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不喜歡《騎單車的人》

我不喜歡《騎單車的人》

歡迎來到胃口的雜貨店

今天是我們認識的第64天

命運交響曲

 單曲 

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 

00:00/07:19

「你是個啞巴? 不,可我還能說什麼呢」

「從你的未來里我看到財富」

「只有精神麻痹無藥可救」

影視概論01 《騎單車的人》 伊朗 莫森·瑪克瑪爾巴夫 2018年3月6日 上午

在影片放映之前:

老師說要讓我們欣賞一部很「難看」的電影,名字叫做《騎單車的人》。

如果我之前或多或少了解一點電影,知道二十世紀末的作品就能夠達到這樣水平的話,我也許能早點明白所謂「難看」並不是指拙劣的拍攝技術或是無聊冗餘的情節設置,反而欽佩前輩作品中傳遞的深厚家國背景和直擊靈魂的人生哲思——雖然這並不能改變我對於悲劇的執著看法。

觀影之後的n個小時:

在得知一定要寫觀後感的時候,我腦海里閃過無數支離破碎的詞語,譬如戰爭,譬如階級,譬如錢權,譬如絕望,譬如未來......好像沒有一個詞語能夠輕而易舉概括一場長達95分鐘的影視作品——而且是一部悲劇作品。

關於悲劇,作為一種戲劇體裁,最大的功能是「以悲慘的結局,來揭示生活中的罪惡,從而激起觀眾的悲憤及崇敬,達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描述人生最痛苦的三件事莫過於「少年喪父,中年喪偶,老年喪子」;魯迅先生對悲劇下過定義:悲劇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偉大的文學家莎士比亞也曾說過真正的悲劇不是失去,而是在幸福就要到達時失去......

就影片內容來說,符合以上所有說法。以車手終成行屍走肉為悲慘,將人命視如草芥為罪惡,世態炎涼看客叢生為悲憤,配偶惡疾纏身為痛苦,摧殘健康心志為毀滅,冷水和巴掌無法停止人生絕望為失去——然而一部優秀的悲劇,帶給了我長期陰鬱的心情和無用而泛濫的同情——或許還提高了我的思想情操罷。除痛之外,再無其他。

這就是我不會把它推薦給任何年輕人,也不會再去看第二遍的原因,這並不影響偉大作品的偉大,也無關經典影像的經典,只是還需要拚命奮鬥才能脫身平庸的年輕一代,還不太願意也堅決不能夠跳出「苦難是一筆財富」的雞湯圈套,總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壓制人們習慣性絕望的心理傾向。

我們向以苦中作樂來支撐艱難歲月,而對於因此付出的犧牲集體選擇性遺忘,並彼此心照不宣——君子成人之美,何必掀開太陽照不到的陰暗濕地,刨出白花花的骸骨嚎啕大哭涕泗橫流——那是我們親手埋葬的啊。

因此我的真實感受是,不喜悲劇,致敬悲劇。

致敬《騎單車的人》,致敬莫森·瑪克瑪爾巴夫。

歡迎來稿,長期接受優秀稿件和圖片投稿。

我是胃口,雜貨店的年輕老夥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胃口雜貨店 的精彩文章:

TAG:胃口雜貨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