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臨床心理學博士肖晶Nature子刊發文

臨床心理學博士肖晶Nature子刊發文

我們通常認為悲觀可能是一種態度的問題,但最新研究發現,過多的消極悲觀可能造成腦損傷。

近期,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SCI影響因子5.578)刊登了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應用心理學研究所肖晶團隊的研究成果,研究第一次發現過於消極悲觀的個體,在發生抑鬱症之前,大腦中可能已經發生了腦白質結構完整性的病理改變。

這篇題為《抑鬱的認知易感者的腦白質完整性改變:一項基於纖維束示蹤的空間統計方法的研究》(Altered white matter integrity in individuals with cognitive vulnerability to depression: a 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 study)的文章,是肖晶團隊與哈佛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專家Chad博士共同完成。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嘗試破解臨床心理學研究中的長期困惑

在以往的學術研究中,研究者已經證實了抑鬱症等心理疾病不僅僅是一種功能性疾患,患者的大腦結構、功能等都會發生系列心理病理學改變,從而更好的理解了心理疾病的癥狀規律。但是在研究中一直存在一個困惑,就是到底是抑鬱症的發生導致了個體這種大腦結構的病理性改變?還是因為有這些大腦病理性結構的病變,導致了抑鬱症的產生?如果能找到抑鬱症在發病前的改變證據,就能提前預警,及時預防,對於心理健康促進與心理問題的解決,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肖晶教授團隊長期以來從事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早期識別與標準化干預方案制定等工作,基於以往該課題組的研究成果,發現了一組特殊的人群,該類人群介於正常健康者與抑鬱症患者之間,他們沒有抑鬱症患者的臨床抑鬱癥狀,但是卻比正常健康者有更多消極悲觀的想法。這類特殊人群的界定,對於解答臨床心理學研究領域長期以來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這個困惑,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研究素材。

從2015年開始,肖晶博士研究團隊就嘗試採用腦成像技術等研究方法,去尋找抑鬱症的認知易感者這類特殊人群與抑鬱症以及正常人之間的差別。本文章就是基於這個大的研究課題的部分研究成果,採用了一種叫基於纖維束示蹤的空間統計方法(TBSS),發現抑鬱的認知易感者這類特殊的青年人群,在大腦白質結構的完整性上,與正常健康對照組相比,已經發生了一些病理性改變。也就是說,當個體過度的消極悲觀,對自己對世界都長期持有一種否定的態度時,在不經意間,其大腦已經發生了結構性的損傷。而這種損傷可能是未來發生抑鬱症的重要原因。

《自然》子刊科學通報雜誌的評審專家認為,「這是一篇傑作,它應用了神經影像學與認知易感者篩選建模的技術手段的結合,向我們展示了令人驚異的而且清晰的抑鬱症在發展前、發展中的大腦結構變化規律,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促進提供了新的思路與研究證據。」國內外科技新聞界也對該研究進行了報告,學術界認為,這項研究為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風險預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也為對抑鬱症的神經環路進行更為細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靶點腦區。

首師大心理學院肖晶團隊長期致力於研究青少年心理疾病的早期識別與精準干預等研究與實踐工作。目前已經與哈佛大學臨床心理學家Chad博士等科學家長期合作,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風險管控,心理諮詢方案設定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肖晶老師近期也受聘擔任了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醫學心理評估專委會中小學心理評估學組的組長,為中小學心理健康問題的篩查提供更多的學術力量

據了解,肖晶團隊的該項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面上基金、首師大燕京青年人才培育項目、北京市學習與認知重點實驗室、教育部規劃項目以及北京市社科計劃重點項目等資助。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原晚報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原晚報網 的精彩文章:

索尼全畫幅微單A9 體育攝影師的最佳拍檔
水墨漫畫里殺出一百單八將

TAG:太原晚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