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假如甜茶來北京,我就去影院門口賣桃子

假如甜茶來北京,我就去影院門口賣桃子

看死君:奧斯卡頒獎那天,北京國際電影節高調宣布,甜茶主演的《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確認要來展映啦!這條消息剛出爐,微博上瞬間就轉瘋了。(文末福利)

剛好,詹姆斯·伊沃里老爺子也憑藉本片拿下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他那件畫著甜茶頭像的白襯衫更是火到不行,影迷們都在網上求同款!

那麼,問題來了。甜茶會有可能來北京嗎?伴隨著這個追問,北影節真的開幕在即,又到了一年一度攢錢買票吃土的迷影季節。

不過,我們編輯部有個小夥伴很有商業頭腦:「假如甜茶來北京,我就去電影院門口賣桃子!」

作者| William 韓小強

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I"d never have the courage to ask a question like that."

這是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中男主人公 Elio (蒂莫西·柴勒梅德飾) 講的一句話。講這句話時,外面下著暴雨,他和父親 (邁克爾·斯圖巴飾)坐在沙發上聽母親 (阿蜜拉·卡薩飾)讀 16 世紀的法國小說故事集《七日談》。

母親讀到了一個騎士愛慕公主的故事:騎士和公主一起成長、有著深厚友情,騎士對公主無比愛慕,但不確定公主是否也喜歡自己。於是有一天,騎士實在憋不住了,就跑去很直白的問公主,「is it better to speak or to die?」。

「我是該將心裡話告訴你呢,還是死去?」 17 歲的Elio 聽到這句話,感覺似乎就是在講自己當下內心的困擾 --- 在大學教書的父親, 年夏天都會邀請一名學生來家裡修改文稿和做學術研究,度過六周時間。

今年來的這位美國大男孩Oliver (艾米·漢莫飾),不知怎麼就抓住了Elio的心。自打Oliver到來的第二天共進早餐開始,他的一舉一動漸漸喚醒了Elio懵懂的意識 --- 這是Elio第一次有心動的感覺,第一次對一個人產生愛慕。

他有試探的衝動,但又無比猶疑。所以聽到這個故事後,他默默地說, 「可我連問這樣問題的勇氣都沒有」 。那是整個電影最讓我難過的一幕。

電影講的故事其實是簡單的,而複雜的是進退維谷、手足無措的少年心事。少年Elio實實在在是個聰明少年:出生在父母都是大學教授的猶太家庭,飽讀詩書,法語義大利語英語切換自如,還彈得一手好鋼琴和吉他。

可當愛情到來的時候,他的聰明都消失無蹤了,該糾結還是糾結,該不懂還是不懂。

他,像極了我們初戀時候的樣子。

在Oliver面前他敏感又自卑,他覺得Oliver好過自己太多,覺得他肯定不喜歡自己。可愛的少年會一面彈各種變奏過的巴赫惹 Oliver生氣,一面趴在床上往小本子里寫下 「我覺得他不喜歡我」。

電影中那場用鋼琴調情的戲拍的真是有趣:Elio 毫不遮掩的在Oliver面前表現自己,輕輕鬆鬆的就將巴赫改編了兩次。然後他又乖乖的彈了遍原曲給Oliver聽,臉紅心跳的說,這是年輕的巴赫寫來獻給自己哥哥的。

Elio的暗戀是夏日的海面,平靜之下是波濤暗涌。Oliver的每個眼神、動作、表情、語言都被他悉數捕捉,讓他一時欣喜又一時悲傷。

所以他會在Oliver主動按他肩膀時緊張到抗拒走開,也會悄悄跑去Oliver房間、從Oliver的泳褲和床單中找尋這個人的氣味。他會在泳池邊發獃被Oliver問在想什麼時,一面無比開心的偷笑,一面很快裝作一臉嚴肅說,這是私人問題,我幹嘛要告訴你呢。

這樣的情緒讓我很容易想起張愛玲,她所寫的愛一個人時自己會「低到塵埃里」的心情 --- 謙卑、敏感、甚至畏懼。在電影起初鏡頭從Elio角度出發時,我們看到它只會一次次停留到 Oliver胸口的六芒星、或仰視Oliver,一直到兩人在湖水中對峙時他們才有了真正的對視。

