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人生第一桶金:「月光」是理財道路上的一隻攔路虎

人生第一桶金:「月光」是理財道路上的一隻攔路虎

36氪專門為讀書設立了【36氪領讀】欄目,篩選一些值得讀的書,並提供一些書摘。希望你手邊有一本稱心的書,讓讀書這場運動繼續下去。


內容簡介

理財就是理人生,大部分時候,我們並非受困於物質本身,而是受困于思維的局限。

本書幫助讀者理清對金錢的困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建立屬於自己的理財邏輯系統,通過打理我們的財務,實現被動收入。

破除認知誤區:

不要等有錢了再去理財,要跳出金錢的限制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並不是有好工作、高收入,未來就會有錢,生活就一定很好。

理財不是一夜暴富,要挖掘自己的護城河,選擇合適的產品。

四大致貧因素:

1.意外

2.疾病

3.無規劃的支出

4.脆弱的投資體系

財富增長的三大要素:

本金、利率與時間

實現財務自由的路徑

在適當管理日常支出的同時,一直不斷地努力提高被動收入。


作者簡介

簡七

大眾理財科普品牌——簡七理財創始人&CEO。

註冊稅務師,曾就職於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和世界500強企業。

十點讀書、網易雲課堂明星講師,螞蟻聚寶特聘獨家「有財教練」。

「有愛」的「小白」理財社區搭建者,致力於實現全民金融啟蒙。


書籍摘錄

前段時間,我跟一個朋友聊天。這個男生叫大米,27 歲,研究生畢業三年,現在在上海一家金融機構工作,月入2萬元。他說:「3年存下50萬元對我這種人來說應該不是什麼問題。」確實,以他的工作 能力來說,上升空間非常大。然後我問他:「畢業這三年你存了多少錢?」他說:「沒存,都花了。」大米是典型的高薪「月光族」。

大米的經歷,彷彿讓我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也讓我想起身邊的不少人。20多歲時,我們最容易這樣想:我還年輕,很多事情等30歲以後再說吧。或者會幻想:也許到了多少歲的時候,我想要的一切自然就會有了。

過去,我們認為理財是追求某個具體數字,實現財務自由。但是如果問多少錢才能讓你自由,絕大多數人都回答不出來。

我重新問自己:「我理想的財務狀況是什麼?」我發現,答案並不是某個具體數字,而是一種狀態:在每一個時間點上,知道我現在做的所有事情給了自己什麼。在金錢上,它也足夠覆蓋掉我做的這些事情,就是我們的收入完全可以讓我們獨立地做這些事情。

我發現理財的第一步絕不是存多少錢、投什麼產品,而是先明確自己理想的生活,再思考財務如何支持我們實現這些目標。和金錢成為朋友,而不是被數字奴役。

相信你或多或少聽說過時間管理的訓練,比如說番茄工作法、四象限工作法等。其中的精髓,都在於我們要學會明確任務的目標,然後分解目標,規劃執行的時間,最後有效地執行計劃。

使用這樣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實現目標。這樣管理目標的思維會逐漸內化成習慣,在遇到其他任務時,我們也會採取這樣的思維方式。同樣,理財也需要配合我們的人生目標,再分解為可執行的財務 目標。當我們認真審視身邊那些把生活過得隨心所欲的人的案例時,才發現生活並不是隨機的結果。

在我們正式開始好好賺錢之旅前,我想請你拿出一張紙和一支筆,跟著我進行以下三個簡單的步驟。

第一步,請寫下5個你近幾年最想實現的人生願望,並在旁邊寫下完成它需要花多少錢。

第二步,請列一列,為了更好地達成這5個目標, 你在財務上都做了哪些準備。

第三步,粗略地算一算,以現在的財務狀況,按照計劃的財富增長速度,能否支持你的目標。

回到大米的例子,我們看看他可以如何通過理財規劃開啟自己理財的第一步。我們給了他這樣一份問卷。

第一步,請寫下 5 個你近幾年最想實現的人生願望,並在旁邊寫下完成它需要花多少錢。

大米的答案是這樣的:

? 每年讀100本書,所需金額:3萬元/年。

? 健身,請私教,所需金額:2萬元/年。

? 35歲前完成一次環球旅行,所需金額:50萬元。

? 30歲前買一輛代步車,所需金額:20萬元。

? 30歲時讀 MBA(工商管理碩士),所需金額:30 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大米的回答其實非常標準,因為他給出了明確的目標,也確定了完成時間。

這裡,我們向你介紹一個設定目標的好方法——SMART 原則

為什麼要寫下這樣明確的金額呢?因為無論是出門旅行,還是提升自己,甚至運動健身,大部分我們的生活目標對應的計劃都需要一定的財務支持,來幫助我們更好地實現願望。寫完之後,大米一下子陷入了憂傷,原來自己理想中的生活需要花這麼多錢。

寫完你的目標之後,你是信心滿滿,還是略感惆悵呢?沒關係, 我們來進行下一步。

第二步,請列一列,為了更好地達成這5個目標,你在財務上都做了哪些準備。

? 是否做了預算?

