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時期南洋和北洋的矛盾有多深?互相挖坑處處拆台

晚清時期南洋和北洋的矛盾有多深?互相挖坑處處拆台

文/寂寞的紅酒

晚清時期,中國政壇上有兩大派系,一派是南洋,一派是北洋。兩派明爭暗鬥,勢如水火,不僅在朝堂上互相抨擊,爭權奪勢,即使在對外戰爭的緊要關頭仍然不忘拆台,互相挖坑,內鬥的本性暴露無遺。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兩派的由來。兩派都脫胎於曾國藩的湘軍集團,由於湘軍勢力過大,因此在清政府扶植下,李鴻章從湘軍中獨立出來,自立門戶形成淮系,後來發展為北洋。而在南方的原湘系集團演變為南洋集團。相比李鴻章的北洋,南洋派系更加複雜,也更加鬆散。左宗棠、張之洞、沈葆楨、劉坤一等都屬於南洋集團,但幾個小集團的關係並不融洽。由於張之洞和沈葆楨一直和左宗棠、劉坤一老湘系若即若離,所以南北洋的鬥爭主要集中在李鴻章和左宗棠兩大首領之間。

為了奪取權勢和利益,兩派的鬥爭日趨激烈。兩派的競爭從軍權到財權甚至到商業利益的瓜分,幾乎無孔不入。比如,胡雪岩和盛宣懷兩大商人的鬥爭,其實就是兩大派系鬥爭的一個體現。身居高位的李鴻章之所以要幹掉一介商人胡雪岩,就是因為胡雪岩一直在支持左宗棠。左宗棠在李鴻章丁憂的時候曾大肆打擊李鴻章一黨,李鴻章返回朝廷後自然就拿胡雪岩開刀,斷了左宗棠的左膀右臂,讓左宗棠沒了錢袋子。

內鬥也就罷了,在大清國遭到嚴重外部危機的時候,這種情況仍然沒有改變。他們不顧國家利益,反而變本加厲,斗得更激烈。比如在海防和陸防問題上,兩派長期爭執不下,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爭奪有限的國家資源。誰在爭奪中獲勝誰就能獲得更多的資金和資源,就和近代的日本海陸軍之爭一個情況。所以在很多外部問題上兩派互相拆台的情況屢禁不止。

在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戰爭中,李鴻章竭力反對,百般阻撓。因為左宗棠收復新疆花費巨大,影響了北洋水師的建設,北洋水師的成軍時間被迫推遲。而在中法戰爭中,李鴻章的北洋水師不僅袖手旁觀,而且還趁機發難,一舉幹掉了胡雪岩。

雖然左宗棠和湘系一力主戰,而且打的有聲有色,但李鴻章卻力主和談,讓左宗棠和南洋白打了半天,最後還是放棄了越南,讓法國人不勝而勝。左宗棠對李鴻章在中法戰爭的和談行為憤恨不已,怒斥李鴻章「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左宗棠也因此鬱鬱而終,不久病死在福州。當然,南洋也不是好惹的,在甲午海戰中南洋水師作壁上觀,坐視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李鴻章抱怨:北洋一隅之力,抗日本傾國之師,焉能抵敵」?就這樣,兩派鬥來鬥去,誰也沒佔到便宜,最後鬥了個兩敗俱傷。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洋務運動史話》、《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湘軍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寂寞的紅酒 的精彩文章:

二戰中假如英國向德國妥協,二戰的結果會如何
由美國人建立的非洲國家:曾經富得流油,現在又窮又亂

TAG:寂寞的紅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