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下篇:29歲戴威,ofo拿下17.7億救命錢教給你的五件事

下篇:29歲戴威,ofo拿下17.7億救命錢教給你的五件事

就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前兩周,

ofo戴威通過動產抵押的方式獲得了

來自阿里17.7億元的注資。

這被稱為ofo的救命錢。

就算是救命錢,

ofo第一大股東滴滴也還拒絕為阿里股權

投資ofo簽字。

作為ofo的最大機構投資者,滴滴在此之前已經準備另起爐灶,一邊扶持小藍單車,一邊推出自有品牌共享單車,明顯是棄ofo於不顧,但又放不下,畢竟ofo此時的估值給滴滴帶來的投資回報也是很高的。

人生最痛苦的事,不是你賺了很多錢不能花,也不是你想花很多錢賺不到,而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你根本沒得選。

滴滴這般對待ofo源於滴滴內心的恐懼。滴滴擁有ofo25.32%股份,外加兩個董事會席位,還空降了三個嫡親高管到ofo。滴滴的想法是要控制ofo,它的商業版圖中一定要有共享單車這項業務,除了ofo就是摩拜,滴滴也沒得選。

摩拜已經夠讓滴滴感到一些緊張了。2017年10月底的一周,摩拜周活躍用戶量達到了3128萬,滴滴是3064萬。

摩拜還有一個讓滴滴感到害怕的董事長,叫李斌。李斌旗下易車投資的嘀嗒拼車正在正面懟滴滴。你在北京坐計程車,司機冷不丁地就跟你說下一個嘀嗒吧。李斌還與首汽約車合作,在全國主要城市上線了專車業務,直搗滴滴拳頭業務。

蔚來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 李斌

李斌還有一項優勢業務,那就是新能源汽車蔚來汽車。滴滴在新能源汽車上布局晚了一步,打算在2020年前在平台上推廣超過10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加上籌建新能源汽車充換電體系,希望能對李斌構成一定的威脅。但滴滴知道,李斌在行業內的人脈、資源、以及對行業的理解力、執行力,都是不容小覷的。

這種情況下,滴滴急需夯實自己各個板塊的業務能力,強化護城河優勢。本來,滴滴是寄希望於ofo的,整合優勢資源,集中核心力量打擊對手。但是ofo不聽話啊,不僅想自己上線共享租車業務,還計劃併購小藍單車。我們在上篇中完整陳述了ofo戴威這樣做的初衷。可以這樣理解,他在25歲創辦了這家公司,他要做的不是別人手中的一顆棋子,為了獲得足夠的獨立,戴威可以想盡一切辦法,直到沒有辦法。

不要以為滴滴就是那個下棋的人。滴滴之所以感到如此恐懼,因為它也只是一顆棋子。

騰訊是滴滴第一大外部股東,持有10%左右股份。騰訊在2017年對新能源汽車和無人駕駛兩個領域下了重金,投資了特斯拉、威馬汽車,還有蔚來汽車,開發無人駕駛系統。騰訊要提防的對手是阿里和百度。百度的優勢是無人駕駛,阿里的野心更大,不僅發布了汽車操作系統,還投資了新能源汽車小鵬汽車,共享單車永安行低碳、哈羅單車。

滴滴早在去年3月就在美國成立了滴滴美國研究院,重點研究大數據安全和無人駕駛技術。因為滴滴知道,不進則退,如果失去主動權,它就會變成ofo,沒得選。

這種情況下,ofo的走向就變得尤為重要。投資各方都在推動ofo和摩拜合併,一是太燒錢了,二是好的種子太少。但各位大佬又都要絕對控制權,這樣才能加固自身護城河,在更大範圍、更高層面的戰爭中少失城池。

就在各位大佬都自認為穩操勝券時,ofo29歲的當家人戴威選擇了死扛到底。戴威有這樣的底氣和志氣,不做棋子,做下棋的人。

雖然當下的商業競爭,阿里爸爸和騰訊爸爸通過買買買就能把你揣兜里,但戴威為ofo打的這一仗還是讓我們看到,你能爭取的,比你想到的要多,問題在於你怎麼去爭取,妥協還是死扛?你要負責的,也比你想到的要多,問題在於你想為什麼負責,為資本還是為兄弟?

暗戰前,我們獨家對話戴威,現在,我們總結出戴威死扛這一仗教給我們的五件事。

先不要想那麼多

有的創業者,不管是他想幹啥,他想得特別美好,你看我這一干多少人用,怎麼怎麼樣,我的建議是真正你想去創業的話,先不要想那麼多,這事先從零到一,第一個客戶,一百個客戶,一萬個客戶。一萬個用戶你放到社會這個盤子里都看不見的,沒什麼(可)想的。

快,肯定要快

我有100萬人民幣的時候想三年內要投放50萬輛自行車,那需要3億。三年要走300倍的路。真正的速度是我們怎麼理解速度問題。通常的做法,第一是目標設置以及跟它相關的目標回推;第二個是每天的工作中,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完,這個很重要。

我們經常會設定一個,也許是三個月,也許一個月,也許是到十二個月的一個目標。先把目標討論出來,反覆考慮定位合不合理,能不能實現,每個人有自己的意見,定目標,然後我們往回拆。比如說是六個月的目標,我要拆三個月後要到什麼,兩個月後到什麼,一個月後到什麼,今天到什麼,這個是一直堅持做的一件事。

在我們每天的工作上,我們追求每秒鐘都最有效率。比如開會說一件事,只要決定了這邊錢就已經好了,產品、研發、市場就開始做不會說會後我來弄,就是立刻弄,立刻辦,每天每天每天我們都用立刻辦的態度。

強執行力和創新

我執行力非常強,不會等什麼事情別人幫忙,我自己一定找解決辦法,並且這個事情比如說需要十天,十五天,二十天,多久,我會做好規劃。

我自己身上有幾個重要的(特質),我自己覺得還是可以的。第一個就是我執行力很強,我是個比較勤奮的人,確實我覺得很多的結果是,我覺得我努力了,我沒有覺得我多聰明,我覺得我很勤奮。

第二點是我比較有創造力,我總是在想一些新的解決方案。比如說同樣一個問題,可能這麼做也能解決,但通常我還會想,能不能另一種解決辦法這可能我覺得從小我做數學競賽還有物理競賽給了我很多的幫助。我一直很追求創新,希望做的這個事情與眾不同。這一點,或者也叫好奇心。

複雜問題簡單化

更直接找到這個問題的本質,不因為面子的問題去耽誤時間。

比如說一個任務沒完成,那更多是人的問題還是很大的外力、外界因素,這個要判斷的。通常人的問題會轉化成一個外界的原因告訴你。(比如)最近因為下雨,業績不好,老下雨。這種情況下其實你就會很糾結,到底是他的問題還是下雨的問題。人不行立刻就得換,再做也沒有意義。如果確實是一些客觀原因,那你就必須堅定的支持他,雖然短期內沒有拿出應有的成果,但這個可能是個人才。他在這個項目上沒有成績,(可能)是一些很偶然的(因素)。

平衡是最差的選擇

有時候我覺得創業階段平衡是最差的選擇,平衡最後怎麼發展?(決策方面)管理團隊一起商量現在怎麼弄比較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不是令狐沖 的精彩文章:

TAG:我不是令狐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