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錢賺得越多就越快樂嗎?

錢賺得越多就越快樂嗎?

曾經美國媒體發布的研究報導,統計了一百多萬份資料,在比對各國居民的生活滿意度以及這些人的年收入後,發現了一個現象。

假設有三個女性,都沒有結婚,同樣是33歲,差別是一個年薪是40,000美金,一個年薪是120,000美金,另外一個年薪是200,000美金。你猜猜,誰會是過得比較快樂的?

聰明的你可能已經猜到結果了,只賺40,000年薪的那位女子,不如賺12萬和20萬美金的女子來的開心。賺更多錢,的確會讓我們更快樂。

但你覺得賺12萬美金,和20萬美金的人,誰比較快樂呢?

答案是,很難說,基本上金錢與生活滿意度,超過了一個分水嶺,就沒有正比關係了,甚至有些地方,賺得越多,反而越不快樂。

其實在這個報道之前,在1990年代也有一個相關的研究報告,當時相當轟動。但這篇報導是最新的數據,而且,明確找出了這個分水嶺,在這條線之下,賺越多錢就會越快樂,但在這條線之上,賺更多錢就對快樂沒有影響。

所以學者稱之為「金錢滿足線」(satiation point)。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這個satiation point也會有所差異。最高分水嶺的是澳洲和紐西蘭,12萬5千美金;在亞洲,是11萬美金;東南亞,這個滿足線更低,70000美金。

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島國,最低,只有35000美金(這些都是年收入);這個差異,一部分是來自當地的生活消費水平,但一部分也是民族性和價值觀。

所以,東亞的平均金錢滿足線,大約落在11萬美金。高過美國的10萬5千美金。雖然美國整體來說,生活花費是比東亞更高的。

提到這個概念,我主要想讓大家思考的一個問題是,這條「金錢滿足線」是平均值,每個人可能心中都會有一個不同的「金錢滿足線」。那你的金錢滿足線在哪裡呢?你覺得你一年賺多少錢才會「滿足」呢?

如果你還沒達標,或許可以把這個年收入11萬美金設為一個目標。但也不要太固執於達標,而把自己逼得太緊,反而減少了快樂。如果你已經超過了這條線,那恭喜你!根據這個大數據研究,你已經可以滿足了,那麼,就放輕鬆一點吧!

你可以去培養一些興趣,給自己和家人多一些時間,讓你的收入為你換來更多自在的時光。甚至你也可以跟你的伴侶、父母、家人討論彼此的金錢滿足線在那裡,這樣有助於釐清你們彼此的期待,增進彼此的關係。

錢是個很特別的東西,它伴隨著人類社會群居和交換歷史而來,卻一直被視為羞於談起的內容,這部分都已經進入了我們集體無意識了,尤其是東方人的內心。

遺憾的是,我們常常不把錢的事在前面講清楚了,就容易讓情的事在後面受了傷了。在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從事義務調解工作會感受深刻,產生夫妻困境而來的兩口子,在兩個問題上是最常見的,一個是性,一個是錢。

① 錢和控制

金錢自誕生以來就一直是一種最有效率的社會資源,人們通過金錢維繫正常的生活並提高生活質量,且在面臨困難和逆境時,金錢作為一種重要的資本,幫助人們順利擺脫困境,使個體不至於失控。

控制感是指個體認為自己能對外部情境和內心感受加以改變和操控的知覺,對於自己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事物結果的判斷。大部分時候,我們嘴裡常掛著的「安全感」就是從自我控制感來體現的。

而在婚姻關係里,和錢相關的問題,通常會和控制力相聯繫著,媽媽在女兒出嫁前要叮囑女兒學會管好未來老公的錢袋子,就和它密切相關了,可惜的是,對婚姻關係有控制感就會對家庭財務有控制力,可控制住了家庭財務卻未必就對婚姻關係有控制力。

西方心理學家曾經通過回憶過往經歷來操縱控制感水平的實驗,試圖考察個體在控制感升高或降低情境下,對金錢的大小知覺和願意,實驗表明:金錢啟動下的被試控制感水平更高;控制感水平降低後,個體對金錢的渴望程度明顯增加,表現為對將金錢知覺得更大,願意為大額金錢放棄更多的重要事物。

錢和幸福

『我不快樂是因為我沒什麼錢』

『只要我有很多錢我就會幸福』

『只要財務自由了我才能快樂生活』

別再犯傻了!