這裡要提的是Elio表白和兩人隨後湖水中對峙戲拍得實在太美:兩人站在空曠的廣場的紀念碑兩頭,Elio表白時聲音就像灌了風一樣被稀釋,觀眾立刻變得像偷聽者一樣,在窺探著兩人之間的重要秘密。

表白之後倆人誰都沒有任何情緒波瀾,Oliver只是在說完 「我們不能講這種事情」後自己陷入了沉思。似乎對於Oliver,這一切都是意料之中的,該糾結的總會糾結,該發生的怎麼樣都躲不掉。Elio也終於鼓起勇氣盯著Oliver默不作聲,「你這樣讓我很為難」,Oliver說。隨後他還是親吻了Elio,那個吻是分水嶺一樣結束了Elio寂寞的暗戀。

"Parce que c"etait lui, parce que c"etait moi. (Because it washim, because it was me.)」

這句話出自法國思想家蒙田,是父親在最後跟兒子講心裡話時提的。那時Oliver已離開他們,Elio如失戀般心痛不已。父親引用蒙田,說你倆之間發生的事因聰明而起,卻跟聰明沒有任何關係。

兩個人能遇到彼此,能共同開展一段關係,這是緣分,也是必然 --- 這種必然是雙方互相吸引的結果,不是只有一方出色或有魅力就可以的。父親說,Oliver在他的盛年遇到了你,你也在你的大好年華里遇到了他,你們兩人是相得益彰的。

其實這個道理放在任何一段關係上都是真理。真正美好的二人關係,一定是相互給予、平等又互補的,因了解從而欣賞、進而相互啟發,即使這段關係最後沒能夠開花結果,也是一段珍貴的人生體驗。

然而人與人的相處互動本身就是大浪淘沙,往往是經歷的人事太多、收穫的真摯太少。生活中,這種簡單純粹的兩情相悅、一點就破、又勢均力敵的戀愛真是太難得一見。

所以父親才會說,你現在有難過、有痛苦,別讓它消失,更別說那些有過的快樂。為了沒有感受而不去感受,那是多麼大的浪費啊。

愛情是會告終的,但感情不會,曾擁有過的感受不會。

「因為那曾是你,因為那曾是我。」 這句話呼應了片名 ---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這是Oliver跟Elio講的,他緊接著說,「我也會用我的名字呼喚你」。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呼喚對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才是最完整而徹底的親密吧。

讀過小說就會知道,那個夏天、那段感情、那樣的親密,成為了Elio一生的再難尋求的經歷。

那六周的回憶,是他們所擁有的全部。

義大利導演盧卡·瓜達尼諾的電影語言太細膩了,細膩到只有在第二、第三次看時才能發現原來那些捕捉人物間的一次眼神交流、 一個面部表情變化的鏡頭都是微妙甚至準確的。

舉兩個印象很深的細節:第一個是當Oliver解釋杏子(apricot)這個詞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拉丁文對應的早熟(precocious/ premature)那個詞時,他看似不意的很快的看了Elio一眼。第二次是在故事最後,Elio父母在電話上聽到Oliver訂婚的消息,倆人開心的說完恭喜、放下電話後,還很意味深長地交換了一個眼神。

類似這樣的細節還有很多,都是很精彩很值得反覆回味的地方。細膩又精準的表演,特別是蒂莫西最後那個四分鐘的面部特寫長鏡頭,演員功力自然是不可沒,但也要感謝導演任性的拍攝方法 --- 之前看蒂莫西和艾米的採訪才知道,片子竟然就是按劇本順序拍攝的。

要知道在電影行業里,按劇本順序拍攝其實非常罕見,因為那樣拍將意味著反覆拆景、搭景、和好多不必要的等待,耗錢耗時又耗力。然而按劇本順序拍,演員之間會有最自然最順暢的默契培養和感情的鋪墊累積。蒂莫西和艾米兩位在電影里的表演,在我看來受得起所有的讚美。

特別是蒂莫西,目前已獲無數媒體/專業影評人盛讚,拿到了無數奧斯卡前哨獎提名,包括金球獎,今年 22 歲的他拿下奧斯卡影帝提名是必然的。

這是一部很「歐洲」的電影 --- 慵懶的氣息,無比真實細膩的生活瑣碎,如夢如幻的小資氣質,和流動的發酵的愛意。它把愛的共通性用一種不歇斯底里、不張揚、舒服又誠懇的方式展現給我們看。

