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拿生存開玩笑,學會與上班和解

別拿生存開玩笑,學會與上班和解

「每個月總有那麼30幾天不想上班。」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這句話成了熱門話題,還經常被刷屏。各道各的苦衷,各說各的想法。點贊,看熱鬧的,也不在少數。

世道真是變了,鄉下父輩們還要子女寒窗苦讀,以求在都市裡有一份像樣而穩定的工作,揚宗耀祖是想多了,至少咱得把學費掙出來吧。

城裡的父母,有自己產業的,希望子女到正規大公司學點本事,好將來接班;沒有產業的,就盼著子女有個穩定、體面的工作,養家糊口、傳宗接代。

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社會,一個人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犧牲點什麼去換取金錢。而犧牲時間,可以說是每個人都天然擁有,且成本最低的買賣。所以上班賺錢,成了這個社會約定俗成的一件事情,它背後所折射的含義是:你要生存,就得上班。

但結果往往是工作越久越發現:上班的本質其實還是為了賺錢謀生。幸運的話,它也許還能給你帶來金錢以外的成就感;不幸的話,你就單純是在做一筆拿時間換金錢的交易,所以才會有人抱怨「上班就是在浪費青春」。

「上班」是一種個人與公司之間的「商業交易行為」,公司付費購買你的勞動時間,你就必須按照公司的規章制度,在規定時間到規定地點去做規定的事情。

2015年河南一位老師的辭職信爆刷朋友圈,簡單的10個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撥動了多少人的小心臟啊!有多少人衝動地付出了行動,又有多少人塗生羨慕而哀嘆自嗟。

詩和遠方是要有條件和基礎的,看看自己的銀行卡餘額,沒準就像趙本山小品說的那樣,只剩一點利息了。那咱還是乖乖滴上班吧。晚上回家睡一覺,也許就在奔向遠方的路上,再用夢話朗誦幾首詩,便也實現了夢想。

今年的2月26日,萬州上海中心的牟海榮老師在開學典禮上的演講爆刷微信圈,拿「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說事兒,世界是很大,咋就輪到你去看看啊?還是先踏踏實實學習,書中自有詩和遠方。

最近,一首300年來籍籍無名的小詩被一名貴州支教老師吟火了。此刻,請允許我吟給在座的所有上中學子,它就是清代大才子袁枚的《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苔蘚終日生活在潮濕陰暗的地方,就算根本沒有陽光,也要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綠色!苔花如米粒般渺小,但它卻要像花中之王牡丹那樣盛放,即使我在世人眼中卑微得不值一提,我依然也要憑著自己的力量,活出一株牡丹的尊貴,活出生命的驕傲!

還是蠻勵志的,那就感動一下自己了,說麻木也行,反正要工作。除非有一天,每天早晨醒來,上班讓你感到無比痛苦的時候,呵呵,那你就考慮換一份工作。

我們的老爸不是王健林,估計一輩子都實現不了他老人的小目標。我們的父母只是普通人,普通人就想普通人的事兒,過普通人的生活。

就別再說什麼輸在起跑線上了,因為我們根本就不在一條起跑線上,面兒都見不著,還分什麼勝負。就像冰球比賽,分A、B、C組,只有A組可以參加冬奧會的比賽,曉得了吧。

我記得網上有一篇文章,說到夫妻倆都下崗了,還要教育孩子: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在單位聽領導的話。這話聽的怎麼就覺得那麼異樣,甚至有些酸楚。你這不是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讓孩子摔死在起跑線上了。

看似有很多選擇的年輕人其實別無選擇,這就是現實。不要去聽什麼大眾創業的宣傳,現在父輩的生意都這麼難做,你還指望子女能實現「小目標」,儘管我們知道,打工是最不划算的生意。

我們生活在一個等級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攀比心又極其重。於是那些無法突破現狀的人,只能一邊羨慕著別人的生活,想要努力改善自己,一邊又缺乏奮鬥的鬥志與能力,於是挫敗不斷,最後只能淪為社會的邊緣人,一日日重複上著沒有希望的班,不認命地活著。

活著就是勝利,畢竟未來屬於年輕人。就別像這五位90後的出家弟子,長跪合掌、求受十戒。這麼變化豐富的時代,錯過了,就太可惜了。

「這個時代讓人心碎之處在於,它讓個體為實現自我而奮鬥,但奮鬥卻不一定實現自我。」

關注咖叔 你我同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咖叔說事兒 的精彩文章:

愛誰誰,我就這樣過情人節!

TAG:咖叔說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