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為何我們有功夫也有熊貓,但無《功夫熊貓》?聽成龍怎麼說

為何我們有功夫也有熊貓,但無《功夫熊貓》?聽成龍怎麼說

香港回歸二十年,很多人會感覺到香港電影無論是從電影產量還是本地電影公司的發展而論,一直在走下坡路。在合拍片遍地開花的趨勢中,一馬當先的仍然是中港合拍片。香港電影仍憑其內容創作、導演人才等優勢突圍而出。全國政協委員成龍昨日出席政協會議小組討論時,認為香港也可以拍電影給全中國看。

被問到對合拍片的看法,成龍表示:「現在只有一種電影叫『中國電影』,香港電影也是中國電影」,他認為有些電影比較Local(本地),只是拍給香港人看,但香港也可以拍電影給全中國看,所以香港電影等於中國電影。

2016年內地票房前10名,中港合拍片佔優勢。

成龍舉例如《紅海行動》及《戰狼》等電影拍得很宏觀及具國際性,不但能在內地受歡迎,還可以走向國際:「你拍《黃大仙》可能只能在香港播出,來到中國票房一定會不好,人家不了解。」他指出其外國朋友說美國太自大,不清楚中國發生什麼事,未來如何藉著影視作品吸引外國人認識中國,是全中國人的責任。

《紅海行動》

《戰狼2》

中國電影市場一直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然而在成龍看來,目前的中國電影市場並未真正做到「走出去」,他表示,「中國電影走出去的大多是動作片,這不是真正的走出去,如果文藝片走出去,才是真正的走出去。」他指出,目前許多中國藝人去外國演唱,辦show,「這不是走出去,因為有95%都是中國人去看,只有一小部分是外國觀眾,這樣是沒用的,不是真正的走出去。」對於怎樣讓更多人關注中國,成龍提出,「要拍出高水平的電影,要多和外國人合作。」

成龍是港產片走出去的一面旗幟

「以前,迪士尼叫我幫他們拍《花木蘭》的時候,還有《功夫熊貓》,我義不容辭地就幫他們去做了」,成龍回憶稱,「我們有功夫,也有熊貓,但我們沒有功夫熊貓,而他們一拍成名了。」之前有外國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攜國際團隊演繹中國故事《末代皇帝》(Bernado Bertolucci),一舉拿下眾多獎項,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好評,「我希望《花木蘭》的成功可以讓他們來到我們這邊拍『梁山伯』,或者是『紅樓夢』,讓更多人知道我們中國,這也是我義不容辭地去幫他們做這個事情的原因。」

《功夫熊貓》

成龍認為,文藝工作者應該把重點放在怎樣讓更多人關注中國,「怎麼樣引導更多的外國人來看我們的紀錄片,介紹我們中國,由旅遊做起,到別的國家去旅遊,給他們看看我們好的形象,多宣揚我們中國,多叫些人來我們中國旅遊,這才是我們所有中國人共同要做的事情。」

網民對成龍的「只有中國電影」論的反應呈兩極化,有人批評他靠港產片起家,不會飲水思源,亦有人認為港產片已衰落,是時候改變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港薈 的精彩文章:

香港有史以來最大型微型藝術展
近年最好笑賀歲片?黃子華憑《棟篤特工》搣甩票房毒藥魔咒

TAG:香港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