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英宗被王振害得連皇位都丟了 為何事後還讚揚他是忠臣?

英宗被王振害得連皇位都丟了 為何事後還讚揚他是忠臣?

清朝康熙皇帝在總結前朝弊政時,曾經提到太監干政這一點,「宦官為害,歷代有之。明如王振、劉瑾、魏忠賢輩,負罪尤甚。」康熙還特別指出明朝太監干政尤為嚴重,又以王振、劉瑾、魏忠賢罪孽最為深重。

在這三人之中,王振是明朝立國以來出現的第一個大太監.正統年間,他利用英宗對他的寵信,專權擅政,排除異己,堂而皇之地將朱元璋豎在宮中「太監不得干政」的鐵牌移去,開啟了明朝太監帝國的歷史。

正統十四年,蒙古瓦剌部以馬市不公的借口分兵進擊明朝。明英宗在王振的蠱惑下率兵親征,而後因為戰術指揮問題,明朝數十萬大軍被擊潰,王振等70多位大臣死於亂軍之中,英宗本人被俘虜,史稱土木之變。

土木之變,是繼北宋徽、欽二帝被金軍所擄後,中原王朝的皇帝被異族所俘虜的恥辱。不過幸運的是,英宗本人卻沒有遭遇徽欽二帝那樣的悲慘命運,在當了幾年的俘虜以後,被也先遣送回明朝。景泰八年,名為太上皇,實際上是被軟禁多年的英宗又在徐有貞、石亨等人的謀划下發動了奪門之變,重新奪回了皇位。

但複位不久的英宗隨即作了一件令所有人大跌眼鏡,後代史學家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那就是為王振平反。

英宗不僅放回了王振在遼東鐵嶺衛充軍的家屬,還為王振舉行了「葬祭」,在智化寺建旌忠祠,「立旌忠碑於祠前」,稱王振「有社稷之功」「實萬世旌忠之勸」。

王振,一個禍國殃民的大權宦,一個將英宗害得連皇位都丟了,不得已在邊疆吃了多年風沙的奸佞之徒,按朱元璋、朱棣的性格,事後不把他挖出來鞭屍就已經是皇恩浩蕩。

而英宗呢,不僅沒有秋後算賬,還仍然將他看作是忠臣,為他立碑建祠。清人在修《明史》時,史官們也表示疑惑:「乃復辟而後,又追念不已,抑何其惑溺之深也?」

細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兩點。

第一,英宗性格軟弱,有仁慈之心,對從小服侍自己的王振有著深厚的感情,兩人一直是亦師亦友的關係。王振雖然有罪,英宗卻不忍看他遺臭萬年。

很多關於《明史》的書里,都說王振曾擔任儒學教官,但因為想要出人頭地於是選擇自宮當了太監,事實並非如此,這不過是後人為了污名化王振而編出來的故事。

王振是兒童時便入了宮,因受到明成祖朱棣的寵愛得以讀書寫字,後來又被分配去侍候仁宗朱高熾。因為王振勤懇用事,深受仁宗、宣宗的信任,又被派去侍候剛出生的太子朱祁鎮,擔任侍讀。

早年的王振是個踏實工作、忠誠本分的人。作為朱祁鎮的貼身太監兼侍讀先生,「夙夜在側,寢食弗違,保衛調護,克盡乃心,贊翊維持,糜所不至」,可謂盡心儘力。

而且更難得的是,此時的王振還頗有忠君愛國之心,對英宗教育頗為嚴苛,要他以歷代明君為榜樣。

比如他教導英宗不要貪圖享玩。

上嘗與小臣擊球,振至而止。詰旦,駕在閣中,振跪奏曰:「先皇帝為一毯子幾誤天下,陛下重踵其好,如社稷何?」上愧無所容。

因此對於英宗朱祁鎮來說,王振不僅僅是一個侍候他的下人,而且是一位嚴格的老師,所以對王振他一直都很尊重,「呼先生不名」,稱呼他為先生而不呼其名。

第二、英宗複位之後為了維護其合法性,發泄其多年被景泰帝囚禁的怨氣,對之前景泰帝所定的舊案必須加以推翻。

如北京保衛戰中立下大功的于謙,在景泰帝時備受榮寵,但到了英宗口中卻成了「這廝每知罪惡深重」,以謀逆罪誅殺。

而王振呢,景泰帝登基以後被當成了禍國亂政的大奸臣,其黨羽馬順、王貴甚至在朝堂上活活被打死。因此到了英宗復辟以後,敵人的敵人(王振)就成了朋友,王振也由一個罪惡昭彰的大太監成了有功社稷的忠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中國延續了3000年的一項制度:唐朝必須要看臉,明朝做法最打臉
30萬明朝遺民生活在貴州山中,與世隔絕600年,世代肩負絕密使命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