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來看看「天下第一錯字」

來看看「天下第一錯字」

來來來,今天小編來考考大家,

答對了,請你吃雞!!

問題來了!

提問:「冒」字怎麼寫?

??????

你的答案是不是:

上面一個「曰」(yuē)下面一個「目」

結果當然是……

別不服氣,接下來就讓小編給這個

來個科普,上字典!!

原來「冒」字的上面的是「冃」(mào) 它與「曰」(yuē)的區別是,裡面的那兩橫不與別的筆畫相連。古文字中的「冃」是個象形字,就是畫了一頂古人的帽子,那兩橫是帽子上的裝飾物。由「冃」組成的「冒」,上面是帽子,下面則是眼睛,本義是戴在頭上的帽子,後面引申出覆蓋的意思。

最早的「帽」就是「冒」,並沒有「巾」。因為一個「冒」字還表示別的義項,負擔太重,後來人們給「冒」加上一個「巾」,造出個形聲字「帽」。這樣,「冒」專管「向外透出」等意義,「頭上的帽子」這個意思交給「帽」專管。至此,我們就可以看出「帽」字的演變歷程:冃——冒——帽。

有人甚至稱「冒」字為

「天下第一錯字「!!!

既然說到「冒」,今天小編心情好,就順便給大家說說「感冒」一詞的由來,也是很有意思:

宋代的時候設立太學,是當時的最高學府。太學的監管機構叫做「館閣」,是重要的學術管理和研究機構,為了監管太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館閣設立了輪流值班制度,由閣員和抽調的太學生來執行值宿任務。

但是一般沒有什麼重大情況,所以很多閣員和太學生就會借故請假開溜,而請假需要在值宿簿上登記,一般開溜的人都會寫上「腸肚不安」,這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

有一次,一位名叫陳鵠的太學生被強行抽調過來值宿,偏偏這個學生不太安分,想開溜,按慣例他也要在值宿簿上寫「腸肚不安」,可是他不按常理出牌,別出心裁地寫了「感風」二字。

「感風」一詞源於中醫理論,最早是由宋代理學家和醫學家陳無擇提出,他把百病的治病因劃分為「外因」、「內因」以及「不內外因」三類,其中外因裡面又有「六淫」之論,包括「風、寒、濕、暑、燥、火」,是代表了六種不利於人體的反常氣候變化。而「感風」就是受到了第一種「風」的影響,造成了身體不適。

陳鵠寫下了「感風」,這是個很新奇的詞語,很快在館閣流行開來,而且太學生中有很多人都會成為官員,因此「感風」一詞也被官場沿用下來,而且經過陳鵠的啟發,請假的理由也豐富了起來,尤其是「感風」、「傷風」、「感冒」幾詞被用得最多。

「感」,受也;「冒」,出也。代表著感染了隱疾,此刻終於爆發出來了,很精髓的說法。

尤其是發展到了清朝,官員請假時基本上都寫「感冒」,再後來,不僅僅是官場上用這個詞,民間也開始流行起來,漸漸被老百姓們所使用,一直到今天,人人都對「感冒」這個詞不陌生了。

最後溫馨提醒:氣溫反覆無常,大家注意保暖不要感冒哦~

好了,今天的咬文嚼字就講這麼多,

明天記得來繼續學習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度成長顧問 的精彩文章:

TAG:溫度成長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