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生常說的打「封閉針「是怎麼回事?

醫生常說的打「封閉針「是怎麼回事?

相信很多朋友經常會聽說「封閉」治療帶來的種種議論,有人說我有腱鞘炎,打一次封閉就好了;也有人說我關節炎打了好幾次也沒用;還有人說封閉就是暫時管用,裡面含有激素,不能總往身體里打。那到底什麼是封閉治療,效果到底如何呢?

什麼是」打封閉「

封閉治療起源於英國,最早的治療方法是將局部麻醉藥(普魯卡因)注射到人體疼痛的部位,阻斷病變部位向大腦傳遞的疼痛刺激,起到解除疼痛的目的,同時,因為普魯卡因的注射能夠促進病變部位的新陳代謝,也加速了疾病的痊癒。

現代常說的打」封閉針「,是將一定濃度和劑量的激素和麻藥(例如倍他米松和利多卡因等)混合,注射到病變區域內。其中所含的麻藥可暫時阻斷局部神經傳導,使這些神經支配的相應區域產生麻醉作用,從而緩解疼痛。其中的激素類藥物則能夠起到減輕炎症、消腫、止痛等效果。

打了封閉為何病情還會複發

對於一些像網球肘、腱鞘炎等慢性炎症引起的疼痛,封閉是完全可以治癒的。

很多患者之所以感覺封閉治療效果不好,癥狀容易複發,是因為封閉針里有麻醉藥,打完以後患者的癥狀就立即改善或完全消失,很多人覺得這就是「病好了」,所以在封閉治療後完沒有很好的休息,又反覆多次刺激原來的病變部位,炎症又死灰復燃,導致病情容易反覆。

正確的治療方式應該是:打完封閉治療後,休息一段時間,讓病變部位的無菌性炎症徹底消除,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治癒疾病,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如何正確的打「封閉針」

有的病人一聽說打「封閉針」,就會產生懼怕心理,總認為「封閉針」只能暫時減輕疾病癥狀,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怕打了「封閉針」後出現股骨頭壞死等副作用。

其實,類固醇激素只有在長期、大劑量、反覆應用後才可能會出現股骨頭壞死的情況,比如「非典」特殊時期使用的大劑量激素衝擊療法。而注射封閉針時,根據病情只封閉一次或幾次,每次間隔7~10天或一個月,連續不超過3~4次。如需繼續注射,間隔時間會更長,所用的劑量也很小,對人體極少會產生副作用。

為了防止感染,封閉注射應在正規醫院進行,要求在無菌處置室,對注射部位嚴格消毒,醫生要戴無菌手套,注射部位要準確,注射後也會用無菌敷料粘貼針眼部位,注射後要觀察15分鐘,防止過敏反應和其他反應,封閉後3天內注意保持皮膚乾燥、清潔,防止污染。

另外,打封閉需要根據病情嚴格掌握劑量,患有糖尿病的病人,打封閉針後可能會出現血糖一次性升高,如糖尿病病人近期血糖不穩定,則需要調整血糖,待血糖穩定後再進行封閉治療。

當然,封閉治療只是將兩種葯混合在一起對人體進行注射,與其他藥物一樣,並不是什麼「靈丹妙藥」,打了針也不能「包治百病」。有些情況下還需要配合理療、手術、口服藥物等綜合治療措施,方可解除痛苦。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醫生常說的打「封閉針「是怎麼回事?------消化病公益科普1272帖

馬醫生推薦其惡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世亭 的精彩文章:

健康的晴雨表——鼻涕
揭開血型的神秘面紗

TAG:蘭世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