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越反越貪,朱元璋的反貪風暴到底錯在了哪

越反越貪,朱元璋的反貪風暴到底錯在了哪

刀叔導讀:越反越貪,這是朱元璋執政時期的官員寫照。朱元璋確實下決心反貪,只是過於情緒化了。


朱元璋為何要反貪?

朱元璋對於腐敗的痛恨,很大程度上,來自早年悲苦的記憶。

那個給予了成長苦難的元王朝,堪稱整個中國古代史上,最為腐敗的朝代之一,正如朱元璋稱帝後的多次回憶中所說:那時候的官員,只知道敲詐勒索,暴虐害民,從不知為民解憂。他自己的父母兄長,雖說是死於饑荒,但本該發下的救濟糧,正是被貪官污吏們剋扣。所以腐敗,便是他的切齒仇敵。

元朝末年,官貪吏污,始因蒙古色目人罔然不知廉恥之為何物。其問人討錢,各有名目,所屬始參曰拜見錢,無事白要曰撒花錢,逢節曰追節錢,生辰曰生日錢,管事而索曰常例錢,送迎曰人情錢,句追曰齎發錢,論訴曰公事錢。覓得錢多曰得手,除得州美曰好地分,補得職近曰好窠窟。漫不知忠君愛民之為何事也。

這便是元末社會腐敗的真實寫照。


朱元璋如何治貪?

事實上,在對舉國貪官污吏舉起屠刀前,朱元璋煞費苦心最多的,就是一套明朝特色的官員監察制度:每一個新任地方官,都要拿到一本《授職到任須知》,寫滿了地方官任內應該做的各種工作與注意事項,每一條都有嚴格的考核標準。然後覆蓋整個官場的考察模式,還有能夠獨立於行政權力之外的監察御史制度,從洪武三年起,有條不紊的建立起來。

朱元璋採取了未雨綢繆的做法,並且狠辣果決。他對群臣的告誡是,要讓那些貪污腐敗分子猶如置身荊棘叢中,寸步難行,即便是僥倖出了這荊棘叢,也要落得一身體無完膚。

朱元璋頒布《大明律》,把《受贓》專設一篇,條目詳盡嚴謹,懲罰苛刻殘酷,並且,在《大明律》之後,又相繼頒布《大誥》、《大誥續篇》、《大誥三篇》等等,這一切便構成了中國歷史上對官吏貪污行為的超強律法羅網。

其刑罰最殘忍的要數活剝人皮、錫蛇游和宮刑。

殘暴的刑罰、嚴密的監督也不能嚇阻貪官前「捕」後繼的鋌而走險,朱元璋煞費苦心本想締造一個至純至清的全新王朝,不料想明代經過短暫的政治澄清後卻一步步滑向了史上最為貪腐的朝代之一。

苦心孤詣,經營半生,卻發現官場越治越亂,貪官越反越多,最終也沒有逃脫人亡政息的歷史輪迴。種下的明明是玫瑰,為什麼收穫的卻是荊棘呢?


朱元璋的反腐行動為何以失敗為告終?

首先,給官員的工資實在太低。

我們來看下朱元璋給官員定下的工資水平。在1371年,朱元璋規定,一品大員的工資一年是800石糧食,以此遞減,到了從九品手中,一年才有50石糧食,當時一石糧食大約也就是一兩白銀。

也就是說一個七品的縣令,拿到手的也就是150兩銀子,如果換算成現在的人民幣,大概是4.5萬元。這工資水平絕對是中國古代最低的。而且低就低吧,要是按照物價來漲那也湊合了。但是朱元璋卻留了5個字,「自後為永制」,也就是說這就定死了,以後就這個價。

其次,朱元璋過於情緒化。

在朱元璋的時代,想在官場全身而退幾乎就不可能,有些人認為反正動輒得咎,不如趁早撈一把算了。連朱元璋寄以最大希望的村民自治也很快破產了。因為有了權力,可以處理一般的案件,老人也很快腐敗起來。他們毫不自重,以權謀私,甚至貪圖酒食賄賂,「公道不昭,貞邪莫辨,妄張威福,顛倒是非」。

至於擒拿犯法吏員一舉,負面作用也很快反映出來。群眾運動的火候是最難掌握的。不久,就有許多地方的地方官為了政治利益,威脅利誘百姓們保舉自己,打擊他人,更有許多地方群眾為了抗稅不交而把正常工作的稅收官員捉拿到京。這類事情遠比真正捉到的貪官要多,弄得朱元璋一個勁地發火。

最後,對於一個內卷的農業社會,朱元璋式的反腐根本就沒意義。

他應該做的是維持一個有活力的分級社會,上層吃著民脂民膏,但是大家都跟老朱一條心。老朱讓你多吃你多吃,讓你少吃你少吃。大家一起維護秩序壓榨泥腿子,這才是農業社會的正確打開方式。你殺貪官,莫說不成功,就算成功了又有什麼用呢?

百姓民物欣鳧藻,三十年一過,人口增長一倍,該造反還是造反,該內戰還是內戰,該饑荒還是饑荒,該瘟疫還是瘟疫。

看完朱元璋的反貪,您有什麼想法?如有建議,請在下方評論區進行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墓手札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電子手剎和自動駐車這兩種駐車系統,有多少人還分不清
彭瑩玉縱橫兩大武學小說,歷史確實真有其人

TAG:刀墓手札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