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牌對決:大國空中博弈正式步入五代機時代

王牌對決:大國空中博弈正式步入五代機時代

自時間進入2018年以來,關於各國第五代戰鬥機(美標)的新聞不斷湧現,頗有令人應接不暇之感。3月5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的F-35B戰機首次在西太地區降落在「黃蜂」號兩棲攻擊艦上,使西太地區正式進入艦載機的隱身時代。

農曆新年之前,2月9日,中國空軍正式宣布殲-20重型隱身戰鬥機開始列裝作戰部隊——這無疑是新年伊始中國空軍帶給國人最為振奮的消息之一。當然,列裝作戰部隊僅僅是殲-20戰機向全面形成作戰能力邁出的重要一步,該機還要再經過一系列錘鍊來完成從雛鷹到戰鷹的轉變。

1月22日,俄羅斯媒體公布了2架空天軍蘇-57重型隱身戰鬥機飛抵敘利亞赫梅米姆空軍基地的視頻,意味著該機很可能將成為繼F-22A之後,第二種投入實戰的第五代戰機,儘管目前該機尚未完成國家試驗。

1月26日,日本航空自衛隊在三澤基地正式列裝首架F-35A隱身戰鬥機。聯繫到近年來日本航空自衛隊老舊的F-15J戰鬥機在東海上空的博弈中面對中國空軍戰機頻頻吃虧的情況,其如此高調的宣布F-35A部署,背後的深層含義不言自明。

這四則消息,一方面意味著美國空軍F-22A「猛禽」戰機終於有了能夠與其匹敵的對手——殲-20和蘇-57,重型隱身戰機之間的對抗與搏殺將從之前的想像成為現實。另一方面,中國周邊也終於出現了部署隱身戰機的鄰國,以及更多的美軍隱身戰機,其對於東亞空中力量對比的影響不可忽視。

第五代戰鬥機應當採用哪種空戰戰術?不同型號的隱身戰鬥機之間如何對抗?顯然,這些問題已經很迫切地擺在了中國空軍的面前。即便是對於已經裝備和使用隱身戰機多年的美國空軍來說,其中的不少問題也同樣是首次遇到。

超音速空戰

從飛行性能上來講,第五代戰鬥機相對於之前的第四代戰鬥機,最大的優勢不僅僅在於近距格鬥機動性能,而是首次擁有了不開加力條件下的超音速巡航能力。這一能力帶給第五代戰鬥機的性能提升並不亞於隱身技術:一方面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抵達和撤離戰區,壓縮了敵方戰機以及防空系統的反應時間,使其難以做出有效攔截;另一方面,不開加力超音速巡航能夠使第五代戰鬥機所配備的各型機載制導武器打擊範圍大大增加,成倍擴大了對敵方重要空中目標的攔截區域。而且,由於渦扇發動機處於不開加力狀態,所以其紅外特徵以及耗油率都比加力狀態降低不少,有利於紅外隱身,並保證滿足作戰需要的飛行半徑。

因此,如此強悍的不開加力超音速巡航能力也就能夠使得第五代戰鬥機在空中交戰階段全程保持超音速飛行狀態,從而將世界空戰由以往的亞音速以及跨音速模式推進到超音速模式。在之前第四代戰鬥機的研發中,受限於航空發動機以及氣動布局技術的發展,主要針對的還是中低空、亞音速/跨音速狀態下的空戰模式,尤其是近距格鬥機動性。但是,隨著第五代戰鬥機的批量服役和投入使用,以高制低、以快制慢將逐步成為空戰主流。

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第五代戰鬥機憑藉自身出色的不開加力超音速巡航能力,再加上優異的隱身性能,可以在全程超音速飛行狀態下向敵方空中目標發動攻擊,並且在後者尚未察覺時便脫離攻擊,直至其被擊落甚至都沒有接敵的機會——這種碾壓式的性能差距將使得第五代戰鬥機與第四代/第三代戰機之間的空戰很容易成為一邊倒的屠殺,而跨代的反制將困難重重且代價高昂。

事實上,無論是在美國空軍「紅旗」多國聯合軍演,還是中國空軍對外報道中提到的「紅劍」-2017體系對抗演習中,以F-22A和殲-20為代表的重型隱身戰鬥機就已經通過自身的表現,展示了第五代戰鬥機可怕的戰鬥力,用以一敵十來形容毫不誇張。在這種情況下,唯一能夠制約第五代戰鬥機擊落敵機記錄的,就只有其自身攜帶的空空導彈數量了。

一個好漢三個幫

對於現代空中作戰來說,早已不再是長機、僚機編組單打獨鬥的時代了。因此,即便是第五代戰鬥機擁有很出色的飛行性能、隱身能力以及高度的信息化能力,也不可能在戰場上獨來獨往而脫離整個空中作戰體系,那樣註定孤掌難鳴。

