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家煙塵 劉邦項羽傳 14.楚漢相爭:序幕

漢家煙塵 劉邦項羽傳 14.楚漢相爭:序幕

十四、楚漢相爭:序幕

秦帝國瓦解,劉邦先入咸陽。然後項羽進入咸陽,殺死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一把火燒了阿房宮;所謂「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秦滅楚之時,楚人言「楚雖三戶,滅秦必楚。「。現在,楚人滅秦,大秦帝國已成為往事(公元前207年)。楚懷王(新)熊心、項羽以及各路諸侯,面臨的新問題,則是強秦滅亡之後,權力以及土地的分配問題。項羽以蓋世之功和蓋世之力,不可置疑地獲得了分蛋糕的權力。戰亂已久,天下渴望太平,但項羽的一系列安排和布局,則直接導致了後來項羽集團和劉邦集團之間的楚漢戰爭。

秦漢之前,傳說的三皇五帝,所謂「皇」和「帝」皆為至高的尊稱。不可一世的秦王嬴政,滅了六國之後,則合併這兩字,自封為皇帝,意思是他的功名超越三皇五帝。高傲的項羽以武功聞名於世,他身邊不乏武將,但沒有嬴政那麼多文臣。項羽更願意享受武功所帶來的尊榮,而不太在意名號;能做天下霸主就好,除此之外,他沒有太清晰的政治訴求。秦朝之前的西周東周,實行的是分封制;秦以及後來的漢,實現的是郡縣制。現在看這個政治制度的演變脈絡,非常清晰,然而無論項羽還是劉邦,都是身在歷史的三峽中,只聞猿啼聲,不可能知道三峽之外的廣闊情景;我們也不應菲薄古人。

以九州之大,早先的周天子無法在實質上控制整個帝國,所以西周天子分封諸侯,周王室和諸侯王共存。周天子的國家君中央,擁有最強大的軍隊;周王室對諸侯國,有著名義和實質上的控制力和影響力;諸侯王則尊周天子為天下共主。但隨著時間推移,周王室的實力時而強,時而若;諸侯國之間的力量,由於各種原因,也有此漲彼消;在周王室強大的時候,較強的諸侯國不敢擅自行動,吞併小國;但是在周王室力所不及的時候,則無力控制諸侯國之間的鬥爭。周王室一路衰弱,以至於不得不從鎬京(西安)遷到洛邑(洛陽),史稱東周(或者春秋戰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只能算是名義上的天子,而沒有任何實質上的權力和影響力;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由實力最大的國家來主持;這就是後來的春秋五霸—晉、齊、楚、吳、秦。此後,歷經春秋戰亂分合,剩下戰國七雄。再之後,秦滅六國之後,改分封製為郡縣制,帝國掌控軍隊、皇帝直接任命郡縣官員,此為大一統的開始。秦漢之際,即為分封制到郡縣制的轉變期。

項羽是故楚貴族,秦帝國是他的敵人,他可能更願意採用周朝的分封制。項羽尊熊心為義帝王,實際上為名義君主;他主持分封各路諸侯。第一塊蛋糕,他本可以隨意地切給自己。有謀士就提醒項羽,說關中土地肥沃,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大王您應該占關中、都咸陽。從後來事情的發展來看,這是個無比正確的建議。但被項羽拒絕了,感性的項羽覺得,富貴不還鄉,就像晚上穿漂亮的衣服走路,沒人看見。所以他決定回到故鄉彭城(今徐州)。我以為彭城在那個時候,大約相當於以前吳楚兩國的邊緣地帶,開發肯定不如中原和關中一帶好。有點像如今,外貿公司總部不選在廣州上海,而選在新疆青海的意思。不管怎麼說,項羽是打算回老家彭城了,同時他還有權力和責任分封其他諸侯。

