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淺談家長的心態把握

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淺談家長的心態把握

從懷胎十月到出生,從滿月、百歲到三翻五坐七滾八爬,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從實習、就業到繼續教育再學習……這幾乎是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軌跡。

在過去的年代,父母忙於生計,無暇顧及孩子,在孩子的成長軌跡上老師的作用是巨大的,父母也幾乎把很多事情都交給老師去做。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特別是獨生子女一代的出現,在物質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父母開始干涉老師的工作,關注並評價當下的教育。

有精力的父母不再甘於孩子按照自然規律成長,因為這樣會感覺很平庸,於是,就採取措施人為干預。干預的方法也基本是武斷的認為孩子需要讀這個課程、學那個專長、參加這樣的活動、接受那樣的輔導。不管是「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唯心論,還是「笨鳥先飛」的先知先覺,作為父母甚至比孩子本身還要累,然後再把這種「累」的副作用轉嫁到孩子身上,批評孩子不好好珍惜、不用心學習,父母花了大把的金錢、大量的時間,孩子卻不懂得珍惜。這樣的心態,伴隨著父母的同時也影響著孩子。

有能力的父母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快速成長起來,以達到領先別人的目的,幾乎會逼自己變成一個教育專家。琴、棋、書、畫的熏陶教育,音、體、美的素質教育,語、數、外的輔導教育,加上近些年發展起來的細分市場品牌教育,父母,用課外輔導班給孩子憧憬著未來,在美好的憧憬中,粗暴的給孩子規劃著人生,甚至完全取代孩子替孩子做主。

父母不再是單純的父母,更像一名老師、一位教練。孩子周圍充滿了各種學習的氣氛,成為一個學習的工具,甚至不允許孩子有抱怨,不允許孩子喊累,因為班裡的第一名都在不斷地學習,你有什麼理由不學習。學生就應該以學習為中心、以學習為己任,學生時代學習不好一切都為零。這些似乎很有道理的道理,勉勵著家長,鼓勵著孩子。「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理論支撐,孩子可以不會疊被、不會洗碗,可以不會整理自己的衣物和書桌,甚至剝奪孩子想做家務的權利,只為了省下時間來學習。父母因為工作忙的時候,把孩子交給自己的老人或者是保姆看護。父母偶爾有點時間,就進行補償式陪伴,因為內心覺得愧疚,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失去原則和引導,對孩子過分滿足和憐憫,一切聽從孩子的指揮,久而久之導致孩子的心理變化,變得撒嬌、任性和無理哭鬧,甚至會出現霸權主義。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環境教育蕩然無存,挫折教育更無從說起,最終導致孩子在困難面前失去挑戰的信心,對陌生的環境無法適應甚至選擇逃避,從而引發一系列不良反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生活成長的環境。我們不去高談闊論當今社會環境和教育體制,我們捫心自問,作為父母我們給予了孩子什麼?我們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們不能只注重結果,看重分數和名次。這種評價方式既不符合自然規律,又忽視過程教育,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剝奪孩子成長的權利,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誤認識:只要學習好,其他的都無謂。結果,學習未必優秀,其他方面也表現平庸。

我們應該給予孩子強健的體魄,健康的心理,幸福的家庭,孩子才會擁有學習的熱情,生活的信念,積極向上的進取心。我們不再簡單把孩子進行橫向比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著眼自己的孩子,縱向比較,相信大多數孩子是不斷進步的,是螺旋式成長的。

我們要懂得選擇,不是所有好的東西都適合自己的孩子,我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好的東西都讓孩子去學習,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孩子的承載力也是有限的。父母應該在自己孩子成長的不同時期,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東西進行學習,或者是對自己的孩子切實有意義的東西學習。有的適合低齡學習,有的適合嘗試性接觸,有的適合終身學習,我們作為父母應該正確認識,坦然面對。

給孩子一個公正的環境,還孩子一個幸福的童真。我們應該允許孩子犯一些錯誤,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多採用鼓勵教育和肯定教育,結合著批評教育,以情感教育和陪伴教育加以輔助,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在學習中進步,逐漸養成一個個良好的習慣,充滿自信的面對一切,真正成長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本期作者:馮秀偉

七十年代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

從小學就連續擔任班幹部,直至學生會主席

兩個孩子的父親

一個男孩,一個女孩

幼兒園就讀青島市實驗幼兒園

小學就讀青島市實驗小學

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受到感染和啟發

現專心從事教育事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肺魚思維小魚數學 的精彩文章:

TAG:肺魚思維小魚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