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部名為《尋找羅麥》的電影,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同志片

這部名為《尋找羅麥》的電影,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同志片

電影《尋找羅麥》近日正式宣布將於今年 4 月 13 日上映。此前,因為被稱為國內第一部過審的以同志情感為主線劇情的電影,《尋找羅麥》備受觀眾和業界的關注。

《尋找羅麥》改編自導演王超自己創作的短篇小說《去了西藏》。趙捷和李亦是一起長大的好友,一次兩人遭遇一場車禍,他們都認為自己應該為車禍中的死亡承擔道義上的責任。為了擺脫這種罪惡感,李亦前往西藏,最後在一場雪崩中喪生。為了領回好友的屍體,趙捷踏上了前往西藏的路程。而在電影中,王超將小說中的李亦一角改成了法國人羅麥。

小說中其實並沒有很明確的關於兩人之間的愛情描寫,而對於性取向的描繪也只有一句語焉不詳的描述:「趙捷曾多次開玩笑說李亦是不是對女人沒興趣,李亦總是笑而不語。」

王超對於小說的理解並不局限於性向之上,此前他在接受採訪時曾說:「這是一個異性戀者和一個同性戀者之間的故事。我在試圖跨越這樣一種性別之愛。愛的能力,跟愛的意義是更重要的。至於是不是一個同性戀或異性戀,這個東西是個其次的東西。」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尋找羅麥》並不是《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這樣的同志愛情片,或者是《斷背山》這樣的同志倫理片。製片人呂建民也曾經在微博上表示,《尋找羅麥》反映的是男性之間的第四情感。

然而呂建民將《尋找羅麥》稱為中法版的《斷背山》,這可能是《尋找羅麥》會被冠以同志片這樣的名號的原因。影評人程青松在一條微博中表示:「這是真正意義的中國第一部全片貫穿同志感情的電影」。而由於《尋找羅麥》是中法合拍,法國媒體也多半會強調羅麥這一角色的同性戀身份。

導演王超 1994 年於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由於親戚與陳凱歌相識,王超作為陳凱歌的助手,負責電影《風月》後期的一些事務性工作。等到了陳凱歌開始拍攝《荊軻刺秦王》,王超成為了劇組的副導演,一開始負責服裝、化妝、道具的調度安排,後來也參與到了劇本創作當中,開始負責起一部分的策劃工作。

他的第一部電影是 2001 年的《安陽嬰兒》,講述一個下崗工人撿到一個棄嬰,並因此與棄嬰從事性服務為生的母親開始一起生活的故事。影片入圍 2001 年戛納電影節的導演雙周單元,與其他 35 部長片、短片共同參與展映。

《安陽嬰兒》的口碑也有極大的爭議。好評者認為,王超繼承了中國第六代導演的現實主義手法,描繪了中國社會中殘忍的那一面。但差評則認為,電影缺乏基本的電影技法、故事本身也有值得商榷之處。

王超此後的電影風格也延續了《安陽嬰兒》。《江城夏日》是一位鄉村教師進城尋找自己失蹤的兒子的故事。《幻想曲》則關乎一個普通家庭,在身為家主的父親突然身患重病後的家庭命運。而他導演作品的豆瓣評分也大多在 6 分左右徘徊。

相對來說,《尋找羅麥》是王超作品中比較超脫日常生活的一部,但它的命運也是相對更坎坷的。2013 年 9 月,電影開機,11 月正式殺青。2014 年 4 月,電影初剪完成。呂建民一度在微博上表示,《尋找羅麥》將於 2015 年 6 月上映。

但此時《尋找羅麥》並沒有完成內容審查,一直到 2015 年 8 月底,王超才對外透露《尋找羅麥》剛過審。2017 年 1 月,呂建民在微博上貼出了《尋找羅麥》的電影片公映許可證。而最終檔期則確定在了 2018 年的 4 月 13 日。

《尋找羅麥》中,趙捷的角色由韓庚扮演,法國男演員傑瑞米·埃爾卡伊姆則出演羅麥。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1987 年創刊的搖滾雜誌《通俗歌曲》,宣布休刊了
一個真正改變世界的人去世了,再見,宜家創始人 IK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