項羽自封西楚霸王,意思是諸侯之首。各路諸侯得到一塊封地,回家做國王,效忠項羽。這種安排最大的弊病就是,如前所言,一切的勢力均衡都是暫時的,平衡隨時都有可能被打破。另外,項羽的分封帶有很大個人色彩,封地的好壞大小,更多地在於項羽對受封之人的好惡。分封之後,幾家開心幾家恨,幾個暗自謀叛變。對於劉邦的分封,則最有爭議。

對於劉邦的分封,則比較棘手。按照早先楚懷王熊心的約定(也算是熊心給項羽挖的坑),先入關中者,封關中漢王。劉邦先入關中,但項羽不想把最好的土地給劉邦。項羽是想做君子,捨不得利益;想做小人,又拉不下臉。所以他將就著封了劉邦做漢王,但不想把漢中的土地給劉邦,給劉邦的封地為前秦最差的土地巴蜀。巴蜀在戰國時期歸秦國,都江堰就是秦國的李冰父子所修,但在當時算是秦國的落後地區。說起來,巴蜀和劉邦的老劉家,有不解之緣,漢朝的龍興之地為巴蜀;歷經西漢,到了東漢滅亡後,老劉家的後人劉備,勉勉強強以巴蜀為基地,支撐了蜀漢幾十年。項羽把巴蜀給了劉邦,也心知他不樂意,所以在巴蜀到關中的必經之路,安排了三塊封地,分封給了三個忠於自己的秦國降將,以堵住劉邦可能的出路。劉邦勢力弱,實力也弱,只能打落門牙往肚裡吞,忍氣吞聲去了巴蜀。其時,往巴蜀沒有大路,只有懸崖上的棧道。可憐的劉邦,害怕項羽不放過他,去巴蜀之後,一把火燒了棧道,同時也是表示自己無意再回中原。看此時順從的劉邦,再回到鴻門宴現場,大約就可以明白項羽不殺劉邦的原因,劉邦實力太弱,根本就不入項羽的法眼。

秦國已滅,國讎家狠已雪,自己則成為天下的霸主,項羽可謂志得意滿。楚懷王熊心,那個傀儡,處處和自己作對的牧羊人,除了礙手礙腳,沒有其它實際用處。項羽於是派人對熊心說,自古以來天子居上游,那麼請你去上游的汨羅吧。可憐的牧羊人,才做了幾年名義君主,現在不得不灰溜溜地被趕走,到了汨羅,就被項羽派人殺死。昔日老楚懷王之時,屈原力求革新,不得志被逼自沉汨羅,此時新的楚懷王,老懷王的孫子熊心也是命喪汨羅,彼時屈子若有靈,當又作何嘆呢?

義帝,或者說傀儡熊心被放逐,然後誅殺;天下分封已定;倒霉蛋劉邦去了巴蜀,看起來不敢回來,也沒有實力問鼎中原;項羽回到彭城,安坐霸主之位。天下之事,總是紛紛擾擾;即便是一個公司也總會有雞毛蒜皮的爭執,但各路諸侯王的實力遠小於項羽。縱然有幾個搗亂的,或者不服自己的小國,霸王項羽總是有這個實力去解決。天下看起來,還算太平。要是沒有力量上顯著的此長彼消,那麼項羽就可以安心地做諸侯王的大哥大。

遠在巴蜀的劉邦,身邊文臣蕭何曹參,武將樊噲周勃,都是一起造反的戰友;張良陳平則是在項羽帳下不如意,投奔而來的謀臣。張良陳平為亂世之奇才,但身為謀士,沒法去攻城略地。樊噲周勃衝鋒陷陣,還可以抵擋一陣子,卻沒有軍事才能。忠於項羽的三名秦朝降將章邯等,堅守在巴蜀通往關中的各路關隘。巴蜀沛縣十萬八千里,劉邦看起來也只能遠離故鄉,踏踏實實的做巴蜀漢王。

有一個人的出現,打破一切力量的平衡,那就是韓信;他將把楚漢相爭推向高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楚之辭 的精彩文章:

漢家煙塵之李陵傳

TAG:楚之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