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紀同心·首次以師生關係為線索的展

世紀同心·首次以師生關係為線索的展

這段時間,在杭州南山路上的中國學院美術館,有一場特別的展覽正在展出。說其特別,一是因為這個展覽,正式標誌著紀念中國美院建院90周年的系列活動拉開序幕;二是這個展覽有幾個特別之處:策展方式特別、觀展體驗特別、展出的展品特別、展品徵集的背後故事也很特別。

《母校萬歲》吳冠中 2009年

昨天,《世紀同心——中國美術學院師生捐贈作品特展》正式對外展出。就在展覽開始前的幾個小時,美術報記者到展覽現場進行了獨家採訪。

展覽現場

《李有才板話》插圖 黑白木刻 1946年

- 策展方式特別 -

首次以師生關係為線索策展

這次展覽共展出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館藏作品200餘件,文獻手稿若干,是建館以來最大規模的館藏作品展。今年適逢建校90周年之際,美術館將校友們捐贈的部分經典之作進行展出,觀眾可以從這些跨越了80餘年的作品之中,感受到這所歷史名校的風範:兼容開放、從容自信。

《美院陳列館》林達川油畫 紙本 1977年

展覽分為4個部分:藝術搖籃、名師典存、湖山望境、桃李成蹊。這次展覽和以往的不同之處在於,不是單純按照畫種分類或是畫家年齡來排列作品,而是根據美院這90年的歷史發展脈絡來整理的。

《仕女》林風眠 紙本彩墨 1980年代

比如,在「名師典存」部分,吳冠中、林風眠、趙無極、朱德群等名家的若干經典作品悉數亮相,彰顯了國美學脈的精神底色。而在「桃李成蹊」部分,則展出了曾就讀於學院的莘莘學子的代表作品若干,他們活躍在全國乃至世界的藝術創作和教學領域,將母校的學術品格和藝術精神代代相傳。

《黑院牆校園》王辰 油畫 布面 33cmx46cm 1940年代

觀眾可以將教師和學生的作品分成兩條線,對照起來看。這樣更能感受到美院的學脈相連,更能感受到學生如何在繼承教師風格的同時,演變出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

《潘天壽、呂鳳子、陳之佛畫像》張一弓 中國畫1988年 紙本

- 觀展體驗特別 -

特殊照明提供「殿堂級」的觀展效果

這次展出的藏品有的展示出校友個人高超的藝術水準,有的呈現學院當年的教學風貌,有的表達對母校的眷念之情,但無論內容如何有異,捐贈者都懷有同樣的心愿,即希望將自己受母校教誨的感恩之情訴諸其中,以為存念。

為了更好地展示這些作品,美術館也在布展方式了動足了腦筋。

展覽現場進行最後的燈光調試

在1樓的「名師典存」展區,記者注意到每幅作品都打上了與畫作大小一致的矩形燈光,使每幅作品都明亮清晰。據介紹,這是中國美院美術館第一次如此大規模的採用這樣的射燈,花費不菲,目的就是為了讓觀眾有「殿堂級」的觀展體驗。

展覽現場

同時,每幅作品旁都貼了作品標籤,介紹了作者的生平,還有些對作品的簡要介紹,讓觀眾更好地了解藝術家、了解中國美院的歷史。

展品都配置了詳細的作品說明

- 展品特別 -

不少作品首次亮相

既然是「特展」,肯定有很多令人期待的作品。據介紹,這次展出的200多件作品中有部分展品來自新近接受的捐贈,包括早期校友的創作及學生時期的作業等,為首次展出。此外還有比較少見的作品。

博巴《潘天壽》(金一德臨摹) 油畫 布面 1962年

比如其中有一件鄭月波的作品《貓》。鄭月波祖籍廣東東莞,是在國立藝術院(中國美術學院前身)創立初期就進校學習的學生,他的學號正是001號。他20歲時考入杭州國立藝專西畫系,後來轉學圖案設計。1931年以鉛筆素描畫《萬物皆吾與也》獲得美國動物保護協會全球美術比賽金獎,這也是第一位在國際上獲獎的美院學生。

《貓》鄭月波 紙本設色 55cmx25cm 1960年代

還有一件作品知名度很高:《西湖秋勝圖》,由中國美院的4位重量級老教授——卓鶴君、吳山明、閔學林、王冬齡擔任主創,張谷旻教授率其學生黃佳茂、陳可、徐境懌共同參與創作。畫作的題跋則由院長許江和副院長高士明撰寫,描寫了充滿人文詩意的西湖秋景。

《西湖秋勝圖》

吳山明、卓鶴君、閔學林、張谷旻、黃佳茂、陳可、徐境懌合筆共繪

許江、高士明跋,王冬齡書

這次展覽,也是這幅《西湖秋勝圖》的巨作在杭州G20峰會之後的首次展出。

- 展品來源特別 -

每幅展品背後都有故事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楊樺林是校史研究專家,同時也是這次展覽的主策展人,他領著記者在展廳參看,說起徵集作品的背後故事來,滔滔不絕,如數家珍。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楊樺林接受記者採訪

本次展出的不少作品,有些是在以前的校慶時徵集到的。比如潘韻的《浙美老校園》是1978年為美院校慶50周年創作的;林風眠題寫的「永保青春」,就是為建院60周年題寫的等等。時光穿梭,這些作品也全方面的呈現出學院歷史發展的生動細節。

《浙美老校園》潘韻 中國畫 紙本 1978年

《永保青春》林風眠 書法 紙本 1988年

作品之中也有一些有趣的故事。現場展出了黃永砯、張培力、王廣義的當時的畢業作品。這三位在當代藝術界風生水起的藝術家都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楊樺林介紹說,他們的畢業創作因為作品優秀,當時就被留在了油畫系裡,後來又轉移到了保管條件更好的美術館裡保存。

《雪》王廣義 油畫 布面 1984年

《競賽者》張培力 油畫 布面 1984年

《車間》黃永砯 油畫 布面 1982年

/

海報 底圖為《風景》林風眠 紙本彩墨 1980年代

展覽於3月2日至3月30日展出,3月5日上午10點將舉行展覽開幕式,屆時會舉辦捐贈儀式。

1928年建校伊始的開學第一天,中國美院舉辦了教師作品展。2018年,同樣是開學第一天,中國美院希望能以此展覽向90年前的先師致敬。展覽期間還有會相應的講座,有興趣的觀眾不妨去杭州南山路上的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參觀。

| 江凌 夏商周

| 姚震

感謝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提供作品圖片

編輯| 鑠鑠

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報 的精彩文章:

記者推薦:那些充滿「藝術范兒」的獨立書店
窖藏之主是誰?瓷觚中為何留有金屬?月隱天城三千問,傳奇窖藏的歷史之謎

TAG:美術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