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夏侯惇身為大將,卻屢戰屢敗,為何依舊能夠身居高位?原因很簡單

夏侯惇身為大將,卻屢戰屢敗,為何依舊能夠身居高位?原因很簡單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166期 文/無常奉天玉)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得不承認,曹操是一個求賢若渴,且非常有知人之明的梟雄。他一生三度發布求賢令,並提出了「唯才是舉」的觀點,而被他委以重任的人,也皆為大才,例如其第一謀士荀彧,提出了「迎奉天子,以令不臣」的規劃,謀主荀攸,雖為人低調,一生卻獻十二奇策;大將曹仁,能阻拒周瑜一年之久;徐晃能擊穿關羽包圍圈,長驅直入;樂進能大敗關羽,斬殺淳于瓊,等等。然而在他的陣營中,有一個人卻是例外——作為一個武將,此人用兵能力極差,幾乎屢戰屢敗,卻成為了曹魏軍方的第一人。這個人是誰呢?他又為何能夠被委以重任呢?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曹操的老鄉,夏侯家族名將中的第一人,夏侯惇。夏侯惇,字元讓,是曹魏陣營的元老。最初,曹操行奮武將軍,他為曹操擔任司馬,地位僅次於曹操;之後,隨著曹操勢力的不斷壯大,他的地位也一路升遷,到了曹操被封為魏王的時候,他官至前將軍,是曹操能夠分封的,官將中最高職位,曹丕稱帝之後,他則被拜為大將軍,是一個政權中武將的最高官職。由此,他在曹魏軍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若他用兵如神,或頗有戰功,那也沒什麼值得驚嘆的,畢竟關羽被劉備拜為前將軍,從來沒有人質疑。可是夏侯惇的用兵能力,實在不值一提——公元194年,曹操東征徐州,他率兵留守,不但丟了濮陽等,使曹操的大本營兗州,只餘三縣,自己還遭到了生擒;公元198年,他奉曹操之命,助劉備抵禦呂布,不但大敗,還失了一隻眼睛;公元202年,他奉曹操之命,去抵禦劉備的北上,結果在博望坡遇伏,再次大敗而歸。自此之後,他幾乎再無單獨領兵,獨當一面的機會。可是他在曹魏軍中的地位,卻一直沒有動搖,這是怎麼回事呢?對此,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夏侯惇頗有資歷,是曹操培養嫡系將領的首選

夏侯惇自從曹操剛剛起兵時,便追隨在了曹操的身邊,其資歷不可謂不深。而且他不但是曹操的老鄉,還與曹操是連襟,即他的妻子是曹操妻子的親妹妹。兩人之間的關係之親密,自然不必多說。作為一個多疑的人,曹操想要培養自己的嫡系將領,除了曹氏宗族之外,夏侯惇自然成了他的首選,因此,夏侯惇的地位,一直沒有動搖。

二、夏侯惇品行高潔且好學,能得曹操認可

想要得到曹操的倚重,僅憑資歷和關係,還是遠遠夠的。雖然曹操提出了「唯才是舉」的口號,但是他本人提倡節儉,對貪婪之人,沒有太大的好感。夏侯惇的性格,正好迎合了他的喜好,《三國志》記載:「(夏侯惇)性清儉,有餘財輒以分施,不足資之於官,不治產業。」意思是說,夏侯惇只要有餘財,就分賞給眾人,自己過的極為節儉,沒有置辦任何產業。除此之外,夏侯惇還有一點,令曹操非常欣賞,那就是好學。據記載,他雖然長年在軍營之中,但是謙虛好學,經常親自迎師受業。曹操重用他,或許既有個人喜好的緣故,也有為眾人樹立榜樣的考慮。

三、夏侯惇的忠義令曹操感動

眾所周知,曹操終其一生都未稱帝,直到他去世,大漢王朝還在苟延殘喘,因此當時接受大漢的官職封賞,還是較為尊貴的。曹操稱魏王之後,將眾人都封為了魏臣,只保留了夏侯惇的漢官職位,結果夏侯惇主動上書,請求改任魏官,曹操說不想讓他屈就,他也不肯罷休,只是固執的請求,只做曹操的屬下。最終曹操未能拗過他,將他封為了魏前將軍。這等忠義,實為難得,人非草木,曹操又如何不感動呢?而且通過此事,我們不難想像他一直以來的表現,面對這樣一個忠誠了一生的人,曹操又怎麼可能薄待他呢?

四、夏侯惇頗有能力

當然了,如果夏侯惇僅是一個草包,就算他具備了上面的一切條件,曹操也不可能把他擺在如此高的位置上,否則很難服眾。雖然夏侯惇的用兵能力較弱,在戰場上取得的功績實在有限,但是他的確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他的擅長之處,是穩固後方。夏侯惇為曹操治理後方的時候,遇到了大旱,很可能引發饑荒,於是他親率士兵和百姓,截斷了太壽河水,使民田得到了灌溉,避免了民不聊生的慘狀。這僅是他留守後方時,功績中的一件,不過其能力得到了足夠的彰顯。既然他有這等能力傍身,曹操又怎會不重用他呢?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夏侯惇幾乎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卻能穩居曹魏軍方最高的位置,既與他的資歷有關,也有他的品行,他的忠義有關,除此之外,他的能力卓越則是其中的關鍵。他一生的表現,他所做的事情,曹操都看在了眼中,這是一段難得的君臣佳話。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軍軍服上的的「兵」和「勇」,有什麼特殊含義?真相令人咂舌
曹操麾下毫無存在感的良將,勇能嚇得孫權喪膽,武能擊敗關羽

TAG:一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