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風牛馬不相及,水來土掩治失眠

風牛馬不相及,水來土掩治失眠

導讀:今天分享一則有趣的醫話,圈內外的朋友都可以來湊個熱鬧,看看這位中醫老師是怎麼治病的。

風牛馬不相及的醫案

作者:吳生雄

「風馬牛不相及」這個典故出於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解釋:風:走失;及:到。本指齊楚相去很遠,即使馬牛走失,也不會跑到對方境內。

風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下面大的這個醫案就是這個樣子。腎著湯本來是用於治療:身重腰下冷痛,腰重如帶五千錢(哈哈,看來古時候的人腰纏萬貫也是個體力活),飲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舌淡苔白,脈沉遲或沉緩的,我卻用來給患者治療久治不愈的失眠,並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鄧州市、文渠鄉,青年吳景、男、35歲,患失眠證好長時間了,晚上入睡困難、睡著後又胡夢連篇似睡不睡、有時後半夜突然醒後輾轉反側怎麼也睡不著,好不苦惱!

他這個失眠治療了很長一段時間就是不見好轉,2014年春節我回老家碰見後,他請我給他治療。

診見:飲食如故、舌淡苔白、舌體胖大,脈沉緩,余無所苦,怎樣為治?我說多年不見先敘舊後治病,聊了一段時間後我得知,患者還有一些自我感覺不太明顯的癥狀:肚子喜溫喜按、一見涼氣就感到不舒服、吃生冷食品後大便溏;並且時不時的感到身上困困的不解乏。

脾主大腹,脾主肌肉四肢,脾能運化水濕,脾能升清降濁,患者的腹部怕涼、便溏、身上困、舌體胖大,是脾陽虛水濕不化造成的,那麼用甘草顧護中焦、乾薑溫陽散寒、白朮茯苓健脾化濕,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些癥狀;這時有些讀者就要挑理了,吳老師你跑題了,患者讓你治療失眠不是讓你治療脾陽虛的,你這是風馬牛不相及啊。

現在我給你們打個比方就講明白了,天上有個太陽它就像我們的心火一樣照耀著大地、地下有水就像人體的腎水滋養著萬物,天、水之間的這個地就是中央戊己土,五行脾屬土,所以這個地就相當於人體的脾,假若地有病了變得密不透縫,那麼太陽的熱量就不能透過地表溫煦下邊的水,地下的水也就不能夠向上蒸騰變成雨露制約太陽之火;換而言之這種現象就是心腎不交了,由於脾病的影響,心中之陽不能下降至腎溫養腎陽,腎中之陰不能上升至心涵養心陰,陽不能入陰、陰不能潛陽到了晚上就會失眠;所以調理好患者的脾胃也就治好了患者的失眠。(你的主訴,不一定是我的主治)

我的處方是:甘草20克,乾薑10克打碎,白朮10克,茯苓20克;乾薑和甘草的比例是1:2,白朮和茯苓的比例同樣也是1:2,這個比例是很重要的,甘草的量大於乾薑可以伏火不至於虛火上炎;白朮吸水後茯苓利水、茯苓的量大於白朮就不會出現小馬拉大車拉不動的現象、效果就會更好。(這樣很形象)

這個病例還是個一石二鳥的案例,這個患者每隔一段時間,臉上就會出一些小紅疙瘩不管它的話就會變大、又腫又硬的還有些痛,在面門上不雅觀為求速效患者每次發做就吃大劑量的抗生素和下火藥往往需要幾天才能下去,效果很慢,有時下不去還得輸幾天液(中藥比西藥來快的活生生的例子);而這次服了我的中藥後僅僅2天小紅疙瘩就消失了;分析可能是大劑量甘草清熱解毒、乾薑辛溫發散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以及白朮茯苓消腫的作用。

下面來個總結

圈外篇

中醫的整體思想很先進,作為患者時,不僅要告訴醫生想要解決的主要問題,還要耐心地回答醫生的問題,這樣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中醫的診斷需要通過望聞問切四個步驟。所以,醫生不能僅僅通過把脈就寫出方子的原因,不是醫生的水平不夠,而是醫生有耐心,對患者負責哦。當然,不排除個別特別特別牛的老中醫,能摸摸脈就開方。

圈內篇

經驗都總結在文章里了,

那麼,下面就是腎著湯的一些小知識。

腎著湯,出自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主治濕傷腰腎。

【歌訣】

腎著①湯內用乾薑 茯苓甘草白朮襄

傷濕身痛與腰冷 亦名甘姜苓術湯

黃芪防己除姜茯 術甘姜棗共煎嘗

此治風水②與諸濕 身重汗出服之良

【詞解】

①腎著:指腎著病。本方主治療腎著病,故方名為「腎著湯」。腎著病是腎為寒濕之邪所傷,以腰重冷痛為主要見症。

②風水:水腫病的一種。多由表虛不固,外受風邪侵襲,肺氣失於宣降,不能通調水道,水濕停滯體內,郁於肌腠所致。症見發病急驟,發熱惡風,面目四肢浮腫,身重,小便不利,苔白脈浮等。

【組成】

甘草二兩(6g),乾薑四兩(12g),茯苓四兩(12g),白朮二兩(6g)

【用法】上4葯,水煎,分三次溫服。

【功用】溫脾祛濕。

【主治】腎著病。症見身體重痛,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帶五千錢,口不渴,飲食如故,小便自利,舌淡苔白,脈沉遲或沉緩等。

【分析】腰重冷痛為本方的主證。故方中以辛熱的乾薑溫脾散寒,為君葯。白朮甘苦溫以健脾燥濕;茯苓健脾滲濕,共為臣葯。使以甘草調和諸葯,且又能補氣健脾。四葯相合,使寒去濕消,則腰重冷痛自除。

按:因本方由甘草、乾薑、茯苓、白朮四味葯組成,故又名「甘姜苓術湯」。本證實為寒濕之邪痹著於腰部,未傷及臟腑,因腰為腎之府,所以用「腎著」名。其治法,不在腎以散寒,而在燠土以勝水。

【附方】防己黃芪湯(《金匱要略》)

防己一兩(12g),黃芪一兩一分(15g),白朮七錢半(9g) ,甘草半兩(6g)

用法:上四葯研為細末,每次抄五錢匕(9g),加生薑四片,大棗一枚.水煎溫服。

功用:益氣祛風,健脾利水。

主治:風水或風濕。症見汗出惡風,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脈浮等。

本文摘自:

《醫術推求——用藥如用兵之雜感》

吳省雄 著

參考資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b024da0102e69o.html 腎著湯 老恕新浪博客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失眠 的精彩文章:

失眠的原因有哪些 教你幾招預防失眠
專家總結:關於失眠的7大錯誤認識,7大治療方法,轉給身邊朋友

TAG:失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