實際上日本戰後能取得這樣的成就確實堪稱偉大,但時代已經變化。




還有一種是很了解日本例如少數在日華人等,有些甚至跟日本人一樣不能接受中國大踏步超越日本,日本人自己都承認的失敗和衰退他們不承認。在他們眼中日本不會失敗,永遠都是中國的老師。




實際上在日本,一向強大的日本電子品牌公司在終端產品上幾乎完敗,日本人購買的智能手機,蘋果手機佔據了一半以上的手機份額,蘋果和華為的平板電腦在日本市場份額也是看不到對手。一些淪為零部件供應商的日企日子並不好過。例如目前日本唯一量產顯示面板的日本顯示器公司(JDI)14日公布了2017財年前三財季(4至12月)財報,凈虧損為100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0億元),這家公司或有可能被京東方收購。




近年很多日本公司在國際競爭中敗下陣來,不得不將一些產業出售給中國公司,例如東芝,NEC,富士通,高田氣囊,夏普等。




日本社會的保守化,在新產業方面落後中國


日本沒有像樣的互聯網巨頭,唯一拿得出手的互聯網公司就是日本雅虎,去年的營業利潤不到20億美元。到現在還有不少日本人在使用翻蓋手機,近日台灣地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給台灣送祝福寫「台灣加油」時,桌上就放著一部翻蓋機。就連日本人最常用的即時通信軟體LINE也不是日本人搞出來的,而是由韓國互聯網集團NHN的日本子公司推出的。在中國路邊攤都能掃碼支付的時候,日本的個人消費現金支付依然超過一半。




且2017年底日本一項調查顯示,反對無現金化的人數過半達到51.4%,可見日本社會的保守性和僵化。整個社會的老化讓日本在創新領域行動保守而緩慢。



人工智慧領域,2017年底,本田公司宣布和中國商湯科技公司簽訂了為期5年的聯合研發協議,研發自動駕駛AI技術。汽車巨頭本田公司為何要和一個2014年才成立的中國創業公司合作,顯然中國公司在這方面擁有本田需要的技術,而日本國內還找不到一家這樣的人工智慧公司。




《日本經濟新聞》等曾統計過2012年至2016年各國研究機構及大學等有關AI的論文被引用的次數。結果發現中國大學等被引用次數迅速增加,美國微軟和谷歌等公司以及麻省理工等大學名列前茅。在前100位中美國的大學和研究機構達到30家,中國也有15家,中美兩強的存在感正在加強,而日本只有一家東京大學排在第64位,日本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明顯落後。




《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報道稱:

「從基於風險投資和併購的對金融科技企業投資額來看,美國具有壓倒性優勢,2017年達到約150億美元。歐洲各國和中國次之,而日本還不到美國的1%,令人遺憾。」

到2030年,美國可能仍然力壓其他國家。另一方面,中國的存在感迅速提高。 在金融科技的全球最新排名中,阿里巴巴集團旗下3家企業壟斷了前3位。在前10位中,中國企業也有5家榜上有名。




日本在汽車,文化和旅遊產業依然有強大優勢


在美國《財富》雜誌公布的「2017世界500強企業」排名中,中國上榜公司數量繼續增長達到了115家,上榜公司僅次於美國,美國上榜公司數量為132家,排名第3的日本有51家公司上榜。其中豐田公司高居世界第5,營業收入達2547億美元,利潤達169億美元,排名29位的本田公司營業收入達1292億美元,利潤也有56.9億美元。44位的日產公司營收約1081億美元,利潤約61億美元。這個榜單的前30名中日本只有豐田和本田兩家公司。




日本最賺錢的幾家公司就是這三大汽車公司加上通信行業的日本電報電話公司和軟銀公司。龐大的日本郵政雖然高居全球第33位,但卻是負利潤。尤其是三大汽車公司的產業帶動作用巨大。此外日本在工業機器人、半導體、材料等領域還有相當的國際競爭力。




