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供應鏈管理與商業模式的聯繫與區別

供應鏈管理與商業模式的聯繫與區別

供應鏈管理與商業模式是兩個既高度關聯又有所區別的概念。商業模式是從企業戰略的視角看待企業價值創造的邏輯框架,或者說是從一個更為廣義的角度探索企業競爭力的實現途徑和方式。

商業模式概念的提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能夠很好地分析企業如何提高自己市場地位的工具,創新之父熊彼特早就指出價格和產出的競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來自新商業、新技術、新供應源和新商業模式的競爭。商業模式是企業對其可利用資源的規劃,其目的是尋求這些資源的最優組合,以最大化企業獲利的能力。商業模式創新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改善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來提高企業的長期獲利能力,其途徑是對企業可利用的資源的組合方式的優化,這種優化表現為企業為改善其價值創造和價值獲取能力而進行的價值鏈的優化和重組。企業是一個由各種價值活動所組成的系統,各種價值鏈活動相互聯繫、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價值網路是企業結構的外在表現,而各種價值活動按照一定邏輯關係所形成的價值創造和價值獲取,則是企業與外部環境產生聯繫的功能。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配置資源,包括企業擁有的內部資源與外界環境有效交換價值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也是供應鏈管理所要實現的目的和遵循的主要原則,因此,商業模式為供應鏈管理提供了一個更為全面的分析、規劃和判斷的框架,或者說商業模式是供應鏈管理的原則指南,指引了特定企業在從事供應鏈管理過程中應當關注的問題、要素和步驟,換言之,供應鏈管理是商業模式的一種具體的表現。

但是,供應鏈管理和商業模式也有所差異,或者說供應鏈管理對商業模式也有拓展和補充。供應鏈管理高度強調系統之間以及不同組織和企業之間如何打破業務壁壘和信息壁壘,通過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溝通與互動,協調各參與方的經營行為以實現多贏的狀態,或者說更好地實現價值創造。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拓展了商業模式的分析範疇。原來在談論商業模式的概念時,更多地是站在但以企業的視角來探索價值創造和實現,即便是為了實現整體價值,也是將外部的組織和機構看作是一種環境性的戰略資源來看待。而供應鏈管理則是站在整個系統的角度來探索價值創造和實現。

供應鏈管理是以市場和客戶需求為導向,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根據終端客戶的需求,本著合作共贏的原則、以增加市場份額、提升客戶滿意度、增強行業競爭能力為目標,通過與供應鏈中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合作,為滿足終端客戶需求而提供增值性的創造服務。供應鏈管理的思想運作的最終結果是針對終端客戶的需求,不斷地進行最終產品或執行方案的「協同製造」。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通過「協同製造」來創造新的增值服務,從中獲得價值回報,供應鏈上的企業不再依靠分食其他企業獨立創造的價值來獲益。每個節點企業都關注如何加強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協同合作,以及通過協同合作創造更多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如何使供應鏈的運作更加優化,流通效率更高。

具體來講,供應鏈管理對商業模式的補充和拓展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一是從職能部門間協調更多地轉向了企業家互動和關係的調整,亦即更強調主體網路之間的均衡協調。二是從強調物流效率更多轉向了強調市場系統的效率,亦即更強調客體網路之間的均衡協調。三是以供應為核心轉變為以需求為核心的價值管理,亦即更為強調主客體網路的動態發展。四是從強調物質資源的運用轉向了綜合資源能力的運用管理,亦即更加強調資源的廣度效益。五是從強調降低成本到協同創新和服務供應鏈模式的轉變,亦即更加強調資源能力的深度效益。六是強調既定的資源能力到不斷柔性化地根據環境來拓展資源和能力,亦即更加強調資源的動態性。

上述六個方面相互依存、相互關聯,共同決定了供應鏈商業模式的成效。應該說前三個方面是通過主客體網路的構建和動態管理來尋求價值定位和價值創造,它們決定了供應鏈運行所帶來的效益,而後三個方面關係到資源能力的運用和發展,其作用的程度決定了供應鏈運行的效率。而效率和效益的均衡決定了整個供應鏈的盈利模式。因此,要重新解讀供應鏈管理,可以從商業模式的視角來解析供應鏈運行的特點。企業往往處於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中,隨著商業競爭的不斷加劇,一成不變的企業只會被市場淘汰,企業的競爭優勢來自根據市場環境不斷革新的商業模式戰略,以及依靠市場資源不斷優化的核心能力。因此,企業應時刻關注自身所處供應鏈的內外部環境,發現市場存在的顯性需求與隱性需求,抓住市場機遇,整合供應鏈的內外部資源來提高核心能力,並基於核心能力進行商業模式創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11供應鏈 的精彩文章:

TAG:311供應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