整個故事裡沒有社會的仇視、家人的反對、性向認同的痛苦,畢竟,那些跟愛本身都沒什麼關係。古典鋼琴曲、陽光和汗水,兩人從相互猜謎到後來的兩情相悅,那樣的夏日美好的一場發懵的夢。即使最後夢醒了,悵然失落,那也是愛本身所帶來的失落,是愛的一部分。

從這個意義上看,我不覺得《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是「可媲美《斷背山》」。它是超越了《斷背山》。

「可我連問這樣問題的勇氣都沒有」,如果17歲的Elio沒有鼓起勇氣在紀念碑前跟Oliver講 「可你不知道,我對真正重要的事其實一無所知」,那該有多遺憾啊。

這部電影可能有一百個瞬間能喚起你我關於初戀、心動、夏天、青澀回憶的感觸,但讓我更加無法忘記的,是結尾最後一刻Elio在爐火前滿臉淚痕但面帶笑容的表情 --- 那是他在慶幸,自己曾無畏的、忘我的去愛愛情本身。

逝去即永恆,最珍貴的是擁有過。

我們不妨再來回顧一下@縣豪 童鞋寫的《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則是另一種獨特的味道。

夏天所有汁水,獻給這部最迷人電影

作者| 縣豪

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電影開場,24歲的奧利弗走下計程車,與小說原著完全吻合,身上是件寬鬆的藍襯衫,領口大敞,17歲的艾利奧在窗口注視著奧利弗,關於夏天足以呈現的一切美好、一切悸動、一切光芒,都開始閃爍,閃爍,直到電影在火光與淚光中,無比生動地結束。

同志導演盧卡·瓜達尼諾為艾利奧與奧利弗製造的這段夏日迷情,在鏡頭中攝入無數細節,這些細節如茂盛樹葉間的陽光般令人心癢。

一家人在戶外打排球之時,艾利奧從盛夏的陽光中穿過樹蔭,裸露的上身已從光滑如碧,到被薄汗浸得泛出油光,這是電影對陽光熱度的捕捉。

兩人赤腳淌入涼爽的野外池塘時,奧利弗雙手抱頭望向樹葉間隙的晴空,淡淡的陰影與水紋的光斑在他白色襯衫上相間閃動,鏡頭又彷彿捕捉到夏日的亮度。

只穿短褲的奧利弗從長方形水池中起身,去摘就近最飽滿的桃子,摘下瞬間,樹葉的輕顫似乎在呼應從他身上滴落的水珠,這又是盛夏的多汁與悠然。

盧卡·瓜達尼諾一定對自己家鄉這個義大利小鎮充滿明亮的深情,他的鏡頭以輕靈、淡然的方式,一一撫過那些綠棱的窗戶、甜美的樹葉、藝術的磚砌、與世無爭的居民……並讓他們在陽光的摩挲下,晃到觀眾的心靈深處,把一個幾乎能滿足所有人想像的完美夏日,種植在觀眾眼裡,然後,將最美的情慾一點一點淋在這個亮晃晃、又十分悠閑的夏季身上。

電影中的情慾,別出心裁同時又細緻入微,精於曖昧性的鏡頭,從身體細節特寫一直精確轉移到兩人的四肢交纏。

池水汩汩,透過艾利奧立體的剪影,被虛焦的奧利弗被逐漸推進,陽光水聲的交匯中,奧利弗結實的大腿緊貼綠色短褲,細小的絨毛被照得發亮,通過側面拍攝,色而不淫地使男性荷爾蒙最強化。

到後來艾利奧因上火流鼻血,兩人擁擠在房間狹窄的櫥廊間,奧利弗為艾利奧揉腳趾止血,艾利奧則用手撫摸奧利弗的脖頸前胸,動作風情純真,一腳揉畢,奧利弗將這隻腳壓在自己雙腿中,又揉艾利奧另一隻腳……

兩人沒有做愛,但這種含義豐富的身體交合姿勢,反而比性更令人覺得親密、深入。非對同性情慾了解至深至性者,無以在兩名男演員之間,製造如此絕妙的曖昧氣氛,使愛意將空氣完全佔領。

