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郫都區古城鎮現漢代300萬平方米的鄉級聚落遺址蹤跡!

郫都區古城鎮現漢代300萬平方米的鄉級聚落遺址蹤跡!

原標題:郫都區古城鎮現漢代300萬平方米的鄉級聚落遺址蹤跡!



四川地區


最早有明確文字記載的鄉一級聚落


1996年,郫都古城遺址的發現,證實了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郫都古城已成為當時古蜀人重要的中心聚落之一。近日,成都市考古研究院傳出消息,該院聯合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對郫都區古城鎮指路村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出現階段性進展


此次發掘遺址經研究表明與4500年前的郫都區古城並無直接聯繫,聚落的面積約300萬平方米,比寶墩時期郫都區的古城大了10倍。郫都區古城鎮指路村遺址現場主要負責人楊波介紹說,「該遺址的發現將為研究成都漢代基層聚落提供不可多得的新資料,彌補了成都發現同時期墓葬多但居住址缺乏的遺憾。」值得一提的是,考古工作人員在遺址的一處水井當中發現刻有「X子鄉」字樣的雙耳罐殘片,確切地表示了該遺址的性質為鄉一級的聚落,這也是四川地區最早有明確文字記載的鄉一級聚落。


房屋遺存巴蜀和漢文化風格雜存


考古發掘顯示,該遺址主要經歷了兩次聚落變化,一次是從戰國晚期到西漢,另一次是東漢時期。自東漢以後,該遺址絕少有人居住,僅僅發現了零星的唐宋遺存。遺址上的漢代房址、窯址、水井及部分灰溝保存良好,結構清楚。出土器物豐富、種類多樣。楊波介紹說,遺址上發掘出土的陶罐、陶瓮、斧型鼎帶有明顯的巴蜀文化印記。遺址上發現的瓮棺,則體現了典型的關中秦人的喪葬風俗,屬於漢文化。其大量保存完好的干欄式建築及基槽式建築也分屬巴蜀與漢文化。



楊波介紹說:「戰國晚期到秦漢時期,正是蜀地巴蜀文化向漢文化的轉型期。此次發掘的房屋建築方式差異明顯,反映了成都人的居住方式向漢文化變遷的過程,也為四川地區漢代居住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可能居住的是貴族



遺址上,一條由鵝卵石鋪設而成的道路尤其顯眼。這條寬約4米漢代的道路主幹自東北延伸至西南,兩側分別有排水溝。工作人員推測,這應該是進出聚落的主要通道。此外,考古工作人員還在路邊發現了一枚直徑五六厘米的青銅蓋弓帽。蓋弓帽就是古代車上的零件,系裝套在車蓋弓骨的末端。由此可以推測它的主人有一定身份,這片聚落很可能居住著顯貴之人



在此次出土的一個雙耳陶罐殘片上,出現了「X子鄉」字樣。楊波介紹到,此前四川考古發現中,有明確文字記載的鄉一級聚落單位的實物材料是唐宋時期。放眼全國,這次的發現也十分罕見。「大約在秦漢時期,統治者就劃分了鄉亭里制。古代貴族封爵位有公侯伯子男,陶片上刻的『子』字也可能是身份的象徵。經過科學考古發掘且保存完好的漢代遺址在全國都很少,尤其是確切表明了鄉一級基層聚落的更十分稀少。」楊波表示,接下來,他們還將進一步分析這片遺址的興衰變化,以及它與其他地區的聯繫。

(圖文綜合《成都日報》《成都商報》)


-END-


主編/ 劉濤 責編/ 薛佳明 校對/ 梁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成都 的精彩文章:

好戲不斷 文化熱潮讓你提前過節

TAG:文化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