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讓你的生命活成一句逗別人開心的笑話

別讓你的生命活成一句逗別人開心的笑話

上周二,一切和往常一樣。

我吃過早飯,收拾完畢後,對著鏡子咧開嘴,確認牙上沒有夾菜,滿意得用五根指頭在自己頭上摟了兩把。

這一切都被老婆看在眼裡,她乾笑了兩聲呵呵,就把我的包遞過來。

出門,按電梯。

在電梯里,我看到別人手裡的車鑰匙,趕緊把自己包翻開確認自己是否帶車鑰匙。看到鑰匙後算是鬆口氣了,要不然回去又得讓老婆多乾笑兩聲。

陽光似乎把天都曬的更藍了

走到小區大門口的時候,一輛醫院120的急救車,一個急轉彎就開進小區,嚇得我和路邊幾個人趕緊閃到一邊。

我往裡看了看,想必是哪家老人病危,就沒有多留意。

白天正常上班。

我下班的時候,天已經黑了。

車裡播放著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

車頭轉進小區這條街的時候,我隔著前窗玻璃看到小區門口有輛警車,紅藍雙色警燈忽閃忽閃的,特別刺眼。

進了小區,停好車。

回家後,我還沒來得及把包放下,我老婆從廚房急匆匆的跑出來,手裡還攥著炒菜的鏟子。

「老楊,知道嗎?你知道嗎?你知道嗎?」她迫不及待得問。

「哎呦,我知道什麼?急什麼啊?我什麼都不知道,我就知道你現在就跟按下快進鍵一樣有節奏感」我嬉皮笑臉的說。

「你別貧啊,我有正事,今天小區死人了」

「啊?啥?什麼死人啊?死人了?誰啊?啥時候啊?怎麼死的?」我問。

「不認識,說是8號樓的一個業主,就今天早上,說是抑鬱症,大早上,就從樓頂跳下來了」

我突然想起早上那輛開的不太禮貌的救護車,原來並不是哪家老人病危,而是有人自殺。

我正要問怎麼要自殺呢。

有人敲門,是隔壁的王姐。

她一進門就開始說:「你知道今天那個事情嗎?」

「知道,知道啊,知道啊」我媳婦又開啟小霸王復讀機模式了。

然後,兩個人就坐在沙髮長,開始不拉不拉... ...

從他倆的談話整理出這起事件的大概。

8號樓的有兩口子,丈夫前幾年做生意賠的一乾二淨,兩口子經常吵架,樓下也經常聽到家裡叮叮咣咣得摔東西。丈夫自從生意破敗後,整個人變的非常內向,平時不愛跟人說話,遇到鄰居主動招呼也只是禮貌性的笑下。後來,丈夫就在小區門口擺攤賣早餐,勉強維持生機。但就是前幾天東西又被城管收走了,兩口子就又開始大吵大鬧,連街道辦的大媽都過去做調解。

從那以後,大家都以為沒事了,誰知道今天早上丈夫突然就跳樓自殺了。

把王姐送走後,我回來叮囑老婆別議論這種事,不好。

她愣了下,然後點了點頭。

收拾完,我來到陽台上。

樓對面樓層和遠處小區,櫛比鱗次的燈火,像是俄羅斯方塊遊戲不規則的亮著。

每一個亮著燈都是一個家庭,就都會有自己的酸甜苦辣。

也許昨天的現在,那還是一個鮮活的生命,今天就沒了。對於已經去的人,我覺得不管怎麼評論都是冒犯的。每個人的生命都應該受到尊重。只是生命的脆弱也都是一瞬間的事。

人的本能都是恐懼死亡的,就像早上我看到急速駛來的車本能的躲避。連我們那些壓力焦慮情緒也都是恐懼死亡的延伸。每個人原本都有極強的求生慾望,除非是遭遇了那種超越生命的絕望。無數次的沮喪就會累加成絕望,長期的絕望和長期忽視自己的情緒,可能就會催生抑鬱。而抑鬱就會擾亂心智,更有甚者產生通過死亡來尋求解脫的想法。

我們這代人都在經歷時代的變革,各種觀念,各種挑戰,信息過度傳播,行業競爭激烈。幾乎每個人都在默默承受自己的壓力。既然每個人都一樣,我們更沒有必要覺得自己很特殊,既然每個人都一樣懷揣著隱形的孤獨,就更應該學那些正能量的人,讓生命更有價值。

第二天,我去小區門口取快遞的時候。

有幾個帶著孩子的寶媽圍在一起像是在開會,走近的時候,我就聽到幾句。

「什麼自殺啊?聽說是他出軌被老婆發現了!」

「不會吧」

「什麼不會吧,住他們樓下人說的,說的有鼻子有眼的,他老公長的帥,之前有錢的時候,還養過小三呢」

「你也覺得人家帥嗎?」這個寶媽擠眉弄眼的逗剛才說話的寶媽。

... ...

後來就沒有聽清楚了,等我走遠的時候,突然那邊就傳來哄堂大笑的聲音。

我們沒辦法去辨別真正的是非。

不過我那會兒也想假如是我呢,我的身後事會不會也就成為別人的談資而已呢。想到這不免覺得有些恐怖,這個世界有時候無情到讓人汗顏。

這個世界很大,大到我們覺得自己很渺小。自己太渺小,渺小到少了誰都不會有太多人去真正關注。既然如此,我們更應該珍重自己,要活的開心,活的有意義。有意義的生活並不需要我們去做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孝敬父母,照顧家人,好朋友多聚聚。真正過好我們能掌控的今天,而不是去糾結過去,擔心明天。

珍惜自己的生活,就是珍惜生命,別讓自己的生命活成一句逗別人開心的笑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楊新說 的精彩文章:

TAG:老楊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