一些熟悉中日兩國國情的日本人也承認,日本的體量完全和中國沒法比,日本也不應該跟中國比,而是應該做好小而美的日本,並跟中國合作而不是對抗。




日本的文化軟實力,日本的文化娛樂產業的影響力無需多言,日本的歷史文化、動漫產業、日餐文化等在全世界依然有著非常高的人氣,日本政府的目標是到2020年吸引4000萬人訪日,旅遊業在日本經濟中的比重將越來越大。日本觀光廳1月16日發布的訪日外國遊客消費動向調查顯示,2017年訪日外國遊客累計旅行消費額同比增長18%,達到4.4161萬億日元(約合2628億元人民幣),連續5年創出歷史新高。從各國情況來看,中國遊客的消費額最高,達到1.6946萬億日元(約合1000億元人民幣),不斷增加的個人游拉動了在日本的消費。預計今年春節長假出境游將達650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日本成為排在泰國之後最受中國遊客青睞的出境游目的地。日本商家為了迎接中國客人,紛紛開通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少子化高齡化的日本目前發展趨於停滯,日本經歷失去的二十年,未來既有可能繼續失去,這是日本人自己都承認的不爭事實,偏偏有很多人吹捧日本「低調的可怕」,「強大到讓人窒息」,「產業轉型升級」,「為下個一百年蓄力」,「海外還有一個日本」,「藏富於民」,等等,這是背離事實的。




我們當然要承認日本這個老牌發達國家幾十年來的領先發展的巨大成就,上面那些日本的優秀之處都是日本充分發展後的成果,但也要看到日本正在衰老國際競爭力下降的鐵的事實。中國巨大的人口規模和較高的人口素質是支撐中國經濟騰飛的基石,但同時也要看到中國存在的像日本一樣少子化高齡化的陷阱,如果說日本的少子化高齡化是日本社會充分發展之後的自然規律,那麼中國的少子化高齡化則是幾十年來人為壓制干涉的結果,日本的少子化沒有回頭路,中國如何避免重蹈日本覆轍,是一個迫切需要全社會集思廣益解決的難題,這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國運興衰。(完)




寧南山評論:


日本確實是個環境優美,整潔有秩序的國家,犯罪率低,無外來移民問題,城鄉差距也小,服務業總體態度好,但是同時也是個年輕人看不到發展希望的國家,這是目前日本面臨的最大問題。




為什麼說看不到希望,一個日本年輕人,要論資排輩的等待年齡和資歷的增長來實現收入的提升,等到了三四十歲,才達到日本收入的平均水平。




這個平均水平是多少呢?日本男性平均稅前收入30.74萬人民幣,如果老婆在家全職的話,以日本的高物價,還要養孩子,其實並不寬裕,無怪乎四分之一的日本男到50歲還從未結婚,因為養不起老婆孩子。




比方說,你是個日本中年男,年入521萬日元(30.74萬人民幣),稅後20多萬人民幣,如果你房子價值5000萬日元(296萬人民幣),你還要交大約1.18萬人民幣的稅。再扣掉幾萬人民幣房貸,剩餘也就20萬人民幣左右,還要在日本高物價環境下養活一家四口人(老婆和2個小孩),很難說經濟上很寬裕。如果不幸中年失業了,以日本那種比中國保守的多的就業環境,也很難跳槽找到合適的工作。所以越來越多日本人選擇不婚,不育來逃避經濟壓力,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對於日本女性來說,上班就更為不划算了,日本中年女性平均收入為276萬日元(16.3萬人民幣),遠低於日本男性平均收入,中國在縮小男女收入差距方面,是遠遠做的比日本好的。




日本社會出現低慾望,食草男,少子化,本質上還是日本經濟發展停滯的結果,因為年輕人發現了一眼能看到頭的未來,而且這個未來還並不吸引人,於是喪失了奮鬥的動力,玩遊戲,看動漫,反正以工資收入,吃穿是完全沒問題的。