? 是否有一個可以執行的儲蓄計劃?有努力升職、加薪的方案嗎?

? 是否對某一個願望已經開始做投資儲蓄?

? 出去旅行的話,有沒有給自己買一份保險?

? 任何行動或者準備都可以,寫下來。

對於這個問題,大米想了半天,搖搖頭說,唯一想過的問題就是自己職業規劃中每年的加薪幅度和可能的年終獎。

當然,別擔心,後面的內容會告訴你,分別用什麼樣的理財工具去匹配不同的目標。但是,這裡我們就可以發現,只有在確立目標的基礎上,找到相應的理財方法,我們的目標才有價值,行動才有方向。

第三步,粗略地算一算,現在的財務狀況,按照計劃的財富增長速度,能否支持我們的目標。

我建議先把剛才目標里最近的一次性大筆支出和它發生的時間寫下來。比如大米希望在三年後有代步車和讀 MBA,需要花費 50 萬元 (20 萬元 +30 萬元)。然後我們寫下自己去年的凈儲蓄額和工資年增長率。

大米說自己之前沒有存錢,但是決定 2017 年至少存下 10 萬元,

工資每年的增長率是 15%。那麼我們來算算看:

? 第一年是 10 萬元。

? 第二年是 11.5 萬元 [10 萬元 ×(1+15%)]。

? 第三年是 13.225 萬元 [11.5 萬元 ×(1+15%)]。

三年加在一起是34.725萬元。當然這只是粗略的計算,沒有考慮任何理財回報和其他收入。這個數字離大米的50萬元目標,至少還有15萬元差距。而且,大米現在是「月光族」,他要存下10萬元,就要把大手大腳的消費習慣改掉,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上面這三個步驟,其實就是一個很簡單的理財規劃。從目標出發,確定對應的財務解決方案,找到現實和目標的差距。如果你已經有了很明晰的目標與實現方案,那麼恭喜你,你已經跑贏了 80% 的人。但是如果你也和大米一樣,空有理想生活的雛形, 卻不知道如何實現,也不用著急。

有了以上的理財規劃框架,我與大米開始一起思考如何從現在開始養成好習慣,順利地在每一個人生階段完成他的目標。他的方法,同樣可以供你參考。

在我幫他梳理完財務狀況之後,他終於知道 3 年存下 50 萬元,對他而言並不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事情,而是需要他從現在開始,每年、每月甚至每天都做些什麼。

那麼,大米可以從哪些方面努力呢?你可以想像一下,我們坐在 時光列車上,有三個要素調控著財富的變化。

回歸財富增長的本質,被愛因斯坦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複利公式,可以說是「第一性」的原理:

從這個公式你就能直觀地看出,如果想要享受複利,可以從三個要素上下功夫:本金、利率和計息期。

打開 Office 的 Excel 軟體,利用 FV 函數功能,我們可以方便地計算複利。

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例如,你想過自己可以成為億萬富翁嗎?聽起來好像是天方夜譚?其實,如果你每年拿出7萬元,然後按照7%這一穩定的收益率進行投資,你猜70年後你會有多少錢?你會成為億萬富翁。

會賺先會花:明智購物

如果問「你會買東西嗎」,也許你會奇怪:「買東西誰不會呀?!」 那可未必。因為我們的錢是有限的,而能買的東西實在很多。我們曾 經收到一位用戶這樣一封來信:

我去年換了一份工作,參加酒會的時候才忽然發現,衣櫃里有一大堆衣服,卻沒有一件適合出席正式場合,是我太省錢了嗎?節儉有錯嗎?

買便宜的衣服,看似節儉,實則是累贅。想像一下,你每天早上一睜開眼,拿起手機刷朋友圈,會看到廣告。走出家門,坐在地鐵、 公交車上,或者在路上開車,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廣告。聽廣播、看 公眾號、看美劇,隨時隨地有人向你推銷東西,甚至在和朋友、同事聊天時,也會有人推薦你買買買。

一些營銷專家在分析了幾百萬條針對我們大腦的核磁共振成像數據之後,有一個驚人的發現:當別人向我們推薦一樣東西,比如一支口紅或者一家淘寶店時,大腦中那些負責理性的區域就關閉了,而負責「社交和情感」(比如慾望、驕傲、羞辱、內疚甚至愛)的區域卻產生了劇烈的活動。

聰明的消費者

如何避免不恰當的消費呢?絕對不是靠省錢。接下來,我想和你分享四個屢試不爽的大招和四個黃金小貼士,希望可以幫助你從消費意識到消費行為都有一個質的提升,成為一個聰明的消費者。

第一招:搬家炸裂法

「炸裂」一詞來自英文單詞「purge」, 是清掃和清除的意思。設想一下,如果我們馬上就要搬家,需要做一次有組織、有計劃的大掃除。所謂的炸裂,就是在你奔向新生活前,迅速果斷地把那些塵封已久,而且未來也幾乎沒有使用可能性的存貨統統找出來,然後做個了斷。

怎麼判斷一樣東西還有沒有價值呢?教你一個簡單的方法。

把你對一樣東西的相對喜愛程度從 1 分到 5 分劃分個標準, 然後用這個分數乘以你每個月使用的頻率,所有低於 10 分的,都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考慮是否丟掉。

我們常見的錯誤是:

? 購買瞬間,高估了單次購買的快感值,錯誤購買了不需要的東西。

? 錯誤估計了實際使用時的場景(頻率),買了過於粗糙的日用品。

如果一件東西使用頻率低而你對它的喜愛程度高,很可能這件東西對你來說真正的意義並不大。如果是喜愛程度低而使用頻率高,那為什麼不替換成一件更物美價廉的同類物品呢?

