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維,和佛結緣的詩人,白居易、王安石也曾遨遊禪詩中

王維,和佛結緣的詩人,白居易、王安石也曾遨遊禪詩中

禪宗講究的是一種清凈而又超然物外的心境,而這種意境,正好也是詩人所追求的意境,或許,這也是唐詩禪詩盛行的原因之一吧,尤其是在禪宗盛行之後,文人和高僧之間的往來便更加密切了,很多對於經學有很深研究的高僧,同時也對詩學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比如寒山、拾得等人,就是其中的典範,很多佛經的偈語,也都是用詩歌的形式來寫的呢。

佛學大師對詩歌很了解,而文人墨客呢,對於佛家哲學,也有著很深的領悟。很多一流的詩人,都對佛家思想有所體悟,並且創作了大量富有禪意的詩歌。別人先不說,就算是詩仙李白,他雖然崇尚的是道家思想,可是,其實他也曾經做過禪詩呢。

比如,他曾經有過一首詩,叫做《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詩中寫道:「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馬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後身。」這雖然看上去像是一首遊戲之作,不過,從詩中「金粟如來」等詞句還是可以看出,李白對於佛學,也是有一定研究的呢。

不過,要說到真正和佛結緣的,還得說是「詩佛」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詩中所表現的那種無掛無礙的狀態,不正是禪的一種表現形式嗎?據說,王維曾經感嘆自己朋友對於佛學的精深見解,並對其對梵文的了解而表示讚歎,寫詩讚之曰:「蓮花法藏心懸悟,貝葉經書手自書,楚辭共許勝揚馬,梵字何人辨魯魚。」

來而不往非禮也,他讚頌自己的朋友是「蓮花法藏」,而他的朋友也對王維在佛學上的見解頗為敬佩,於是,寫詩答曰:「應同羅漢無名欲,故作馮唐老歲年」,他將王維比作了羅漢,由此可見,他對於王維的推崇,也已經是到了極致的。唐朝年間的文士之間相互唱和,即是如此,信手拈來全都是佛家典故,顯示了他們對於佛學的深刻了解。

除了王維之外,唐代大詩人中,還有一個篤信佛法的,那便是白居易,他對於佛教的虔誠,絲毫都不遜於王維,據說,他不僅曾經很認真地研讀過佛教的經典,還曾經正兒巴經地拜高僧為師,學習佛學,他一生都和僧人為友,就連死後,也都是安葬於佛寺之中的。

他曾經在給自己的墓志銘中如此形容自己,說是:「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釋教治其心,旁以山水風月歌詩琴酒樂其志」,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到,白居易的興趣愛好,還是相當廣泛的,不過,他用來「治其心」的,卻是佛家思想,由此可見,他對於佛學真的是極其喜愛的。

「一山門作兩山門,兩寺原從一寺分。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雲起北山雲。前台花發後台見,上界鐘聲下界聞。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

這便是白居易寫的一首著名的禪詩。這首詩的構思相當精巧,妙語如珠,巧用疊字,描寫了禪師所居住的地方,東南西北,前後上下,十方世界,盡在筆下。白居易用十分巧妙的詩句告訴我們,所謂的上下左右之類的方位,都只不過是一些執念而已,如果跳出了束縛,自可達到「天香桂子落紛紛」的禪學境界。

其實,唐朝禪詩盛行,唐朝以後,也依然有不少詩人醉心佛學,並且以禪理入詩,寫了不少富有禪趣的詩歌呢。比如宋朝人,他們對於詩與禪之間的關係,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他們認為,詩人要體會詩意,其實和佛家弟子體會禪意是一樣的道理,所以,才會有「學詩渾似學參禪,竹榻蒲團不計年。直待自家都瞭得,等閑拈出便超然」的說法。

大詩人王安石,一心進行變法革新,不過,在辭官退居之後,他也曾經忘情山水,飽讀佛典,也寫了不少富有禪機的詩歌呢,比如這首「身如泡沫亦如風,刀割香塗共一空。宴坐世間觀此理,維摩雖病有神通」就是其中之一。

佛家思想,博大精深,詩歌創作,意境深遠,或許,詩和禪之間,還真是有些相通之處呢,有一位學者曾經說過:「詩禪溝通之實質,一言以蔽之曰:將經驗之世界轉化而為心靈之世界。」

的確是如此,在佛學中徜徉和在詩海中遨遊,那感覺還真是很相像呢,它們都是人們探索自己內心和精神世界的一種方式。如此說來,那詩歌之中,滲透著濃濃的禪意,這倒也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了。「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詩與禪,都是陶冶性情的絕好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居易 的精彩文章:

養生最重要的是養心
白居易依依不捨的辭別家人,踏上了赴越中的漫漫旅途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