和日本相比,中國的薪資水平還有較大差距,但是上漲變化很快,應屆生畢業三五年內薪資上漲50%甚至100%都是常見的,一個應屆生畢業時候月薪5000元人民幣,五年後月薪達到1萬人民幣實現100%增長,並不會讓多少旁人吃驚,這在日本就不可能了,要賺錢是要在中國更有機會。




除了經濟停滯,日本最嚴重的問題是不可逆轉的老齡化,2035年55%的日本人年齡在50歲以上,這是非常可怕的,老年人的學習能力和可塑性都比不過年輕人,思想和思維方式都已經固化了,你可以嘗試下說服廣場舞大媽不要佔著籃球場跳舞,我曾經嘗試過讓我家長輩不要存一年或者三年定期而是買餘額寶,基本上完全無法說服。




老齡化會對科技創新和企業創新帶來極大負面影響。




下圖為《知識分子》雜誌上的對諾貝爾獎取得成果年齡的統計,時間為1901-1992年,可以看出26-45歲是黃金年齡。我國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做出成果的時間就是41歲左右。



同樣的還有企業創新,阿里,百度,華為,騰訊,比亞迪,網易,吉利,京東方,大疆,小米……這些當代中國的領軍企業,沒有一個成立時創始人/核心創辦人年齡超過50歲,年輕的互聯網企業不要說了,王傳福創辦比亞迪時29歲,汪滔創辦大疆時26歲,1996年吉利集團成立時李書福33歲,美的集團現任董事長方洪波在美的擔任空調事業部總經理時也才33歲,任正非43歲創辦華為,已經算是大齡創業者了。




年輕人是創新的主要基數,基數急劇減少意味著社會創新和科技創新動力迅速衰退,不只是日本,老齡化也是中國面臨的嚴重問題。




中日兩國之間最真實的差距


摘自:正商薈萃


低調的可怕:日本暗地裡強大到讓人窒息,中國人需驚醒






00


2016年2月,一位著名企業家說,他昨天剛見了一個日本代表團。




根據日本人的統計,近幾年,中國人到日本去買商品與網購的價值總額是一個驚人的數據:三萬億,不是三萬億日元,也不是三萬億人民幣,而是三萬億美金。




三萬億美金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二十多萬億人民幣跑到了日本,使安倍經濟學有效,救活了許許多多日本公司。




同時,也把中國一大批的公司,包括你和你朋友的公司,推到了虧損的邊緣。




如果我們依然沉浸在「日本沒落」、「日本衰退」的幻覺中,那麼,只會令我們和真實的日本的差距更加巨大。




日本沉默的力量:那麼多年不炒房,他們到底在幹什麼?




談起日本,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沒落的發達國家」,或者「經濟停止發展」的印象,可是,日本真的舉步維艱了嗎?




一起來看一篇文章,看看悶聲發大財的日本,這些年,到底在幹什麼。







01


日本在創新領域




總體概況:2015國際權威研究機構《湯森路透》發表了新的一年全球企業創新排名TOP100。




湯森路透是國家知識產權中心,也中國科學院的合作夥伴,可見其權威性。




全球創新企業TOP100 :




日本40家,美國35家,法國10家,德國4家,瑞士3家




在2014年之前一直是美國第一名,2014年之後被日本超越。




從這幾年的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日本的創新已經發生巨大變化。




日本其實早就拋棄已經淪為低端製造業的家電產業,轉變為全力投入BtoB,新材料,人工智慧,醫療,生物,新能源,物聯網,機器人,環境保護,資源再利用等新興領域。



在《Economist》發表2015國家創新質量報告里,日本位列世界第三。




「創新質量」的意思是:你的創新到底有沒有為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這更能體現一個國家的創新實力。




麥肯錫2013發布研究報告,羅列了有望改變生活、商業和全球經濟的12大新興顛覆技術。




目前日本就是全力投入上面這12個方面,而且百分之90已經做到了世界前三。




某些科研更是已經做到了世界第一,比如大數據云計算,新材料,資源再利用,能源存儲、機器人等。




目前的日本是蓄力期,等到發力期,其技術儲備有機會讓日本在下個100年又領先一步。





02


日本在技術領域




在技術研發方面,日本有4個指標名列世界前茅:




