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後出師表》的作者,是諸葛亮嗎?

《後出師表》的作者,是諸葛亮嗎?

首先是文風不對。諸葛亮的行文特點是文彩不艷,而過於丁寧周至,古散文氣息很重。除了《前出師表》,《誡子書》等現存亮文亦可為例證,給人的感覺是文風自然,說理通暢。《後出師表》卻恰恰相反,多處為了對仗而對仗,甚至於為文害意。譬如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征,用意完全重複,實在不像是孔明手筆。且出現在《後出師表》之後的表文,如《公文上尚書》等,其文風與《前出師表》基本一致,於是突兀其中的後表自然比尷尬。須知,多年養成的行文習慣與筆跡一般,不可能突然改變,然後又無痕切回。其次是觀點不對。後表中對劉邦及其功臣集團推崇備至,所謂高帝明並日月,謀臣淵深。然而,在諸葛亮公開發表的與曹植論戰文中卻指出:高祖能疏,故陳、張、韓、彭有焦爛之功。也開漢功臣並非不世出,只是由於劉邦本人才能有限,所以顯得其功臣能力突出。曹子建論光武:將則難比於韓、周,謀臣則不敵良、平。時人談者,亦以為然。吾以此言誠欲美大光武之德,而有誣一代之俊異。何哉?追觀光武二十八將,下及馬援之徒,忠貞智勇,無所不有,篤而論之,非減曩時。所以張、陳特顯於前者,乃自高帝動多疏闊,故良、平得廣於忠信,彭、勃得橫行於外。語有"曲突徙薪為彼人,焦頭爛額為上客",此言雖小,有似二祖之時也。光武神略計較,生於天心,故帷幄無他所思,六奇無他所出,於是以謀合議同,共成王業而已。光武稱鄧禹曰:"孔子有回,而門人益親。"嘆吳漢曰:"將軍差強吾意,其武力可及,而忠不可及。"與諸臣計事,常令馬援後言,以為援策每與諧合。此皆明君知臣之審也。光武上將非減於韓、周,謀臣非劣於良、平,原其光武策慮深遠,有杜漸曲突之明;高帝能疏,故陳、張、韓、周有焦爛之功耳。既然諸葛亮對劉邦集團評價不高,且這一觀點眾所周知,又怎麼會以高帝明並日月,謀臣淵深當作論據呢?要粉也是粉光武嘛!作偽者顯然想當然爾了,覺得諸葛亮志在興復漢室,對漢高祖自然是歌功頌德,頂禮膜拜,於是乎,滿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義吉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你養過最長時間的寵物是什麼?

TAG:義吉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