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展望過去 凝視未來,從野蠻到合規的P2P網貸

展望過去 凝視未來,從野蠻到合規的P2P網貸

2018年通過金融備案洗禮的網貸必將大熱,大批網貸小白即將入場。為了讓大家快速了解網貸,少走彎路少踩坑,從這期開始,大白會每期擬一個主題來講述P2P網貸的常識或關鍵詞或投資技巧。如果你遇到了問題,你可以在文末下方提問,大白會仔細回復;如果你是老司機,你也可以在文末下方分享一下你的投資心得。

這期我們要講的是網貸的發展史,讓我們看看這十年,網貸經歷了什麼。未來,網貸發展的趨勢又是什麼。

網貸的這十年可以簡單的分這四個階段概括

萌芽期(以信用借款為主) 時間點2007年至2013年

2007年國內首家網貸平台在上海成立,讓很多敢於嘗試互聯網投資的投資人認識了解了網路借貸模式,隨後一些具備創業冒險精神的投資者嘗試開辦P2P網貸平台。這一時期,全國的網貸平台大約只有20家左右,活躍的平台不到10家,截至到2011年年底,成交金額大約5個億,投資人1萬人左右。創業初期,大都是互聯網從業人員,沒有過多的民間借貸經驗和金融操控經驗,因此他們借鑒拍拍貸的模式主要以信用借款為主,只要借款人在平台提供個人資料,平台審核後就會給予一定的授信額度,然後借款人基於授信額度在平台發借款標。但由於當時我國公民信用體系並不健全,平台與平台之間缺乏聯繫與溝通,於是第一波老賴誕生了,他們靈活的多投借貸導致多家平台出現壞賬問題,甚至目前這些老平台的壞賬至今無法收回。

野蠻發展期(線下放貸線上融資)時間點2013年至2016年

2013年,網貸行業已經漸漸露出了其發展魅力,不少軟體開發公司已經可以成熟的製作平台模版,擬補了那些有線下放貸經驗的創業者在技術上的欠缺。由此慢慢形成了以線下放貸線上融資的模式,他們對接了傳統的貸款業務,如贖樓、房屋抵押、資金過橋、民間借款等,由此作為資產端在線上發布標的讓投資人投資。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網貸老大哥紅嶺創投了,紅嶺創投是第一個打出承諾本金墊付的平台,並開闢出了有擔保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這種模式對投資人來說,借款人信息更加透明,交易更加規範,也紛紛引來了眾多平台的效仿。

良性發展的同時也給一些貪心的人鑽了空子,一度使P2P網貸陷入輿論爭議。P2P網貸大熱,使不少人眼紅這一塊的利潤,那時的收益是20%起步的,羊毛甚至高達100%。由於當時國內各大銀行開始收縮貸款,很多投機者在P2P網貸上看到了商機,他們花10萬左右購買借貸系統模版,租一個簡單的辦公室就開始上線圈錢,他們採用自融的方式,通過融資後償還銀行貸款,或投資自營項目,或放民間高利貸。但自融終歸的高風險,這批平台最終還是雷了,從2013年10月到2013年年末就有70餘家平台出現倒閉、跑路、不能提現等問題,涉及資金20億。自此之後,P2P社會輿情一度成為騙子、跑路、卷錢的象徵。

監管合規期 (13條監管紅線與1+3監管體系)時間點2016年至2018年

為了防範金融風險,規範P2P平台運營,從2015年年底開始,有關部門就開始制定管理條例了,徵求意見用了一個月,研判調整用了七個月,最後在2016年8月24號,銀監會聯合四部委正式發布《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下簡稱「暫行辦法」),明確自融、拆標、資產證券化等13條監管紅線,確定了P2P投資的單筆上限和總額上限,明確和強化了「小額分散」的原則,全面幫助投資者降低風險,也全面收緊了網貸業務。自此標記著網貸行業逐漸步入規範化、理性化的發展道路中。

2017年是合規元年,也是監管政策頻發的一年。暫行辦法後,相關部門又接連頒發《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與《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共同形成了「1+3」監管體系。主要整改問題為:資金池、自融、銀行存管、擔保承諾收收益、期限與資金錯配問題,另外關於業務方面也做出了整改限制,禁止做代銷、房地產、期貨、融資併購等業務。

由此,2017年銀行存管大熱,平台資金池和自融問題得到緩解,各平台的信息披露也更加透明化,在資產端業務上,一些風控難度係數較高,危險性較強的業務也被禁止了,整個P2P行業形勢一片大好。

2017年12月8日,P2P網路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做好P2P網路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下簡稱「57號文」)。這意味著長達兩年的整頓工作最終進入了尾聲,57號文指出各地要在4月底之前完成轄內主要P2P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

備案驗收期 (監管收尾)時間點2018年

自57號文後,各地金融辦相繼出台了備案細則,平台需要根據當地整改要求進行最後的合規進程。其中主要要解決的問題:歷史遺留資產問題、銀行存管合規問題、風險備付金問題、債權轉讓問題等做出了進一步的要求。

備案後的網貸行業將會出現什麼樣的趨勢?

1、細分領域資產藍海的競爭加劇,由於監管政策的層層限制,資產端的較量一直都是最前面最突出的問題,特別是符合合規要求的小額分散資產,將會是競爭中的焦點。三農產業雖然具有其政策的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但仍需時間去開發適合網貸用戶的金融服務方式。同樣符合普惠金融定位的供應鏈金融,也面臨著小微企業經營狀況不穩定、企業徵信數據難、額度容易超出監管規定等問題。目前看來,車貸、消費金融這些成熟的小微細分領域,依舊是互聯網金融最好的資產選擇。

2、網貸行業總體綜合收益率持續走低,合規成本的增加,行業收益率小幅下降,不合規平台的淘汰,羊毛平台也越來越少,整體收益區間將趨於穩定。

3、境外布局加快隨著國內監管政策相繼落地,對於P2P網貸的某些業務來說,在國內發展的市場環境已舉步維艱。相比之下,人口基數大、監管寬鬆、金融覆蓋率低、金融基礎設施落後的東南亞市場,無疑成為了P2P平台進一步發展的新土壤。部分平台已經帶著成熟的商業模式和先進的金融科技率先開拓東南亞市場。

4、海外上市仍是眾多平台的鍍金夢,2018年上半年的熱門是備案,那麼下半年的熱門,應該是上市潮了,2017年,信而富、和信貸、拍拍貸相繼赴美上市引來行內矚目。實際上,自「金融科技」概念在全球範圍內持續發酵後,因美國IPO市場排隊時間短,赴美上市已經成為一種熱潮,目前已遞交IPO申請的平台就有十幾二十家。

如果喜歡大白寫的內容,請關注並幫忙轉發

版權申明:

本文版權屬於《網貸大白》微信公眾號(wangdaidabai)

其他商業行為轉載或合作請在公眾號內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貸大白 的精彩文章:

TAG:網貸大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