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掌握劣構問題的解決之道?

如何掌握劣構問題的解決之道?

對於ICT行業技術專家的培養,我們只有把握其變與不變,才能更好地面對數字化大潮帶來的不確定性。

本文是2018年3月推送的第12篇乾貨,計3180字,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問 | 申鵬軍 華為全球技術服務部人才發展專家

來源 | 《培訓》雜誌2月刊

技術專家在培訓領域通常是以SME(Subject Matter Expert,負責將某個模塊專業化、標準化的專家)、培訓提供者的身份出現的。在培養技術專家上,業界的理論和實踐都不夠豐富,常見的培訓理念和方法也多針對初學者和操作層面的員工。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技術專家們將要面對更多不確定的問題和挑戰,而傳統的技術專家培訓中,關於如何應對非確定性工作的部分很少。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業務遍及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結合內外部技術專家培養的實踐,對技術專家的培養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優化升級。

查找問題,確定改進方向

為了梳理出目前技術專家培養面臨的問題,我們從資料庫中調出了三年以內的班級總結、學員結班調查問卷,並走訪了學員所在的主管部門,電話訪談了30名以往學員,最終總結出以下問題:

技術專家們的知識來源便捷豐富,培訓已經不是最主要的知識來源;

面對急劇發展的、複雜而細分的技術領域,僅具有本專業知識的技術專家們無法應對業務問題;

離崗是最大的培訓成本;

技術專家們對程序化的操作、任務已經非常熟悉,此類培訓的價值大大降低;

技術專家們在解決不確定的網路、業務挑戰時,缺少可參照的案例和方法。

對上述問題進行思考後,我們認為,只有把握技術專家培養的變與不變,才能更好地面對當下的不確定性。其中,不變的是基礎性的培訓目標,比如紮實的理論功底、全面的知識、熟練的基本操作技能、面向未來的思維等;要改變的則是我們的培訓方法,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從程序化的操作培訓到面向問題的培訓

技術專家培養,其終極目標在於使他們能夠處理劣構問題,因為良構問題的處理能力是基礎培訓已經完成的任務。所以,培訓內容設置、學習手段的選擇與設計都必須以應對不確定的劣構問題為主旨。

良構問題和劣構問題

美國教學設計領域著名專家戴維H.喬納森(D.H.Jonassen)把問題分為良構問題和劣構問題兩類。

良構問題由明確的初始狀態、已知的目標狀態和受限制的一些邏輯因素組成。根據限定的問題條件, 運用概念、規則和原理,有唯一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

劣構問題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實踐密切相關。在解決這類問題的過程中, 學習者需要界定問題, 選擇有益於形成解決方案的信息和技能。於此,學習者具有很大的主體能動空間。

從知識傳授到技能賦予

能力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之上,知識必須轉化為能力才有價值。結構化的體系、場景化的主線、案例式教學、實訓實操……綜合應用這些手段,才能幫助學員發展能力。

以場景為中心

場景是工作任務中典型片段的濃縮,也是知識與技能傳授的載體。場景能有效連接培訓與工作,降低學習遷移難度,發揮學習價值。

MOOC課程傳授顯性知識

唾手可得的顯性知識,很容易在電子手冊、互聯網上找到,我們把這些知識放在集中培訓前的MOOC課程里,學員可以在不離崗的情況下學習。MOOC屬於遠程、非實時學習,相比面授而言,交互性較差,所以我們把主要的事實類、概念類知識放在MOOC課程中。

為了提高學員參與度,我們規定,從MOOC學員中選拔50%的學員進入後期正式學習,即通過MOOC學習是進入後期學習的先決條件,而MOOC考試成績是總體選拔成績的重要部分。

其次,在MOOC學習過程中,我們每周向培訓組織者和學員直接主管發出學習報告,該報告包括每個學員主要學習行為的統計。經過這兩方面的促動,MOOC階段學習取得了良好效果,為後期集中培訓鋪墊了必備知識。

用場景串起知識與技能

對於隱性知識,我們利用精講、案例教學等方式,在面對面的培訓中,通過「強互動」進行激發、傳授。同時,這種方式能減少集中培訓、離崗的時間,有利於提升培訓效率。

在培訓項目中,我們抽取技術專家典型工作場景、典型問題,作為培訓項目的「骨骼」,把該場景下涉及到的知識和技能作為「肉」,從而將培訓中的場景最大限度地向實際工作場景靠攏,盡量減少學習者技能遷移的難度,幫助他們更好、更快、更容易地在工作中應用所學知識技能。

