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國殺」變「三結義」:音樂平台競爭由粗放式轉向精細化

「三國殺」變「三結義」:音樂平台競爭由粗放式轉向精細化

音樂版權護城河已然瓦解,但真正的競爭才剛剛開啟。

近日,隨著網易雲音樂宣布與阿里音樂達成了版權互授合作,獲得了滾石、S.M、BMG三家優質音樂版權。至此,三大音樂平台之間以版權作為的競爭籌碼的抗衡正式宣告結束。

這場版權「三國殺」戰役在去年下半年達到頂峰,彼時,騰訊音樂暫停部分音樂版權授權給網易雲音樂,導致網易雲音樂平台大量主流歌曲變成「灰色」不可收聽狀態。也就是這一事件,直接驚動了國家版權局,隨後在國家版權局的協調下,先是去年9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和阿里音樂宣布進行版權共享,今年2月初,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握手嚴格,達成版權合作協議,加上此次網易雲音樂與阿里音樂的版權合作,在線音樂平台的版權「三國殺」已然變成「三結義」,巨頭間的版權城牆徹底瓦解。

當然,這個版權護城河的瓦解僅限於三巨頭之間,90%的市場也將被這三巨頭瓜分,其他音樂平台剩下的機會渺茫,或勉強維持,或在成為一個小眾音樂品類愛好者聚集地、大多數的都將面臨倒閉的結局。

那麼三巨頭是否就此相安無事了呢?顯然不是,真正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此前的版權競爭只是行業初期技術含量很低的競爭,競爭的關鍵在於誰拿到了版權,比拼的是資金和資源,屬於粗放式競爭。而下一步巨頭間的競爭將是一場精細化競爭。

在音樂平台的內容高度同質化情況下,誰最善於做增量、給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誰就能在下半場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

文娛財經認為,平台精細化競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內容增量,雖然各大平台對存量音樂版權已經共享,但是新歌方面還是可以做出一定的差異化,目前三大音樂平台都在扶持原創音樂人,打造自己的原創音樂內容,例如騰訊音樂近期就與索尼音樂合作打造新的音樂廠牌,希望在內容上儘可能打造出一些差異化。

其次,打造音樂社群,拓展粉絲經濟。平台為了更好留住用戶,將為音樂愛好者構建互動社群,一方面留住了用戶,另一方面也帶來大量流量。以網易雲音樂為例,通過構建社群,四億用戶累計產生了樂評有四億條,用戶自主創建的歌單也達到了四億個,平台每日分享音樂超過五百萬次……這些有社群帶來的流量給網易雲音樂提供了變現的基礎。同時,在線音樂平台也將逐步深入線下音樂活動,諸如舉辦歌星見面會、演唱會等,為粉絲提供更深層次服務。

最後,深挖音樂場景。場景則是用戶使用音樂的方式。聽音樂無需持續集中注意力,因而可以融合到諸多生活場景里,吃飯、運動、聚會、工作等一系列場景均是音樂平台切入的對象,一旦掌控了更多場景,便意味著更多商業變現的可能。

餐廳吃飯,一個人跑步,游泳,睡前,早上起來,上班的路上,中午午休,任何一個場景都可以跟音樂產生很大的關係」。而有了更多的場景,便意味著更多商業變現的可能。網易雲音樂副總裁丁博就曾表示:「有了場景,資源方就會投入我們的場景跟我們合作,他們的作品在這兒能夠實現更多的商業進程,更多的藝人合作、更多的合作夥伴,更多的優質廣告主也就紛至沓來。

可以看出,這一系列舉措本質上都是為了為平台用戶提供更好的音樂體驗,而背後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發展用戶付費模式通過挖掘更豐富的用戶付費場景和方式,提升用戶付費轉化率和金額。雖然用戶付費大潮已經開啟,但音樂平台需要提供足夠精細化服務才能讓用戶心甘情願掏錢,這才是真正有技術含量的競爭,版權共享下看似一片和諧的氛圍,事實上,競爭才剛剛開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娛財經 的精彩文章:

TAG:文娛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