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史書有載李世民的第一次亮相,其見識和謀略已初露端倪

史書有載李世民的第一次亮相,其見識和謀略已初露端倪

東征高麗成了楊廣生命中最可怕的一場噩夢。連續兩年,發兵兩百多萬,耗費資財無數,國庫為之一空,天下蕭然,民生凋敝,可換來了什麼呢?換來的只有,盜賊成群,烽煙遍地,世家大族離心離德,整個帝國傷痕纍纍。除此之外,什麼也沒有!楊廣百思不得其解。是要坦然承認失敗,從此把目光轉向國內,發憤圖強收拾爛攤子,還是要再接再厲、愈挫愈勇,不滅高麗誓不罷休?楊廣最終選擇了後者,他要整兵再戰,三征高麗!

大業十年,公元614年三月十四日,楊廣率領三征高麗的大軍向遼東出發。一路上,士卒紛紛逃亡,屢禁不止。七月十七日,楊廣終於帶著這支充滿恐懼和抵觸情緒的軍隊進抵懷遠,今遼寧遼中縣。同時,來護兒的水軍渡過渤海,在畢奢城大敗前來迎戰的高麗軍隊,並乘勝渡過鴨綠江,兵鋒直指平壤。此時的高麗,表面上還在頑抗,實則早已精疲力竭了。此前的兩次大戰固然拖垮了隋帝國,可同時也讓小小的高麗元氣盡喪。面對捲土重來的隋朝水陸大軍,高麗王高元惶惶不可終日,最後只好低頭妥協。七月二十八日,高元遣使前往隋軍大營,向楊廣奉上降表。如果是前面兩次,楊廣一定會斷然拒絕,並且親自攻進平壤,活捉高元。

但是這一回,楊廣卻不假思索地接受了高麗的請降,並即刻傳令來護兒班師回朝。楊廣為何答應得這麼痛快?原因很簡單:如今的隋朝天下已經不是過去那個繁榮富足的太平盛世了,面對風起雲湧的叛亂和分崩離析的江山,楊廣豈能再漠然置之?現在,只要能讓高麗臣服,只要能把丟掉的面子撈回來,楊廣就心滿意足、別無所求了。三征高麗就這麼不尷不尬地落下了帷幕。對於楊廣來講,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或許足以撫慰他那受傷的心靈,可對於多數將領來說,這種充滿自慰色彩的精神勝利卻讓他們感到極為難堪,甚至是感到萬分恥辱,一征高麗大敗而回,二征高麗無果而終,三征高麗不了了之,這他奶奶的算哪門子勝利?!對此,老將來護兒就曾當著部眾的面扼腕長嘆:大軍三出,未能平賊,勞而無功,吾竊恥之!

大業十年十月底,楊廣命令高元按照臣藩之禮入朝覲見,可是他萬萬沒有料到,高元居然把他的詔令當成放屁,一點反應都沒有。楊廣發現自己被耍了,頓時暴跳如雷,對著滿朝文武發出怒吼,老子要四征高麗!然而,楊廣還能四征高麗嗎?這個千瘡百孔、風雨飄搖的大隋帝國,還能經得起他的瘋狂折騰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此時的國庫已然空空如也,再也不可能讓楊廣隨心所欲地往高麗這個無底洞里砸錢了。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楊廣鬱悶難當。為了消除自己的鬱悶,楊廣決定北巡,第三次北巡。四征高麗的錢花不起,三次北巡的錢他還是花得起的。

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八月初五,楊廣向帝國的北部邊境出發了。此時的楊廣並不知道,一場比三征高麗更讓他難以想像的噩夢,正悄悄匍匐在道路的前方。準確地說,它匍匐在雁門郡。大業十一年八月十二日,楊廣的御駕抵達雁門郡,今山西代縣。此時,雁門以北的大地正滾過一陣劇烈的戰慄,四天前,東突厥的始畢可汗已經率領數十萬精銳騎兵從塞外呼嘯南下,此刻正風馳電掣地朝雁門撲來。他的目標是,殺死楊廣。楊廣到達雁門的第二天,東突厥數十萬鐵騎就已將雁門團團包圍。隋朝君臣驚恐萬狀,開始手忙腳亂地組織防禦。

此時,雖然雁門共有軍民十五萬人,足以抵擋一陣子,但問題在於,城中囤積的糧食只夠食用二十天。突厥人的攻勢異常凌厲,短短几天便把雁門郡下轄的四十一座城池攻克了三十九座,只剩下楊廣所在的雁門和齊王楊暕駐守的嵉縣。突厥人徹底掃清外圍之後,開始集中兵力猛攻雁門。戰鬥十分激烈,一支流箭甚至射到了楊廣面前,只差幾步就把他射了個對穿。楊廣心膽俱裂,一把抱住幼子楊杲縱聲大哭。在突如其來的死亡面前,一個帝王刻意維繫了大半生的驕傲和尊嚴瞬間坍塌,剩下的,只有與常人毫無二致的恐懼和軟弱。面對突厥人的強大攻勢,宇文述力勸楊廣挑選數千精騎拚死突圍。

可他的提議卻遭到了重臣蘇威、樊子蓋等人的反對,他們認為,突厥人擅長野戰,突圍之策太過冒險,而今之計,只有一方面死守城池,一方面緊急發布勤王詔,命四方軍隊前來增援。楊廣也認為這樣比較保險,可要命的是:突厥人已經把城池圍得水泄不通,勤王詔怎麼送出去?還有,糧食在一天天減少,雖然實行了壓縮配給,但存糧已經不多,如果不趕緊把勤王詔送出去,大家很快都會餓死。所有人絞盡腦汁地想了十天,始終一籌莫展。到了第十一天,楊廣終於大腿一拍,想到了一個主意,浮木傳詔。

八月二十四日,數百根浮木被拋到流經雁門的汾水河上,迅速漂向下游的各個郡縣,每根浮木上都綁著一道用黃帛寫就的勤王詔。隨後的日子,汾水下游的一些郡縣長官相繼接獲詔書,於是紛紛募兵奔赴急難。然而,倉猝之間,各郡縣募集的兵力都很有限,就算在最短時間內趕到雁門,恐怕也不一定打得過兵強馬壯的突厥人。當時,有一支勤王隊伍的將領叫雲定興,他手下有個十七歲的小兵,就針對這個問題獻上了一計。這個小兵的意見是:讓隊伍攜帶大量的軍旗和戰鼓,一路上大張旗鼓,虛張聲勢,藉此迷惑敵人。史書有載李世民的第一次亮相,其見識和謀略已初露端倪。

他說:始畢可汗膽敢以舉國之師包圍天子,必定認為我方短時間內難以集結大軍。所以,我們應該大張軍容,白天旌旗招展,夜晚鉦鼓齊鳴,讓敵人以為我方援軍已大量集結,迫使他們聞風而遁。否則敵眾我寡,萬一突厥傾巢來攻,我軍恐怕難以抵擋。雲定興覺得很有道理,當即欣然採納。這個獻計的十七歲小兵,就是李世民。在隋末亂世的舞台上,這是史書有載的李世民的第一次亮相。雖然他現在的身份還很卑微,但作為一個即將在幾年後縱橫天下的軍事統帥,其見識和謀略已在此初露端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希彤說 的精彩文章:

膽小慎看,這些反派角色令人不寒而慄

TAG:希彤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