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6歲姑娘躺上手術台,杭州醫生給她從頭到腳扎了10根針!

26歲姑娘躺上手術台,杭州醫生給她從頭到腳扎了10根針!

大腦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是控制人體語言、活動的指揮中心。對於神經外科的醫生們來說,要在這樣一個複雜的領域裡做手術壓力其實非常大,因為病灶往往處於大腦頂葉運動功能區之下很深的地方,稍有不慎就可能對視野盲區的血管或神經造成損傷。而對患者來說,這樣的損傷將意味著術後語言、肢體運動受到限制,成為遺憾。

怎樣能夠在手術過程中避免誤傷支配人體活動的神經?在過去長達8年的時間裡,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麻醉手術部主任嚴敏和團隊里近30名醫生一起,一直致力於研究如何在外科手術時為手術醫生提供神經監測。如今,這樣的技術已經在神經外科、骨科、甲狀腺外科等學科展開。就在春節返工後的第一天,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石鍵就利用麻醉科提供的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為26歲在杭工作的東北姑娘曉雲(化名)完成了一台漂亮的手術。

為了保護功能全身扎了10根針

昨天下午,各方面術後監測都良好的曉雲在父母的陪同下辦理了出院手續。記者了解到,今年2月初,正在單位上班的曉雲先是發生了抽搐癲癇,後是意識喪失。

在浙醫二院濱江院區,曉雲被診斷為「左側頂葉血管畸形」,畸形的腦血管因為反覆的輕微的腦出血導致膠紙增生,含鐵血黃素沉積,以及周圍腦組織灌注範圍縮小,鄰近腦組織處於相對缺血狀態,從而刺激引起癲癇。糟糕的是,引起出血的畸形血管團藏匿的位置非常深,必須做開顱手術才能夠徹底根治,而手術過程也是非常複雜。

石鍵在向記者講曉雲手術過程

當醫生告知手術風險後,曉雲和父母都希望手術能夠儘可能減少誤差,不傷害運動及語音功能。經過反覆的病例討論後,決定在手術中採用神經監測。一旦手術過程中碰到了重要的神經,儀器波紋會發生變化並立刻發出警報。

2月28日,在麻醉團隊神經電生理監測輔助下,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石鍵一邊手術一邊注意神經檢測波紋。2根電極針放置在曉雲的頭皮上,另外8根分布在她的四肢。整個手術沒有觸碰到語言運動神經,非常順利。手術後的這一周,曉雲的各項功能都正常。

神經電生理檢測已用於多個學科

麻醉手術部主任嚴敏告訴記者,其實不僅僅是神經外科,在浙醫二院,多個學科也都將神經電生理監測用於手術。例如骨科手術治療脊柱側彎的患者,為了避免脊柱神經受損,神經監測已成為手術期間的常態。還有甲狀腺切除手術等,由於牽扯神經多且複雜,麻醉團隊也常配合手術。

「麻醉科醫生是患者圍術期的『生命守護神』,對患者術中的各種生命體征及用藥情況最為了解,對患者術中及術後的轉歸也有著重要作用。」嚴敏談到,據統計,在浙醫二院,已經有上千名患者運用神經電生理的各種方法,對處於有潛在神經損傷的神經系統進行監測,包括神經功能的完整性、神經組織有無缺血缺氧等方面,減少神經損傷,提高手術質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時報 的精彩文章:

金華一七旬大伯相親找老伴,卻被一對閨蜜合謀騙走近5萬元!
因為在杭州「借」了部手機和120元錢,男子春節要在派出所過了!

TAG:青年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