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說明清兩代沒有宰相?

為什麼說明清兩代沒有宰相?

為什麼說明清兩代沒有宰相?

關於明清兩代到底有沒有宰相,網上有過很多爭論。有觀點認為明初雖然朱元璋廢中書宰相,但設立內閣,而在明代中後期,內閣權力伸張,通過票擬決定政務,擁有了實際宰相的權力。到了清代,內閣大學士和軍機處大臣官居一品,輔助皇帝諮詢決斷政務,認為這就是宰相,只是許可權比漢唐宋時代小一些罷了。

為什麼說明清兩代沒有宰相?

中國古代幾種權力架構

這種觀點其實還是沒有搞清到底什麼才是宰相?一言以蔽之,宰相就是政府首腦,政府各部院官員都是宰相的下屬,對宰相負責。宰相擁有對日常政務的獨立決策權。只有宰相對皇帝負責。當然,隨著不同朝代皇權和相權的強弱博弈,宰相獨立決策權的許可權也各有不同。

為什麼說明清兩代沒有宰相?

西漢政府組織架構

宰相的政府首腦地位和權力,來源於先秦上古的宗法家族時代,宰,是指宰牲,相是指贊禮。宰相就是古代貴族家庭中的總管家,在祭祀大典時主管宰牲和贊禮,日常生活中,負責管理車夫,廚子,門衛,家庭教師,賬房,倉庫管理等等僕人,這些僕人在後來化家為國之後成為九卿,他們都對宰相而不直接對君主負責。

為什麼說明清兩代沒有宰相?

宰相十三曹

所以,漢代宰相除了統轄九卿之外,還獨領十三曹,這十三曹就是後世六部的雛形。十三曹官員全部來自於宰相個人徵辟聘任,皇帝無權干涉。所以漢代宰相擁有完全的屬官人事權和日常政務決策權。

為什麼說明清兩代沒有宰相?

唐朝中央政府架構

到了唐代,宰相不再是一人獨大,而採取群相制。中書門下兩省共組政事堂,尚書省為執行機構。人事任命經政事堂合議確定,皇帝只需畫敕同意即可。而日常政務經常不經皇帝,政事堂直接發堂帖即可號令天下。強勢皇帝想越過政事堂宰相自己封官,都不敢用硃筆畫敕,所以這種封官被稱為「斜封墨敕」,這樣被封的官員大多被人瞧不起。

為什麼說明清兩代沒有宰相?

北宋政府架構

到了宋代,相權集中到中書省,門下省失去相權。而皇權更加伸張,宋代皇帝設立太尉分宰相的軍事權,設立三司分宰相財權,設立審官院分宰相人事權,但宰相依舊是政府首腦,雖然不能再不經皇帝畫敕發布堂帖下令,但皇帝詔書不經中書宰相副署,也沒有法律效力。譬如宋初趙匡胤曾經先罷兩位宰相,然後封趙普為相,但因為這道詔令沒有在任宰相來副署生效,所以無法合法化,最後還是由擁有宰相地位的開封府尹趙光義以使相的名義副署,趙普才成為合法宰相。

為什麼說明清兩代沒有宰相?

明朝政府組織架構

明太祖朱元璋在胡惟庸之亂後,廢除中書宰相,自領六部。這時皇帝成為了百官向其負責的政府首腦。而政令決策大權也集中於皇帝掌握的批紅權上。由於皇帝畢竟精力學識有限,為了更好的處理政務,皇帝建立了內閣作為諮詢秘書機構,幫助處理奏摺詔書。所以內閣學士的品級其實只有五品,本質就是皇帝的內廷秘書。從宣德皇帝開始,把批紅權逐漸託付到了司禮監秉筆太監手中,後來的明代皇帝一個比一個荒嬉暗弱,經常對處理朝政深惡痛絕,甚至幾十年不上朝。所以日常政務的處理程序,就變成了內閣學士票擬提出出處理意見,司禮監太監按照票擬意見批紅生效。

為什麼說明清兩代沒有宰相?

內閣票擬和皇帝(或太監)批紅

在這種情況下,當內閣閣臣和司禮監太監交好配合融洽,他們就獲得了完整的相權甚至皇權。內閣閣臣中有不少在年輕做翰林時,擔任過宦官內書堂講官,有些成為司禮監秉筆太監的老師,所以自然容易交好。還有就是權利的結合,如張居正交好司禮監太監馮寶,魏忠賢門下有數位閣臣,如此這樣,這些「權臣」們才能推行改革和擅權亂政。按照制度,明代閣臣即使權位再重,沒有司禮監太監批紅權的配合,也形不成據有法律效力的權力。加上內閣屬於內廷衙門,外朝大九卿為首的百官,並不對他們負責。所以明代的內閣大臣並不是真正的宰相。

為什麼說明清兩代沒有宰相?

清朝政府架構

到了清代,因襲明制,把權位尊重的內閣大學士的品級提高到了正一品,為文官之首。但無論是大學士還是後來的軍機處大臣,到底不是政府首腦,百官不對其負責,而是對皇帝負責。內閣大學士和軍機大臣的權力,集中在諮詢參贊軍政大事,草擬詔書。所以實質還是皇帝的秘書機構。直到晚清新政,設立責任內閣,內閣總理大臣為政府首腦,各部大臣對總理大臣負責,才在朱元璋廢宰相五百多年後,中國又有了真宰相。

為什麼說明清兩代沒有宰相?

宰相制和內閣制的比較

一個政府設立宰相的意義,首先在於讓有才能和執政經驗的精英專業人士處理繁雜的政務,使國家政治得以運行良好。其次是當政府施政出現重大問題時,有人來為之承擔責任,宰相可以為政策錯誤而罷官撤職。換更有才能更加合適的人接任政府首腦來進行修正改進。

而明清兩代,皇帝代替宰相兼任政府首腦,大多數皇帝尤其是明代皇帝,自身並不具有足夠的政治才能和經驗來掌控政府,出現了過失錯誤,皇帝也不能引咎去職,即使大學士背鍋也於朝政改良無補,加上明代的太監擅權亂政,明清政府機制的腐朽僵化就無可避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碼農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梁啟超:君子演講與清華校訓
「五帝」真有其人其事嗎?

TAG:碼農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