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音容劫》:鬼派武俠第一人陳青雲,漂泊半生回故里名動家鄉

《音容劫》:鬼派武俠第一人陳青雲,漂泊半生回故里名動家鄉

《音容劫》:鬼派武俠第一人陳青雲,漂泊半生回故里名動家鄉

《音容劫》之「鬼琴魔音」是武俠大家陳青雲早期作品;

每當子夜,天台山「天台別院」隔澗相對的接雲峰頂,便飄傳出一縷琴韻,凡是聽到那琴聲的人,無不被琴聲所迷,隨著韻律的變幻而生不同的反應!

十年來,風雨無間,子時一到,琴音便悠然傳出。但那古怪的琴聲似乎一成不變的在彈奏著一個曲調,永不更改!琴聲中交織著愛、恨、怨、仇、憤怒、哀傷……

無數的黑白道高手,想揭開這鬼琴之謎,冒著奇險,攀登危峰,但僅及峰腰,便被那琴聲震散了全部功力,一個個狼狽而返!十年來,沒有一個人能登上峰頂,因為沒有人能抵拒得了那神秘而恐怖的琴音……

在當今武俠小說界,陳青雲是不容忽視的存在,作品之多,流傳之廣,也是幾乎無人能敵,據說他的作品有幾百部,真是筆耕不輟的勞模。好多人對於陳青雲的小說有很大的誤解,幾乎一談邪門,陰森恐怖就想起陳青雲。一方面原因是陳青雲開始出名確寫復仇類,並且情節及景色描寫恐怖,打鬥很激烈。大家幾乎只讀過這類小說以致形成一種誤解;其二就是好多人不了解甚至沒有讀過陳老的小說,然後跟著別人說。然而真正讀多了陳老的小說會發現陳老好多作品並非「鬼派」風格的,而且不在少數。對於陳老的小說,不知何因轉型後的名氣好像降低了,可以從後期作品名氣平平看出。其實個人感覺後期作品水平更高了。漸漸擺脫了「鬼派」的寫作風格。

之所以沒有古龍金庸這樣的名氣,在於陳書的層次結構並不好,在人物的安排上往往不注意鋪襯,讀來常有生硬的感覺,不過陳倒是善用氣氛渲染和煽情來掩蓋,往往使讀者忽略了銜接。陳駁架長篇的能力有限,故其作品篇幅都不長,注重於短篇的格局利用和伏筆的聯結,效率極高,雖然並不精緻,卻富於流暢度,又陳青雲寫作台詞的能力也十分強大,善於利用台詞營造氣氛。

陳青雲排行老大,其餘兄弟幾人,全由母親一手帶大,他們的母親20歲的時候產下陳青雲,一直等到83歲,才終於盼到長子歸來。家中人幾十年一直在尋找這個長子的下落,開始以為他在越南,不知道1953年他就到了台灣的高雄,從此在台灣定居,娶妻生子,成為無數兩岸分居的悲劇之一。當年陳青雲是通過美國的一個朋友才和家中取得聯繫,之後費盡周折,花甲之年的陳青雲先生才能從台灣趕過來,轉了幾次車之後才回到家中,一進門便跪在地上大哭,當時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

在和陳青雲失去聯繫的幾十年里,陳青雲的母親一直焚香禱告,祈求能保佑她兒子平安歸來。而就在陳青雲先生回家後的第二年,他的母親便去世了。

陳青雲的名字在雲龍縣家喻戶曉,都因那次他衣錦還鄉。雲龍縣的人都知道他們這裡出了一個揚名海外的武俠作家。最有意思的是,他們其實很早就看過陳青雲的小說,只是不知道這個鼎鼎大名的作家就是他們生死未卜的大哥;

恢復了聯繫之後,陳青雲也從未提起自己的寫作,直到後來將要返鄉之時,他才不經意地提到,那個寫武俠的陳青雲就是自己,眾人聞之都感嘆世事奇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猴票》設計者大畫家黃永玉:我這樣的老頑童活法,你們可玩不起
嚴歌苓小說《赴宴者》描述了一個混吃混喝的假記者,我們看到的卻是悲涼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