在這方面,美國空軍就曾經走過彎路。筆者曾在此前的專欄文章中介紹過,美國空軍最初打算採購多達750餘架重型第五代戰鬥機ATF,即後來的F-22A。但是,受多重因素制約,最後F-22A的服役數量只有180餘架,這就註定該機必須要與第四代戰鬥機配合作戰使用。但是,直到必須面對這一現實時,美國空軍才發現F-22A所裝備的專用機載數據鏈無法與其他戰機實現互聯互通,最後不得已才想到了讓F-15戰機掛載專用數據鏈吊艙來彌補。

有了這方面的前車之鑒,再加上技術上的後發優勢,中國空軍殲-20戰機就可以預先做好與其他作戰平台的數據信息互聯互通設計。這樣,只要殲-20戰機交付作戰部隊使用,從一開始就可以完全融入到整個空中作戰體系中。而且,與殲-20戰機一同交付作戰部隊的還有其最好的搭檔,這就是中國空軍官方媒體剛剛高調宣傳的國產最新型雙發重型多用途戰鬥機——殲-16。

正如美國空軍目前為配合F-22A作戰使用的是F-15重型戰鬥機一樣,中國空軍為殲-20選擇的搭檔也是殲-16重型多用途戰鬥機。殲-16雖然從設計定位上來看,屬於第四代改進型戰鬥機,但是其採用的航電設備以及武器系統的技術水平都更接近第五代戰鬥機。比如,該機配備了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大功率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既大幅提升了對空、對陸及對海跟蹤/探測能力,還具備一定的反隱身性能。這樣,殲-16在與殲-20戰機配合作戰使用時,可以先打開機載雷達探測敵方目標,而後者就可以保持電磁靜默,依靠前者提供的信息數據開展行動。

另一方面,殲-16可以利用其自身強大的機載彈藥外掛能力,為殲-20提供額外的火力支援。前面我們提到,第五代戰鬥機為了要保持隱身性能,只能在內部彈艙掛載彈藥,數量相比第四代戰鬥機要少得多。比如,F-22A戰機的標準彈藥掛載配置為2枚近距格鬥空空導彈和6枚中遠距空空導彈,而殲-20戰機從目前公布的圖片來看,為2枚近距格鬥空空導彈和4枚中遠距空空導彈。這樣的空空導彈掛載量要應對高強度、大規模的空中作戰還是有一定的壓力。所以,當殲-16與殲-20配合作戰時,後者也可以在深入接敵過程中扮演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即通過數據信息傳遞給前者,由前者發射中遠距空空導彈打擊目標。如果敵方目標對我方的中遠距空空導彈實施干擾,殲-20還可以適時短暫打開機載雷達,燒穿敵方的干擾信號,引導空空導彈實施打擊。

此外,殲-16與殲-20還能夠採用「引蛇出洞」戰術——當敵方只發現殲-16而未能發現殲-20時,前者可以將敵機引入到後者的伏擊空域,然後兩者配合將敵方擊落。可以說,殲-16與殲-20的搭檔作戰,從某種意義上講等於是為中國空軍打開了一扇通往更先進空戰戰術寶庫的大門,其中蘊含的寶藏可謂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未來,隨著更多更先進航空武器裝備,比如隱身無人機、隱身轟炸機等研製成功和投入服役,中國空軍的空戰體系將更加完整,空戰戰術還將進一步升級。

王牌對王牌

俄羅斯空天軍蘇-57到達敘利亞測試,以及F-35系列戰機進入美日兩國正式部署後,不同國家、不同型號隱身戰鬥機之間的相遇、較量以及摩擦將不可避免。此前,俄羅斯航空設計人員曾經設想過蘇-57遭遇美國F-22或者F-35戰機的可能性,並且有針對性的採取了一些技術手段。比如,蘇-57戰機兩側的前緣襟翼內裝備有專門用於探測隱身目標的L波段相控陣雷達。俄羅斯航空設計人員希望以此來克制F-22或者F-35戰機的隱身性能,即便無法實現精確、連續的探測跟蹤,至少能夠確定美軍隱身戰機的大致方位,再利用蘇-57戰機座艙前方的高性能光電探測裝置發現和追蹤對方的紅外輻射信號。只要能夠實現對敵方隱身戰機持續、穩定的跟蹤,就具備了發動打擊的條件。而俄方人員的這一設想是否能夠奏效,就要看敘利亞戰場的實踐檢驗了。

而對於中日雙方在東海上空的較量來說,未來中國空軍殲-20與日本空中自衛隊F-35A相遇也將是大概率事件。在雙方都擁有完備而先進的空中作戰體系的前提下,不同型號隱身戰機之間的性能有可能會決定最後的勝負。總體來看,殲-20與F-35A隱身性能相當,後者的信息化水平以及戰場態勢感知能力要略勝一籌,而前者的飛行性能更加出色。在這種情況下,哪一方可以揚長避短,就將成為獲勝的關鍵。

(「講武談兵」是由知名軍刊資深編輯黃國志為澎湃防務開設的個人專欄,以客觀嚴謹的態度,輔以活潑精鍊的語言,力圖「破除防務迷霧」,為讀者更好地認識我國與國外在裝備技術上的差距提供參考和借鑒。每周一或二傾情奉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齊木楠雄的第二場災難
從印度經濟增長瓶頸看莫迪改革的方向、挑戰及應對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