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這個戰爭影視劇最直接的硬傷 觀眾都忽略了 演員自己也不知道

這個戰爭影視劇最直接的硬傷 觀眾都忽略了 演員自己也不知道

原標題:這個戰爭影視劇最直接的硬傷 觀眾都忽略了 演員自己也不知道


一說起抗戰劇,大家老是吐槽那些穿越的裝備、腦補的戰術。但這些並不是它最出格的,那些對於人物的刻畫才是它真正的硬傷;說的通俗點,就是裡面的鬼子不像鬼子、八路不像八路,打仗不像打仗,投降也不想投降。最讓人感到無奈的是,連裡面的偽軍和漢奸,也跟真實歷史裡的形象大相徑庭。那場傷亡慘重卻彪炳史冊的自立之戰,是任何人都不能詆毀和戲謔的。


對於當時的中國抗日軍隊而言,擺在面前最為嚴重的問題便是吃飯。多了不說,就是一個連隊的伙食也足夠令人頭疼:一百多號人的口糧放在當時中國的那個地方都不是小數目,除了一些大地主家裡有足夠的糧食外,大多數的中國農民填飽肚子還得靠代食品(例如槐子兒、觀音土、榆樹皮),更別提為抗日部隊提供足夠的糧食了。所以說電視上白白胖胖的八路軍基本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就是存在,也八成是打入我軍內部的特務。


最令人驚奇的還得數那些皮膚保養得當、滿面紅潤的女八路軍。那白皙的膚色、紅潤的面龐總是給人一種老百姓家的驢和豬都被她們偷走去熬膠原蛋白了的錯覺。尤其是那苗條高挑的身材總是讓人懷疑一百多斤的糧食擔子她們能不能挑得起來?要知道,當時的女八路可是各個能挑擔子、跟敵人拿著刺刀拚命的主兒。就是那些拿著快板、穿梭於行軍縱隊前後的文工團員也都不是群嬌滴滴只懂得談情說愛的小姑娘啊……



好,你說當時八路軍生活困難、現在生活好找不到那麼多營養不良的人。那你找一群身高180以上的大漢演日本鬼子是什麼個情況?對,當年日本鬼子是身體強壯,可身高超過180就有點扯了吧?當年歐美軍人的身高也就175上下,你整出一堆這麼大個兒的莫非是傳說中的"蒙古太君"?而且,鬼子裡面的那些"女鬼子"又是玩意兒?導演麻煩你有點常識好么?抗戰時鬼子沒有女兵的……


在抗戰劇里,漢奸那種油頭粉面、狐假虎威的感覺倒是真有點拍出來了。可是——那個漢奸的打扮有時候有點太統一了:各個都是黑布夾衣、寬沿禮帽,還得再戴一副墨鏡。殊不知這身打扮在根據地附近落了單的話有可能被兒童團的小朋友把槍給下了不說,還得被收拾一頓。不過各類角色里,相似度最高的應該算漢奸這個群體。畢竟這個角色,大多數抗戰劇導演都是由親身體會的,要不然也不會那麼有感悟不是?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同理,人民創造的偉大歷史也應當反映人民的真實生活。在創作中脫離了歷史實際的演繹實際上是對那段浴血抗爭史的褻瀆,畢竟是先輩們在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里犧牲了自己的青春、熱血、愛情甚至生命才換來了我們享受它的權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彩派 的精彩文章:

宣傳片看出殲16還不入空軍法眼 一天生差距讓他難以比肩蘇35
在俄羅斯 人們是這樣紀念戰鬥英雄的

TAG:迷彩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