更多的情慾,則隨時隨地瀰漫在兩人之間。野外的淺草叢中,艾利奧第一次吻奧利弗,先用舌頭從下往上地舔了奧利弗的嘴唇;幽暗的夏夜房間里,艾利奧像一種柔軟的動物時而癱在奧利弗胸前,時而又突然有了力氣卻沒有支點地纏到奧利弗身上。

聽著奧利弗小便的聲音,艾利奧準備將手伸入私處,等奧利弗拉上褲鏈,艾利奧自言自語的聲音又如生病一般沙啞、飄搖;又或者將奧利弗的猩紅色短褲套到自己頭上,弓身,再柔弱地前挺……

鏡頭忽而離開他們,專註於一條掛在水龍頭上的綠短褲,或者一扇夜晚蟲鳴中的門扉。這些被擦拭得乾乾淨淨的空鏡頭,如同兩個人夏天的註解。

而最重要的一場情慾戲,當然是「桃子自瀆戲」。用桃子如何自瀆?比用桃子自瀆更能滿足身體與靈魂的又是其後的什麼?應該留給你們自己去欣賞,讓這種新鮮感如飽滿的桃汁和桃汁之後那珍寶般的淚汁,永恆地淌在艾利奧的胸前,以及你們的觀影體驗中。

艾利奧與奧利弗的情感,絕非情慾這一層次,而是更重於那種靈魂的吸引。片頭與字幕同時出現的張張雕塑相片,似乎寓意我們如果能穿透這場夏日迷情表面的明亮、傷感,將撫摸到它如水中古舊雕塑般的藝術質感。

艾利奧的家庭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家庭,艾利奧自己,則熱衷於閱讀與音樂,而奧利弗,則是艾利奧父親的臨時助理,一位在義大利遊歷的美國大學生。藝術底蘊一般會造就兩類人,一類人深沉、清高,而艾利奧和他父親,卻是更討喜的另一類,單純、自在。

艾利奧父親來見奧利弗時,貼著牆根一路歡欣雀躍,猶如孩童,而艾利奧也時而會跳躍、奔跑,這既是父子的相同之處,也是他們成為夏日光斑之一的重要特徵,正是這種光之性格,才對奧利弗構成了吸引。

艾利奧與奧利弗對美有共鳴,這種共鳴,在兩人獨自出遊時抵達高潮。綠色樹影氤氳出的山路中,獨立音樂人Sufian Stevens的《Mystery of love》響起,遠遠的山色里,艾利奧與奧利弗模糊的身影時隱時現,山巒間卻清晰地響起兩人之間的「遊戲」:艾利奧呼喚著——艾利奧,艾利奧……奧利弗呼喚著——奧利弗,奧利弗……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其實,這個遊戲的具體含義究竟是什麼,恐怕沒人能真正明白,但當深吻結束,奧利弗在夏夜的床上初次說出它,它就已經具有令人顫慄的曖昧性,音樂從山中瀑布的轟鳴中逃生,仍然為整片山坡鋪滿珍珠般的情調。

艾利奧興奮地爬向山坡更高處,奧利弗在下面回頭凝望,他們兩個人的靈魂都被瀑布水霧濡濕,繼而完成幾乎是最高潮的交纏,從山上下來,音樂結束,兩人在深夜街頭的古堡邊遇見跳舞的義大利夫婦,艾利奧疲憊地坐在路邊,吐了。

因為離別將至。

雖然只降了一場雨,但盧卡·瓜達尼諾仍然奇蹟般地通過鏡頭的表現力,逐漸收起了這個80年代夏季那明亮的天光。在這場陽光漸漸消失的戀曲中,「小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精湛的表演是最動人的音符之一。

當然,首先是因為編劇詹姆斯·伊沃里對艾利奧的塑造很成功。奧利弗一入艾利奧家,便撲在床上昏睡,艾利奧想叫他吃晚餐,他的方法是,隨性又用力地將一本書丟在地上,發出巨大的聲響,於是奧利弗被驚醒了。

這本落地的書,就是屬於艾利奧這個人物獨一無二的性格細節。奧利弗在夜間戶外的小舞會上與女生貼身輕舞,艾利奧嘴角斜揚,卻不微笑,眼神專註地看著奧利弗,忽而眼皮下耷,眼神似乎轉而注視自己的思想,然後,音樂轉換,艾利奧走進舞池。從嫉妒到爭奪,眼神成為最好的情緒窗口。