1. 研發經費佔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




2. 由企業主導的研發經費佔總研發經費的比例世界第一;




3. 日本核心科技專利佔世界第一80%以上;




4. 日本的專利授權率竟然高達80%,可見其專利申請的質量。




這意味著日本整個國家對技術研發的重視,同時也告訴我們為什麼日本科技能獨步天下。




日企不只在於表面豐田、松下、索尼、佳能……而是更多在國際市場上眾多領域的「隱形王者」。




未來大數據時代的關鍵——雲計算。2014年10月起由日本富士通、NEC、NTT、KDDI等聯合設計開發的雲計算安全規則將成為雲網路服務的全球安全標準。




全球最大的信息產業組織BSA-美國商業軟體聯盟,連續第2年將日本評為雲計算技術與雲應用環境的世界第一國。




我們經常聽說中國互聯網技術很強大,甚至把雲計算能力也歸類到了互聯網技術里,那麼,走在國內雲計算領域最前排的阿里雲是怎麼說的呢?




日本、澳大利亞、德國、美國和法國分列第一至第五——在雲計算領域,日本穩坐世界第一。




關於新技術

,再舉兩個例子。




1、日本安川電機推出的一款生物醫療機器人。估計不出30年,這就是日本各行各業的樣子。






2、發那科的自動化生產線,這個已經是8年前的東西,現在更先進了。




最近看網友驚嘆特斯拉高度自動化電動車生產線——但很少有人知道,特斯拉只不過是買的豐田的二手生產線:





03


日本在次世代計算機領域




在未來計算機領域,量子計算機是當今世界一大研究課題。




速度最高是現有計算機的1億倍(10的8次方),而量子計算機的多項基礎技術源於日本, D-Wave量子計算機於1999年在全世界率先實現的。




今後,能和日本在量子計算機領域展開激烈競爭的恐怕只有一個國家,美國。




美,日,歐盟,這個順序不是隨便叫的。





04


你看不見的日本創新能力




看到有人說日本創新缺失,你看不到,只是因為別人玩得更隱晦了。




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高科技公司,比如三星,intel,蘋果等等,如果沒有日本的高精度設備,配件,解決方案,這些公司至少倒退10年。




不信?舉個例子:




英特爾最佳供應商里的SCQI(供應商持續質量改進獎)和PQS(最佳品質供應商)都是日系刷榜(8家SCQI,其中6家日系;18家PQS,其中11家日系)連iphone里1000多項核心部件就有一半以上來自日本。



還不信?  接著看。




日本有11家企業獲得英特爾PQS獎。




全球任何企業要獲得英特爾PQS獎,都需要在成本及質量方面獲得80%以上的分數,並在改進計劃方面也獲得80%以上的分數才能獲獎。




然而,日本再次刷榜:





這個星球上日本的技術已經滲透到全世界的各個方面,各個角落。




這樣的一個資源匱乏的,土地面積稀少,原材料幾乎都要進口的國家為什麼能維持GDP世界前三半個多世紀?想想也知道為什麼!




為什麼我國要限制稀土出口日本?




因為稀土是許多高科技材料不可缺少的元素——但能玩轉稀土這個點石成金的東西的國家,這個星球上只有2個,美國和日本。




2000年之後一直到2016年,也就是今年,日本每年至少拿一個諾貝爾獎,僅次於美國,位於全球第二。







05


日本的經濟




談到日本經濟,先看看下面這則新聞:



日本蟬聯世界最大海外凈資產國,這是什麼意思呢?




也就是說,日本在海外還有一個超級日本。




日本資源匱乏,所以日本必須在海外尋求資源,到目前為止,日本海外的資源面積已經達到本土的10倍。礦山,石油這些基礎原料就是資源面積!





