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鵲華秋色圖》:一座山700年前後的樣子

《鵲華秋色圖》:一座山700年前後的樣子

《鵲華秋色圖》:一座山700年前後的樣子

《鵲華秋色圖》:一座山700年前後的樣子

《鵲華秋色圖》:一座山700年前後的樣子

《鵲華秋色圖》:一座山700年前後的樣子

華不注山又名華山,在濟南市郊東北部,位於黃河以南,小清河以北,海拔197米。華不注山素以奇秀著稱,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呈現不同的形態,山下有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華泉。

此事發於網友@鬆鬆_lausson在濟南家裡偶然朝窗外拍了張照片:然後他驚呼:「那麼多年,我竟不知從濟南家中飄窗向外望見的那座山,竟然是趙孟頫《鵲華秋色圖》中的華不注山。」後來我們又扒出了1930年左右民國時的華不注山的照片,可以看到直到民國年間,這個山還和元代沒什麼不同。三張圖拼起來看,更加有趣。

《鵲華秋色圖》:一座山700年前後的樣子

700多年過去,滄海桑田。元代趙孟頫《鵲華秋色圖》中的華不注山,已被群樓包圍。而這張《鵲華秋色圖》的問世,也頗有傳奇。在此畫的左邊還有一座山。對,左邊這座就是「鵲山」,這也是它叫《鵲華秋色圖》的原因。加上華不注山,正好組成歷城一景「鵲華秋色」。

《鵲華秋色圖》:一座山700年前後的樣子

趙孟頫是中國書畫史上承前啟後的大家,是開創元代書畫新風的領袖人物,而《鵲華秋色圖》則是趙孟頫的山水畫代表作,也是我國古代文人山水畫的代表作。該畫畫的雖然是濟南北郊鵲山、華不注山一帶的秋景,但卻不是趙孟頫在濟南居官期間所作,而是在其故鄉吳興所畫。

《鵲華秋色圖》:一座山700年前後的樣子

關於此畫的創作緣由,趙孟頫在《鵲華秋色圖》的一則題款中這樣寫道:「公謹父,齊人也。余通守齊州,罷官歸來,為公謹說齊之山川,獨華不注最知名,見於《左氏》,而其狀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為作此圖。其東則鵲山也。命之曰《鵲華秋色圖》。元貞元年十有二月,吳興趙孟頫制。」

《鵲華秋色圖》:一座山700年前後的樣子

明崇禎葉承宗友聲堂版《歷城縣誌》中鵲山華不注山圖。

元貞元年秋天,在外宦遊十載的趙孟頫以病辭歸故里,終於得以歸隱田園。這年冬天,趙孟頫在吳興再次見到了已步入人生暮年的友人周密,並為周密講述了自己在濟南所領略到的湖山勝景。為了更好地慰藉友人的思鄉之情,趙孟頫為周密畫了這幅後來名滿天下的《鵲華秋色圖》,以使友人可以於掩卷之餘在江南的煙雨中遙想千里之外的故鄉。其實,儘管趙孟頫的這幅畫中畫的不僅僅是濟南的鵲華秋色,還有他內心的隱逸之情 在以青綠為主的冷色調的山水之間,我們看到的是一種遠離塵囂的蕭散疏淡的意境,這或許就是趙孟頫內心一直深深嚮往的田園歸隱之境吧。

(轉自浙江藝術網)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歡迎聯繫,加入盛世藝拍拍友群,感受收藏的快樂!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鑄山人物誌︱童中燾 孤峻高標的士夫人生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李鴻裔本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