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古至夏商周三代——夏王朝特徵簡述

上古至夏商周三代——夏王朝特徵簡述

前文已經對夏王朝(或稱先商王朝)對存在與否進行了明確闡述,那麼現在讓我們對這個王朝深入了解下。

夏王朝,歷史對其定位是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也是世襲君主專制的開端。生產力水平提高,造成社會分工和階級分化,產生剝削,最終形成奴隸制,這是歷史必然。啟繼承大禹的部落聯盟首領,破壞禪讓改為世襲,開啟君主專制——家天下的政治制度。以上兩點,算是夏王朝最為人銘記的象徵。同時,也因為夏王朝,生活在中國廣袤大地上的人民開始自稱為「夏」「諸夏」,直至周王朝自稱「華夏」,以別與周邊蠻夷戎狄,民族意識開始覺醒,華夏各族開始融合。

但是,寫夏王朝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對我而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夏王朝不僅對於我個人,可以說對全體國人來說都是很陌生的,因為夏代有以下三個特徵。

首先,從時間上,由於歷史久遠,史料缺乏,且有時相互矛盾,對夏王朝對探尋存在巨大困難。

夏王朝傳14代17王,歷時約500年。這個「約」字要特彆強調下,因為有關夏王朝各種文獻中,紀年相互衝突,所以夏王朝具體存在時間不能確定。很多人都應該記得,初中歷史書中描述——公元前841年,「國人暴動」驅逐橫徵暴斂,壓迫民眾的周厲王,推舉周公、召公聯合執政,史稱「共和元年」,這是中國歷史有明確紀年的開始。但必須指出,並不是共和元年之前沒有紀年,而且各種文獻略有衝突,不能確定紀年準確性。世紀之交,國家啟動夏商周斷代工程,集中國內專家和資源,也只能確定夏王朝大致開始於公元前2070年左右,結束於公元前1600年左右。同時,夏代帝王世系明確,但也無權威準確年份。僅從紀年上就可以看出,由於時間久遠、文獻流失,對夏王朝研究造成很大影響。

夏王朝歷代帝王:

禹、啟、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發、桀

公元前2070—前1600年

其次,從途徑上,對夏王朝的了解多來源於古代文獻記載,不能和現有考古出土文物進行相互印證,造成錯位,給研究造成很大困難。

舉個例子,我們去博物館,看到展示的明永宣青花、唐三彩、秦兵馬俑、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直至商代青銅器,大家都能清楚知道文物的朝代和歸屬。但是夏代做不到這一點,商代之前出土的文物,無論二里頭還是龍山文化,因為文物上缺乏銘文等信息,不能確定其歸屬人及年代,同時不能與文獻記載嚴格相符。造成先商時期很多古迹發掘出的文物都不冠以朝代,只能冠以地名。下圖兩件文物就很典型,雖然基本確定所在年份為夏王朝存續期間,但仍以地名冠名。

二里頭青銅酒器

龍山蛋殼高柄杯

最後,從範圍上,夏王朝所能影響的地域可能非常有限,對諸多方國的控制力不明,很可能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弱勢的天下共主,方國部落之間文化不盡相同,由此造成相關時期考古成果的出土並不能對夏王朝研究有直接促進作用。

夏王朝是城邦聯盟到封建國家的過渡期,因此沒有明確的疆域。歷史上明確的疆域概念戰國時方才產生,之前都為城邦據點式諸侯方國模式。夏王朝勢力範圍以今河南西部為中心,西至山西南部,東到河南、山東、河北三省交界,南至湖北,北至河北,勢力和影響主要在黃河流域並輻射至長江流域。

但勢力範圍並不是夏王朝直轄,而是夏與其他方國勢力範圍的集合,或者可以說是方國聯盟勢力範圍總和。方國是部落發展而來的城邦,它們與夏王朝的關係很多就像是宗主國與朝貢國一樣。夏王朝很可能是憑藉大禹的治水功績和征戰四方建立起來的方國聯盟,而夏就是方國中的老大。

方國位於夏王朝核心區域以外,不受直接管轄,可以理解為完全獨立。但與宗主國和朝貢國不同的是,一些較大的方國可能已經建立了較完善的國家組織,其實力和規模很有可能與夏王朝相當甚於過之,這也造成夏王朝前期政治動蕩對局面。下圖很好的體現了夏王朝的勢力範圍。

夏王朝勢力範圍及周邊形式

綜上所述,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孕育出的第一個專制國家,保留大量部落聯盟遺存,可以說是一個半成品國家形態,是華夏先民邁向民族融合、國家統一的第一步。它值得所有人紀念,也值得花更多力氣研究。願在未來,我們可以揭開這個神秘王朝的面紗!

PS1:夏王朝君主姓「姒」(si),由此看來保留了較多母系社會的痕迹。後來君主以國為氏,所以也可以稱呼夏禹、夏啟。(古代姓氏太過複雜,不展開了)

PS2: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夏王朝特徵,下篇文章具體曆數夏王朝發生的有影響事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所知所思 的精彩文章:

TAG:所知所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