日本已經在全球布好了局,當今世界的產業鏈中高端,幾乎由美,日霸佔。日本6大財團,每一個堪比一個小型國家。




06


結語




正如視頻里的日本問題專家所稱的那樣:




日本恐怕不是我們,僅僅從表面上能看到的日本,我們一般人不太容易從表象的背後觀察這個國家;而只能從一些經濟的數據上去簡單的評判日本。




並不能僅僅靠GDP(國內生產總值)就能判斷日本經濟的好壞,以及日本國力的強弱,我們要知道,除了GDP之外,還有一個GNP(國民生產總值),如果用GNP來計算日本的經濟的話,它的規模要比現在龐大太多。




無論我們要把日本作為競爭對手,還是不共戴天的仇敵,都需要明確的清楚,日本究竟靠什麼立國?日本究竟強在哪裡?




如果我們依然沉浸在「日本沒落」、「日本衰退」的幻覺中,那麼,只會令我們和真實的日本的差距更加巨大。




日本製造vs中國製造


在高鐵一等座上忍了54分32秒後,我的朋友康總沖向洗手間。




如今,高鐵縱橫阡陌,將工業4.0散發的快感普及四面八方,新聞APP上滿眼的「中國高鐵時速350,秒殺新幹線」。




2分鐘後,康總提上褲子,洗手離開。就在這時,洗手台側面露出的日文說明令他大吃一驚!




「怎麼連洗手台這種破東西,也要進口?」





事實上,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從日進口產品卻絕不僅是一個洗手台。




2015年黃金周,中日之間波瀾再起,大批中國遊客趁著放假跨過日本海,佔領島國大街小巷,瘋狂搶購商品。




從此,大和民族詞典里生生多了一個詞:爆買。







當地民眾萬萬沒想到,號稱「世界工廠」的大哥大嫂們搶購的商品中,主力軍竟然是馬桶蓋、電飯煲這些小家電。




理由極其簡單,便宜,好用,國內買不到。







多數人可能認為,這僅僅是一次島國奇技淫巧的勝利,實際上,跨洋爆買背後是日本製造業強大實力的展現。




更何況,這只是冰山一角。







要知道,評判一國製造業實力是否強大,不在量,而在精,其最終體現就在製造業萬王之王,精密製造上。




其不僅承載著工程機械、機床、汽車、冶金、石油、電力、鐵路、奢侈品腕錶基礎,更是航空航天、軍工核心,艦船潛艇、火箭直升機無不仰仗精密製造業——




每一個發達國家可以放棄任何產業,必須牢牢握在手裡的,唯有精密製造業。





你可能不知道,機床是工業之母,製造機器的機器,核心中的核心。




作為世界上機床業技術最發達,利潤最高的龍頭,日本機床業幾乎承包了全世界所有頂級機床需求。




從歐洲汽車,到NASA火箭,你能想到的工業產品,無不打著MADE IN JAPAN的標誌。





全球第一品牌「yamazaki mazak - 山崎馬扎克」是NASA及波音供應商,美軍岩島兵工廠機床特供方,瑞典皇家科學院評選的最佳公司,還是俄羅斯軍工供應商,響噹噹的黑白同吃。




另一家機床公司,SNK(新日本工機)更是深藏功與名。




其5軸龍鏜銑機床專負責美軍F22發動機的超精密加工,美國空軍能不能上天得看人眼色。







此外,義大利超跑教皇布加迪威航的W16,還有法拉利V8同樣依靠日本,其發動機由松浦機械5軸機床生產,羅馬米蘭大家族們眼巴巴仰仗島國技術飆車。







今年,指尖陀螺被街頭小潮人們玩轉上海新天地、廣州北京路,日本製造坐不住了,不就是個能轉的軸承么?