積極心理學在研究有關幸福時發現了著名的「幸福悖論」:

收入和幸福之間並不存在明顯的正相關性,不同國家、甚至一國內部,人均收入與平均幸福感之間沒有明顯的相關性,貧窮國家和富裕國家之間的幸福感差異並不明顯,在收入達到某一點之後,快樂與收入之間的關係不再明顯。

也就是說,當人們的基本物質需要未得到滿足的時候,那麼金錢固然會給他帶來快感,但是到了一定的階段,金錢對幸福的影響就會變得很微弱。或者可以說,金錢對於幸福感的邊際效應來的非常快。

事實上,在當今大多數西方國家,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都比上一代人高得多,比上一代人富有得多,但是人們並不感到比上一代人幸福。有一項統計數據:1957年,英國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的幸福;到2005年,只剩下了36%了。所以儘管我們越來越富有,但並沒有感到越來越幸福。其它西方國家也如此,中國也不例外。

王思聰說:「我交朋友不在乎他有錢沒錢,反正都不如我有錢。」

不知道在你的心中,你真正擁有多少至交,又有多少是泛泛之交,還有多少其實連朋友都算不上。

同樣的,金錢可以在朋友間互助,但也不要讓它成為友情的試金石。大約2013年有一個在坊間流傳很廣的小遊戲:發給你認為最好的20個朋友一條簡訊,說『我現在遇到點麻煩,需要問你借X萬塊錢,兩個月之內歸還。如行的話給我電話,不行就發個信息吧,也不要緊,我等你答覆。』

然後,靜靜地等待五花八門的拒絕信息,接著你就知道這20個朋友是不是真朋友了。

借錢給你是情義,不錯給你是理所應當,而且每一個人對於錢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同時還會受到現實因素的影響。你向某個朋友借錢,對方不借給你,就認為對方不夠朋友。其實這種觀念是有偏誤的,恰恰反映出在你的內心金錢與人際關係的意義。當然,還有可能是一種社交認知錯覺,就是你認為對方是很好的朋友,但是對方卻不認為你是他很好的朋友。

同樣有類似的,就是每逢佳節,微信圈就會收到一些群發消息看似向你問好,實則是在測試你是不是已經將他從朋友圈刪除,當你收到這樣的信息,你內心會湧起什麼樣的感受呢?

錢的事,從來都不只是錢的事兒;拜完金,也順便拜拜心理學吧。

中了獎的人能快樂多久

在1978年的時候西北大學的Philip Brickman和Dan Coates以及曼切斯特大學的Ronnie Janoff-Bulman在《個性與社會心理學雜誌》上發表過一篇有趣的文章,說在彩票中中了大獎的人並不比常人覺得更幸福,隨著時間流逝,他們甚至比那些在因為意外事件而癱瘓的患者更加不幸福。

在他們的研究報告中,一共測試了22個樂透大獎的獲得者和22個普通人以及29個在事故中變得下身癱瘓或者四肢癱瘓的患者。其中樂透大獎的獲得者在博彩中至少中了30萬美元(其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100萬美元)。

參與者會根據自己每日的快樂程度給幸福感評分,其中的衡量細節包括每天聽到好玩和開心的事情;每日聽到別人的抱怨等等。評分從1到5,若是幸福感爆棚就是5。

在結果上,中的彩票的人比不中彩票的人在中彩票的階段會感到快樂和幸福不少,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幸福感的差異就相當低了。

而那些因為事故而癱瘓的人在事故時間段內會比普通人的幸福感低很多,然而在一年之後,雖然這些人依舊需要參與著艱難的復健治療,但他們在人生軌跡受到重創之後會有比常人,甚至中了彩票的人更加多的幸福。

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叫做:享樂適應症(hedonic adaptation)」,即人們會習慣那些一次性給他們帶來快樂的事物。

《清醒思考的藝術》講到有一位美國銀行經理,靠彩票中獎獲得了巨額的收入,他決定搬出城市,在蘇黎世城外建座房屋。

他最終擁有了一幢有10個房間、外帶游泳池的別墅,令人妒忌地可以眺望湖泊和群山。頭幾個星期他喜形於色,但不久人們就看不出他的興奮了,6個月後他前所未有地不快樂。

發生什麼事了?幸福感在3個月後煙消雲散了,別墅帶來的幸福感也沒多到哪兒去。

「我工作回到家裡,推開門,再也感覺不到這是怎樣一幢房子了。我的感覺與我上大學時走進寢室的感覺沒什麼區別。」

而與此同時,這個可憐的傢伙現在平均每天必須花50分鐘在上班的路上。研究證明,駕駛汽車的往返交通引起的不滿最多,人們幾乎無法適應。誰都不是天生喜歡來來往往,每天受罪。

書中建議:

(1)請你避免很長時間也不會習慣的負面效應,例如往返交通、噪音、慢性疲累等;

(2)請你對物質的東西只期待短期效果,例如汽車、房屋、分紅、中彩票、得金獎等;

(3)持續的幸福主要與你如何利用你的時間有關。你要設法讓自己得到儘可能多的自由時間和自主權。請你做你最愛做的事情——哪怕你要付出部分收入。請你為友誼投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自助區 的精彩文章:

TAG:心理自助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