抽取典型場景,展開培訓

我們運用工作分析法收集了技術專家的工作任務之後,根據五個維度來抽取培訓中的場景,分別是:

專家在任務中承擔的角色

任務涉及知識技能的深度和廣度

該任務對客戶的商業影響

任務結果對專家所在部門的影響重要程度

影響持續時長。

對於每個場景,我們都按照知識準備、經驗學習(案例)、實訓實操等步驟來組織培訓。

例如,對於「網路規劃」工作場景,我們從梳理必備知識、流程方法、工具使用、典型場景解決方案入手,以合適的學習方法承載,放在對應的階段中。一些固定的、基本的知識放在MOOC中;精講中介紹關鍵點、解答問題,不再做基礎性、系統性的講解;接著,通過上機練習熟悉方法、流程和工具;在案例研討中,學習已有案例的經驗,分享以前的經驗;在基地實訓環節,使用真實的案例來進行模擬演練,並在集中培訓後提供S-OJT方式的輔導,使學員在工作環境中實施工作任務。

針對「網路規劃」工作場景的培訓流程

經過這樣一個從知識到技能的過程,讓知識和技能在場景中用起來、活起來。

構建以場景為中心的知識體系

傳授知識技能最好的方式,是圍繞典型工作場景組織知識、技能的框架。不和特定場景結合的知識、技能是無效的。

我們從場景著手,將教學內容分解為完成本場景培訓任務所需的知識點。在組成課程以後,我們通過提問——「該知識點是否一定是該場景所需?」來逐個檢查每個知識點。某一場景的知識點從前期的MOOC先修課程開始出現,在後期應用的層面加以檢驗、使用。

技術專家培養的知識體系設計(部分)

採集案例,支撐培訓

我們利用華為業務遍及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人口的優勢,採集電信網路中發生的真實業務挑戰、網路問題的故事,並借鑒商學院的案例教學法,讓技術專家置身於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中。

對於案例的採集、撰寫,我們以STAR原則將案例描述為結構化事件,即從Situation(背景)、Task(任務)、Action(行為)、Result(結果)四個方面進行梳理。在案例教學實施中,讓學員「代入」案例中,使學員根據案例中的信息,做出決策,從而培養學員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場實踐,重在反思

專家面對不確定的問題時,需要的能力不是簡單的動作技能,更多的是心智技能。簡單的重複操作沒有學習價值,實踐場景也無法窮舉現實工作中各種細分場景和意外。

為此,我們在現場實踐中設計了如下四個步驟。

準備

首先,由導師指導學員為實踐活動準備必要的知識與技能,並進行檢查。然後,導師與學員一起分析本次任務——學員列出疑問,與導師共同尋找答案,補充知識盲點。

實踐操作

其次,按照任務設計,引導學員有步驟地在工作中實施實踐活動,同時記錄下在實踐中發生的關鍵事實。

向內反思

學員對實踐活動進行自我思考,總結得失。學員需要思考並記錄在實踐中發生了什麼,什麼事件不在預計中,為什麼會發生,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今後類似的操作怎麼做,還有哪些疑惑等,以加深對所學知識、技能的理解。

對外分享

學員們與主管、專家、同事就實踐活動進行回顧,在這一過程,我們鼓勵學員盡量運用創造性思維,深入探究行動背後的原因,分享反思的內容和結果,並尋求幫助或接受他人的質疑。

「野外生存」法考核與評價

考核與評價作為培訓最重要的牽引抓手,考核維度和方式決定了學員怎麼去學習。必須用工作場景來檢查、考核學員的學習成果,否則,學員的學習就會偏離方向。在專家培養項目中,我們使用「野外生存」法對學員進行考核。

「野外生存」法考核步驟

末期測評首先根據網路規模、網路性能、各專業學員分組數量等因素篩選出用於測評的目標網路。然後,每組學員被隨機分配一個目標網路(避開學員原來工作地和之前的實習地),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野外生存」。

期間,學員以團隊的形式進行自我分工和管理,從網路綜合評估開始,發現問題與潛在風險,確定後續規劃、優化的實施方向,在一個月內完成優化方案的制定和實施。

測評期滿後,分批次組織學員進行成果評審、彙報。由客戶公司領導與專家、學員所在地公司培訓項目負責人,以及華為項目組各專業技術專家、導師組成的評委團,對學員實戰測評的成果和彙報進行綜合評價。學員成績將用於學員評價和後續培訓方案改進。

本文來源於《培訓》雜誌2月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培訓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培訓雜誌 的精彩文章:

人工智慧:是風口,亦是趨勢
培訓人,微課了解一下

TAG:培訓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