而真正令人覺得無比驚艷,使觀眾視「小甜茶」為「2017銀幕珍寶」的自然是影片結尾,他在火光映襯的長鏡頭中,那段完全將整個夏日、整個故事,以及所有觀眾都收進自己情緒的獨角戲。

我們似乎看見,一個鏡頭立定在距離他臉幾公分的位置,他真的將自己完全變成17歲的情傷少年,面對記憶中的奧利弗,面對剛剛過去並一生難忘的短暫夏日,他的眼角漸漸濕潤,無法從中抽離,壁爐的火讓一切都那麼溫暖、灼燙,彷彿夏天就在那裡劈啪作響……

這是一段極為貼切,就像幾秒鐘後的性愛一樣無比真實、又令人決難自持的表演,比魯妮·瑪拉在《鬼魅浮生》當中「吃派」更令人沉溺,足以消受任何溢美之詞。

這段表演,也徹底將安德烈·艾席蒙原著小說中那令人迷戀的心理描寫精確地視覺化。詹姆斯·伊沃里導演的劇本改編其實比較貼近原著,但也在主要氣質上有比較重要的調整。

在電影中,兩人應該被認為展開了一段具體的戀情,但在小說里,描述的卻是「極致曖昧」:兩個互生好感的男人在無限接近、接近、再接近,這種接近,就像0.9999999……與1,但再怎麼無限,兩人始終沒有真正融為一體。

而艾利奧父親在安慰艾利奧的過程中,也提到「無限」,艾利奧與奧利弗之間的感情,是「最美的友情,甚至超越友情」,是「無限、無界、無疆的友情」。

安德烈·艾席蒙的寫作,對這種曖昧進行深刻明晰的挖掘,它在世間任何兩個關係匪淺的男人之間,都具有現實和通感意義,比如奧利弗邀請艾利奧去自己已經成婚的家庭作客。

這可以對應詹姆斯·伊沃里導演的作品《莫里斯》(英國著名作家E.M.福斯特原著)中,克里夫在成婚後,依然將莫里斯允為家中常駐賓客,奧利弗或克里夫這樣做,並非艾利奧或莫里斯能給自己或家庭帶來任何好處,而是因為它們被一個人這樣「無限地愛過」後,真正明白了這種「無限」世所罕有,它們不願失去自己曾擁有過的「無限」。

相比《斷背山》的悲情,《單身男子》(原著小說)的晦澀,《春光乍泄》的墜落……我也許會更喜歡這部電影中的曖昧與「無限」。

它從一個平實的夏日鏡頭不帶負擔地進入,陽光、樹葉、池塘、馬路、蟲鳴、微風、單車、短褲、小說、雕塑、鋼琴、少男、少女、桃子的汁水像個甜蜜的夢,飽滿地流出……多麼簡單,卻再也無法觸碰。

天啊,有奧利弗在的六個星期,是所有夏天的全部。

作者|William 韓小強、縣豪;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編輯| 騎屋頂少年;轉載請註明出處

看 電 影 看 到 死

影 迷 福 利

今天是庫布里克去世19周年紀念日。請大家在今天推送的前兩篇文末留言,我們將根據點贊數和留言質量,選取10位幸運粉絲,送出《離上帝最近的電影人:斯坦利·庫布里克生命最後的30年》。

作者:埃米利奧·達利桑德羅、菲利普·烏利維耶里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本書以絕佳視角講述了斯坦利·庫布里克幕後的真實故事。作者不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描述了庫布里克攝製電影的全過程,更顛覆了外界長期以來對庫布里克的歪曲理解,展現出他真實的血性與溫度。

通過本書,你將看到庫布里克的工作細節,與親友交往的態度,與競爭對手斯皮爾伯格、科波拉、詹姆斯·卡梅隆、約翰·保曼、費里尼等大師相知的往事……

迷 影 手 帳

「看電影看到死」微店有售

這是一位資深電影記者設計的電影節神物

如果電影不是記錄,那麼就是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看到死 的精彩文章:

九座小金人聯手!告訴你什麼是媒體良知
這部很酷的電影,恐怕是奧斯卡最大遺珠

TAG:看電影看到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