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的火器強於清軍很多,為什麼會失敗的那麼徹底呢?

明朝的火器強於清軍很多,為什麼會失敗的那麼徹底呢?

凱凱談談史,今天給大家帶來明朝的火器強於清軍很多,為什麼會失敗的那麼徹底呢?很多人在讀明清歷史的時候,常常會感到奇怪:明朝軍隊的武器,都是很先進的,可當年為啥就敗給了在各方面都落後很多的後金呢?明朝的火器生產,不管是研發力量還是生產規模,都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可自打張居正去世、萬曆皇帝親政開始,造火器這事兒啊,就變得越來越水了,明軍的火器訓練。軍隊里好多人員都缺編,在編的也都不訓練,使得這個所謂的強大火器,成了「樣子貨」,真上了戰場,馬上抓瞎。 最扯的是,從萬曆中後期開始,這明軍的軍費也是一縮再縮。不單火器的產量大減,質量也瞎糊弄。甚至有些軍隊,只要軍隊頒發朝廷發的火器,就先倒手賣掉,再拿換來的錢,請工匠造一些質量好點的。更要命的是,朝廷造的這些火器,大多數火器兵,居然從來都沒用過,臨到打仗了,還得加班加點地現練。哪有不敗的道理?並且,明朝時明軍裝備的火器確實多於清軍,但是,當時的火器跟現在的火器不可同日而語,不僅殺傷力不是很強,而且射程也不是很理想,最要命的是裝填太費時間。

敵人遠了夠不著,敵人近了使不上,同時很難行成持續的火力,基本上是放一波之後就來不及放第二波了,因為對方的騎兵就已經衝上來了。當時威力比較大的火器是所謂的紅夷大炮,明軍也確實使用紅夷大炮給清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努爾哈赤的死也跟紅夷大炮有些關係。但是,後來當清軍也有了紅夷大炮之後,明軍的優勢就不存在了!至於其他火器,明軍確實裝備的數量多,但是就像上文分析的那樣,作用不大。在軍事鬥爭中,決定成敗的不但只是武器裝備是否先進,而是有各種複雜因素的影響,也就是說不能陷入「唯裝備論」的怪圈。明朝之所以敗給清朝,原因是很複雜的。比如說崇禎皇帝的剛愎自用,刻薄寡恩,反覆無常,自毀長城;比如說明末接連發生自然災害,民不聊生,天下大亂;比如說文管集團的尾大不掉,內訌頻頻,等等。這些都是對明清軍事鬥爭具有重大影響的因素。

凱凱談談史覺得明朝中後期國力不濟這是事實,而且國內的官員也是為了私利不擇手段,一點也不團結。這個時候就是越到困難時期越不團結死的越快,而且當時的明皇帝對於火器的應用一點也不上心,所以也就沒有什麼發展。更和況有一個好的國防部長(兵部尚書)孫承宗他也不信任。就連大清的好多官員帝王都說過如果孫老頭一直在大清不能這麼早入關,甚至大清入了關也沒打破孫承宗建立的「關錦防線」,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明軍火器強大這個不假,但是能夠把它用的強大的軍隊可就不多了,而且每朝帝王對他的火器的認知也不一樣。把火器用的強大的將領更是不多,最讓我欽佩的就是朱元璋朱老大和朱棣,還有一個叫什麼沐英的。呵呵!我之所以欽佩他們是因為他們利用火器打敗了騎兵。他們才是在明朝將火器用到登峰造極的地步,當然沐英打敗的是大象騎兵呵呵!而且他首次發明了神機營的三段射擊,比日本人早了上百年呢!

而且到了明後期神機營早已名存實亡,早已經沒了當年的水平,當時的將領也是能力有限。何況明後期國內的蛀蟲早已腐蝕了大明根基,早已經沒有了護國的概念,總想著自己的利益。如果能夠聽從孫承宗意見大清也許還不一定呢!而且大明只有一個孫老頭,可是疆土卻很大守得住遼東,卻不一定守的住整個大明啊!但是有先進的裝備就不一定能打得贏,這與許多因素有關,就像中日甲午戰爭北洋水師的艦艇比日本先進,但還是輸了。明軍雖有火器在手,但古代的火器需要放一次裝填一次,隔這麼長時間後金的騎兵就已經衝過來了,所以還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明軍很早以前就發明了車陣戰術,步兵和騎兵配合炮兵攻擊,相互保護相互協同。

但是後金也是個不怕死的主,他們在與明朝對抗過程中,兵力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死兵,身穿厚重的盔甲,一路往前沖消耗明軍的彈藥,這也就是敢死隊了,另一種就是輕騎兵,跟在敢死隊的後面,在火炮發射完之後,利用裝填彈藥的時間差衝鋒直擊火器部隊。當為數不多的敵人來犯時可以步兵、騎兵和炮兵之間相互配合加以消滅,但是敵人主力進攻之時如何才能快速清敵?這就與明軍的車陣有關了,車陣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護炮車能更好的輸出,炮車有三門火炮,而且是那種速射炮,也叫佛朗機,彈藥的填充也非常簡單,從後面裝填,一分鐘之內能發射5—9次,這樣能極大的阻止騎兵的衝鋒,但問題就顯而易見了,對彈藥的需求量非常大,明軍與後金對抗過程中有許多部隊就是彈盡糧絕而死。

凱凱談談史認為,明軍除了這些因素之外,還有其他環境因素。1598年抗倭戰爭勝利後,明朝進入了「小冰河時期」,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異常寒冷,糧食急劇減產,20年的時間讓明政府入不敷出。此外,抗倭戰爭花掉了大量的銀子,國庫不充實,萬曆皇帝實行稅收改革,但文官集團拚死也不執行,因為文官集團多是商賈子弟,加重稅收利潤也就少了。錢財不夠,裝備也就跟不上,甚至軍隊的軍餉都不能按時發放,訓練也就更不用說了,所以明軍的戰鬥力空前的低谷,在和後金對抗的時候,軍械不足、士兵訓練不到位,就連將帥都匱乏。明軍沒錢製造新裝備,那以前的裝備呢?國庫都空了哪還有錢去保養裝備,20年的堆積早救變成廢銅爛鐵了。所以明軍的失敗人為因素和不可避免的環境因素,也不單單就是一些火器就能改變局勢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汶萊,創始人與王室始祖竟然是明朝一個總兵
印度女學者:整個東南亞在明朝都屬於中國的領土,文獻記載的明確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