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有望成基礎設施

區塊鏈有望成基礎設施

在數字貨幣掀起一波又一波熱潮的當下,區塊鏈也成為眾人討論的高頻熱詞。作為數字貨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卻又顯得高深莫測。

那麼,區塊鏈到底是什麼呢?目前業內人士的共識是,區塊鏈是一種可防止篡改的分散式記賬系統,它在分散式共識演算法、智能合約、加密演算法等技術的基礎上,可解決信任缺失場景下開展交易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被熱炒的數字貨幣僅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之一,淡化炒幣熱潮的影響,區塊鏈廣泛的用途尚在探索之中。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區塊鏈行業會與IT行業一樣,與應用場景相融合,成為信任的連接器和價值傳遞的技術保障,成為所有行業發展的必要基礎設施。

不過,李鳴也指出,監管框架的缺失、新型技術安全、多種技術體系、標準規範的缺乏等問題,對區塊鏈應用落地提出了很多挑戰。在這種條件下,就需要政、產、學、研、用多方面共同努力,逐步完善區塊鏈的技術和應用生態,進一步發揮區塊鏈技術的價值。

被忽略的技術

數字貨幣有多熱鬧,區塊鏈就有多冷落。作為一種投資,人們熱衷於談論比特幣帶來的一夜暴富的故事,對各種各樣的數字貨幣心生期待,卻鮮少知道區塊鏈的應用有機會大展拳腳。

李鳴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業內稱2017年是區塊鏈元年,2018年是區塊鏈應用年。從研究者的視角來看,2017年有很多科研機構和技術公司進行研究,少量企業進行嘗試使用。2018年,隨著區塊鏈技術被更多人了解以及應用場景的逐步推展,很多機構認識到了區塊鏈未來的發展空間,逐步通過各種途經進入區塊鏈行業。

2018年2月6日,知識產權產業媒體IPRdaily聯合incoPat創新指數研究中心發布《2017全球區塊鏈企業專利排行榜》。報告顯示,中國在區塊鏈專利的增速遠超美國,領先全球。前100名中,中國入榜的企業佔比49%,其次美國佔比33%。阿里巴巴以49件的總量排名第一。

記者了解到,這些專利全部出自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與外界對數字貨幣的追捧不同,儘管在聯盟鏈場景下螞蟻區塊鏈每秒交易筆數已實測達2.5萬筆,但螞蟻區塊鏈並未涉足數字貨幣的方向,而是主要集中於區塊鏈的底層技術,如共識機制、平台架構、隱私保護和智能合約等。目前我們能看到該項技術在公益、食品安全等領域的應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維科網_資訊 的精彩文章:

VR有望走進海外孔子學院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趨勢分析 城軌類型呈多元化發展

TAG:維科網_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