如果一件東西使用頻率低而你對它的喜愛程度高,很可能這件東西對你來說真正的意義並不大。如果是喜愛程度低而使用頻率高,那為什麼不替換成一件更物美價廉的同類物品呢?

我把這個方法教給我的朋友,她立刻發現自己用的菜刀不僅很鈍而且很重。她果斷把刀丟掉,換成一把小巧的知名品牌菜刀,現在每天做飯的效率和幸福指數飆升。

至於那些變形的鞋子、一年也不會穿一次的衣服半年也不會彈上一次的樂器,統統妥善處理掉吧。因為到最後,你可能也不會用到它。

搬家的時候,我們通常會扔掉一些東西。處理掉那些不必要的東西,會讓你覺得就像搬了一次家一樣,否則當你真的要搬家的時候,你會異常痛苦地看著那些紙箱,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攢下這麼多沒用又佔地方的東西。 減少購買「次東西」,也讓我們能更理直氣壯地選擇好東西。

如果你總是在淘寶上買一些廉價的衣服,那麼久而久之,也許並不覺得買 一件得體的好衣服很必要,但是實際算一算,那些最後被丟掉的不合適的衣服的總價,可能還不如一件好衣服的高。

第二招:10%品質生活基金

你有沒有一種感覺:買點好東西,有時候真的需要勇氣和魄力。對於理財和消費,我們很容易產生一種矛盾——既希望改善生活,又不希望過度揮霍。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糾結和「罪惡感」,不妨試試這個很有意思的方法——10%「斷舍離」基金。

這個方法,來自我的一位朋友。每月她會拿出工資的10%,買點不那麼捨得買的單品,用來升級生活,比如將針織衫換成純羊毛的,換一個質感更好的通勤包。

就像穿一件你喜歡的衣服會讓你更自信,這樣的升級,也會讓你對美好生活更有「資格感」。這也是一種魄力消費。按計劃買點有些捨不得買的東西,完全不同於衝動消費。有點計劃,不再那麼有負罪感, 帶來的幸福感也會更持久。

第三招:多買資產,不買負債

所謂資產,就是能為我們帶來正收益的東西,而負債則是從我們的口袋中拿錢的東西。這原本是一個財務上的概念,也是我們在投資時會考慮到的。

其實這一招就是要教你用投資的思維去消費。當我們投一筆錢出去時,總會想,這筆投資未來會為我賺多少錢。賺的少了,我們會不高興。但是當我們花出去更大的金額時,卻很少思考購買的這件東西在未來的回報是不是正的。我們每天都要花錢吃飯,你說花在飯上的錢是資產還是負債呢?

如果不吃飯,我們的身體無法承受,吃飯能為我們帶來生存的能量。這筆錢,自然應該花。更進一步考慮,在營養均衡的餐食和多油多鹽的垃圾食品中間選擇,哪怕是同樣的價格,前者才能算一項明智消費,因為好的食物對我們的身體而言是優質的資產。而垃圾食品,雖然在我們餓的時候也能救命,但實在不能算什麼好食物。

所以,無論是那些買回來只穿了一兩次的衣服,還是放到過期的化妝品,或者是很快就被淘汰掉的電子產品,統統都是負債。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消費除了導致我們白白向商家付了一筆錢之外,並沒有為我們帶來太多收益。

第四招:多為自己買單

這是什麼意思?比如,如果你現在手上有1萬元,你是會買一個普拉達入門包,還是會買一張昂貴的好床墊?這兩樣東西價錢差不多,但是背後象徵的價值取向,卻有天壤之別。

買名牌包,有 100 條理由是為自己好,但其實是為了別人眼中的自己。而購買一張幾乎不會被別人看到的床墊,卻是對我們人生 1/3時光的投入,是對自己真正的貼心。

其實,看一個人的生活品位是高還是低,不用看他穿什麼、背什麼包,看看他在自己的浴室用什麼樣的毛巾就可以了。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你會對自己保持什麼樣的品位呢?

《格調》一書里就提過,真正看不見的上流社會的生活里,完全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名牌奢侈品,他們會花錢去定製自己喜歡的、真正舒適的東西。

所以,要想明智地為自己買單,要記得「我需要、我喜歡、我適合」的「三我」法則,時刻把自己真正的需求放在最核心的位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科普: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爭議和未來
區塊鏈專家的投資組合:避開比特幣這個坑,買入50%倉位以太幣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