我來。







今年8月,日本精工(NSK)推出全世界最精密的指尖陀螺,旋轉時間長達13.5分鐘,工藝號稱取自航天軸承——


一副教你重新做人的王之蔑視。







此外,日本精工的加工技術在生活方方面面無不體現,在一塊金屬上切割後,毫無間隙,簡直天衣無縫:








嵌合隙間僅僅2微米,和細菌在同一數量級:






除了機床、軸承,精密光學儀器也一點不甘居後。2007年,「嫦娥一號」發射,中國探月工程打響第一槍。




與其同期發射的日本「月亮女神號」探月器卻被忽略,上面攜帶的14台儀器精密度超越其他國家10-100倍,以此,日本成功繪製人類第一張最完整精確的月球地形圖。




返回圖片堪比1080p,嫦娥的床頭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每天戴在你我手上,代表人類機械手工藝最後堡壘的腕錶,同樣是日本製造的驕傲。





1881年,小技術宅服部金太郎創立自己的鐘錶社,隨後這家小店迅速膨脹成日本最大鐘表製造商,「Seiko - 精工」。







在日本精工崛起前,瑞士鐘錶才是世界工廠,絕大部分普通鐘錶產自這裡,人手一隻。但日本鐘錶匠們不服,他們憑著一個字:愣,不管怎麼樣,玩命neng。




1967年,瑞士人第一次成功發明石英錶,人類計時當即告別上發條的機械錶時代。此時,瑞士鐘錶匠們還沉浸在「鐘錶正統」的春秋大夢中,絲毫意識不到大廈將傾。





2年後,日本精工搶先推出第一款商業石英錶,ASTRON 35SQ,開始將瑞士鐘錶逐出大眾市場。




1年後,日本精工與老牌鐘錶王國各大品牌一決機械錶工藝高下,旋即大獲全勝。美國「華盛頓郵報」給出大幅標題:「王朝的交替——瑞士王朝的崩潰」。




不止這些領域,半導體、重工、電子、光學、金屬材料各個領域,日本無不佔據重要地位,名企林立,工業完備性甚至超過德國:






  • 重工及工程機械:東芝,日立,三菱重工,小松






  • 電氣及自動化:三菱電機,發那科





  • 汽車:豐田,本田,日產,電裝





  • 電子:TDK,基恩士,SMC,住友電工





  • 金屬材料:新日鐵,旭硝子,神戶制鋼





  • 光學:尼康,佳能,柯尼卡美能達,理光




其實小夥伴們,你們知道嗎?日本的發展史,其實也是一部「山寨史」


早在20世紀初,日本是山寨成風。

從家電、汽車,到食品、影視……日本緊盯歐美,抄襲一切,立志要成為山寨王的男人。




吸塵器和冰箱,抄襲美國通用電器;相機,抄襲德國萊卡;摩托車抄襲寶馬,別摸我(BMW)變成了得摸我(DMW)。





▲日本山寨寶馬摩托車




日本山寨之路,也是被逼無奈。




二戰後,日本一片廢墟,百廢待興。生存是頭等大事,從0到1太難,山寨,便成為了一條捷徑。




山寨在中國是個貶義詞,日本人可不這麼認為。你看,和服、茶道、櫻花、相撲……這些日本的象徵,都源自,或者說,抄自中國。




但是,人家為什麼會從山寨成為製造強國,這其中的原因需要,我們去學習!




綜合摘自:

格上私募圈,正商薈萃





版權說明:文章源於授權作家或網路,網路其他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原創作者若看到自己作品後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




親,介紹兩個不錯的微信公眾號給您


↓↓ 

點擊下方

綠色

字體

關注 ↓↓




別樣日本

講述不一樣的日本


東京時尚指南

東京時尚最前線

最前



如果你覺得文章不錯,歡迎點贊分享到朋友圈!




· 別樣日本 ·



專為您打造的日本綜合服務平台 




微信:bieyangriben  

新浪微博:別樣日本




日本資訊? 日本葯妝?  日本時尚? 


 日本旅遊? 

日本母嬰?日本體檢就醫? 



日本代購? 日本民宿? 品牌推廣?






別樣日本官方微店歡迎大家光臨捧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別樣日本 的精彩文章:

2018日本家庭常備藥品大全!(兒童、成人、感冒、胃痛、筋肉痛、生理痛、保健、美白、調理等等)

TAG:別樣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