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何鼎盛時期的蘇聯沒有核航母?這個原因致其解體,中國得到啟示

為何鼎盛時期的蘇聯沒有核航母?這個原因致其解體,中國得到啟示

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的"鐵幕演說",正式拉開了冷戰序幕。當時的美國和蘇聯同為世界上的超級大國,為了爭奪世界霸權,兩國及其盟國展開了數十年的鬥爭。美蘇雙方不僅在局部戰爭和外交中展開激烈對抗,並且還展開了一系列科技、太空和軍備競賽。

雖然那個年代的整個世界處於緊繃狀態,但十足的緊繃感卻讓冷戰時期成為了人類科技進步最為迅猛的時代,一系列尖端科技最運用于軍事領域,並在之後成功民用造福人類。而核動力航母便是那個時代的產物。

1961年,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美國海軍「企業」號航母正式建成服役,但鼎盛時期曾經建造出世界上最大的「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最大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的蘇聯紅海軍直到解體都沒有造出核動力航母,造成這一問題主要原因還是陸權與海權之間如何取捨。

蘇聯雖然擁有廣袤的領土,但與作用兩洋的美國相比,蘇聯缺乏優良的出海口,其主力艦隊之一的黑海艦隊甚至走出黑海還要看擁有博斯普魯海峽的土耳其的面子。

為此蘇聯艦隊的核心更多集中於戰略核潛艇,而水面艦艇的核心卻是被稱為海上武庫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蘇聯航母的存在僅僅是為了保障其能夠安全發射導彈。

但當蘇聯海軍認清海軍發展的正確方向時,已經為時已晚,1988年開始建造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最終只能成為烏克蘭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的蘇聯遺物而存在。

面對出海口匱乏的問題,蘇聯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其目的也正式為了打開蘇聯海軍在印度洋的出海口,而這場戰爭的失敗也成為了後來蘇聯解體的誘因之一。

俗正所謂「前車之鑒,後車之師」,在目睹了蘇聯巨變後,中國也越來越重視海權思想,目前中國正在全力打造一支現代化海軍,不僅各型新型驅護艦大批量下水服役,中國的航空母艦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

目前中國海軍不僅擁有已經形成戰鬥力的「遼寧號」航母,第一艘大陸航母也已下水舾裝,更為重要同時也將是中國海軍未來需要大批量的核航母也已經給出了2025年這一明確時間點。

沒有了蘇聯的競爭後,如今的海洋被美國海軍的11艘核動力航母牢牢掌控。但中國海軍這一系列行動表明了中國海軍走向深藍的遠大目標,一個強大的中國海軍是中國所需要的,更是世界所需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母 的精彩文章:

揚眉吐氣!中國最強海上巨獸問世,打破一項紀錄,西方可以閉嘴了
這艘「游輪」與大陸航母合體,預示我航母很快將海試

TAG:航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