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吟低唱詩意濃,居易故里觸心靈!
今天下午,由中共新鄭市委、新鄭市人民政府、鄭州人民廣播電台主辦的「聽見·居易故里」音樂詩會在居易故里舉行。讓我們一起在詩句中重溫經典,走進偉大詩人白居易的詩歌世界。
△鄭州新聞廣播主持人史俊、曉君主持本場詩會
《"聽見居易故里」音樂詩會》共分為聽韻、聽風、聽雨、聽魔四個篇章,國內、省內知名朗誦藝術家以及新聞廣播的主持人們現場朗誦《琵琶行》、《長恨歌》、《賦得古原草送別》、《大林寺桃花》、《錢塘湖春行》、《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後》、《賣炭翁》、《長相思》、《夜雨》、《暮江吟》、《望月有感》、《花非花》、《問劉十九》等白居易廣為流傳的詩詞佳作,並由白居易的詩詞引申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開花》、《春天,遂想起》、《雨巷》、《致橡樹》、《詩行里的中原》等6首與每個章節主題相關的現代詩。由古至今,充分展示了詩歌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獨特魅力。
第一篇章 聽韻
一千多年前,一個家族遷到了河南新鄭,由此誕生出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從地緣關係上的「無問西東」,「史家不幸詩家興」,在中小公卿大夫家庭生活的白居易,他的成長伴隨著藩鎮割據、親人相繼離世等顛沛辛酸,逐漸進入到了詩歌創作的黃金期。
《賦得古原草送別》
表演者:東郭寺小學學生
《大林寺桃花》、《錢塘湖春行》
朗誦者:大龍、王璐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作者:海子 朗誦者:馬如瀟
《開花》
作者:西川 朗誦者:毛利國
第二篇章 聽風
在白居易看來,詩歌必須真實可信,又淺顯易懂,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曲新詞」也就是詩與樂相結合的特點,「直而切」、「質而徑」、「順而肆」,從而成為美好的樂章。白居易的意識是潔凈的,他的詩歌的世界飽含著睿智的哲學與信仰的閃光,追尋內心的低語和對現世循序漸進的感悟。「非求宮律高,不務文字奇。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
《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後》
朗誦者:吳楠
《賣炭翁》
朗誦者:彌亞牛
華夏古樂團演奏《問渡》
《春天,遂想起》
作者:余光中 朗誦者:連續
第三篇章 聽雨
在白居易生活的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盛唐的恢弘壯闊之氣不復存在,被弱化、被摧殘的民眾,成為經史子集激蕩的內心中的咸澀一嘆,更是千古的遺恨。白居易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經歷著自己人生命運的坎坷和家人離亂的憂傷。
《長相思》、《長相思·汴水流》、《夜雨》、《暮江吟》
朗誦者:程鷹、陳婧 吟唱:穆文俊 演奏:華夏古樂團
《琵琶行》
作者:白居易
朗誦者:國內著名朗誦藝術家瞿弦和
《雨巷》
作者:戴望舒 朗誦者:張澎
《致橡樹》
作者:舒婷 朗誦者:曉君
第四篇章 聽魔
詩人寫花寫草、寫歷史、寫江南、寫長安、寫庶民,他有過反諷的哀嘆,有過傷感的閑適,有過對仗的音畫,有過宏大的敘述,有過通俗的編寫,在文字里的「獨善」成為了淡泊的平和與閑逸的情致。正是這種詩歌寫作手法的多樣化,使他無事不成詩,被後人稱為「詩魔」。
《望月有感》、《花非花》、《問劉十九》
朗誦者:劉陽、吳楠
《長恨歌》
作者:白居易 朗誦者:於同雲
《詩行里的中原》
朗誦者:於同雲、彌亞牛、連續、劉陽、馬如瀟、吳楠、艷楠、王璐
本次詩會通過頭條號進行現場視頻直播
本次詩會的錄音將於3月10日下午四點
在FM98.6鄭州新聞廣播中播出,歡迎鎖定收聽!
對於藝術與文學的追求,對於詩歌與詩人的尊重,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個民族重要的文化磁場,一場壯闊的世界潮流,一個廣泛為大家所追逐的趨勢。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活動通過對詩文的演繹,復現出一個真實、生動的詩人形象,在詩歌的國度里,再次聽見白居易在故里的詩歌。
據了解,本次活動是紀念白居易誕辰1246周年系列活動之一,3月9日將繼續舉辦——《白居易詩歌文化品鑒會》。屆時FM98.6鄭州新聞廣播將繼續進行現場視頻直播,同時品鑒會錄音將於3月11日下午四點在鄭州新聞廣播播出。
主辦單位:中共新鄭市委
新鄭市人民政府
鄭州人民廣播電台
承辦單位:中共新鄭市委宣傳部
鄭州新聞廣播
新鄭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新鄭市教育體育局
新鄭市公安局
新鄭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新鄭市城關鄉人民政府
新鄭市詩詞學會
協辦單位:中原華信集團
新鄭碧桂園
微信編輯:彭程


※此人姓名曾被名人取笑,但他創作的長詩,偉人默寫都遺漏了六行
※千年前白居易在蘇州修了一條路,現成了最繁華的街道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