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信任你的三個表現

孩子信任你的三個表現

-01- 孩子能夠在你面前表現出各種各樣的情緒

很多父母比較頭疼孩子在自己面前「發脾氣」。但實際上每個人都會有各種情緒,區別只是會不會在某個人面前表現出來而已。

對一般人而言,覺得越親近的人,越容易在他們面前表現情緒。

如果孩子心理感覺和父母貼近,就敢在父母面前表現出各種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憤怒、悲傷、恐懼等等。

證明孩子對於父母相處有絕對的安全感,才會撒嬌。

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現的情緒很少,或者只表現某一類情緒,就預示著親子關係有些問題了。

父母需要注意在日常相處中,自己是否不允許孩子表現出某種情緒,或者當孩子表現某種情緒的時候就打岔。

接納孩子的每一種情緒,如果孩子不知道怎麼描述自己的情緒,可以先幫助他們冷靜,引導協助他們說出來。

-02-孩子受傷或者遇到問題時,首先找你

很多父母以為孩子遇到問題會找大人解決。

其實未必。

孩子會先判斷父母對此事件的反應, 預測可能的後果。所有判斷都是基於孩子過去和父母相處的經驗。只有當孩子覺得會獲得幫助,遇到問題才會第一時間找父母。

如果孩子過去在外面受到傷害找父母求助,而父母採取一味責怪或不管不問的態度,孩子以後可能寧願忍耐痛苦,也不會找父母求助。

家長首先要站在一個公正的立場上,對孩子所遇情況要有個正確認識,傾聽孩子的聲音,第一要素是讓孩子感知父母是信任他愛他保護他的。

了解情況後,是孩子犯錯且認錯態度也很惡劣的,家長先讓自己冷靜下來,不要帶上情緒去教育孩子,讓他明白人無完人,接受批評也很正常。

注意,在批評時要對事不對人,先嚴肅地告訴孩子家長對他所犯的錯誤的感覺,然後默默地望著孩子,最後說,「你是個好孩子,只是所作所為不好」,不要一味的diss他,不要把以前的錯誤翻出來。如果孩子情緒還不穩定,可以緊緊擁抱孩子幫助他冷靜。再引導他認識錯誤和改正錯誤。

-03- 孩子會和你談自己的想法,不擔心你會有什麼反應

如果孩子願意告訴你自己的任何想法,

就說明你們這段親子關係很親密。

有些父母對孩子太過嚴厲,或者對孩子的想法、情緒反應過度,

孩子就會越來越不願和父母說自己的想法。

此外, 孩子也能比較準確感受到父母的心理承受力,如果他們覺得父母不能承受,也不會告訴父母。

現代的父母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忙」,對孩子不聽的催促。早上起床催孩子快點起床、快點吃飯、走快點上班要遲到了;晚上回家催孩子快點寫作業、快點洗澡、快點睡覺。每天都在不聽的催促孩子這樣,催促孩子那樣,卻不曾和孩子有過互動。

要了解孩子的內心,首先你對孩子要有最基本的信任。

不要以「因為我是大人,所以你就要聽我的」口吻和孩子交流。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訴說,讓孩子體會到關愛和溫馨。

可以回憶一下自己當年遇到這樣事情的心理歷程,或換位思考,給出中肯積極的建議和鼓勵,從而讓孩子對父母更加親近與尊敬。

總想「怎樣教育好孩子」,為什麼不常想「怎樣當個好父母」呢?

「做孩子的好父母」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陳陳是一個七歲小女孩的媽媽,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走過一些彎路,也積累了一點經驗。

我希望能在這裡,和更多的父母們從孩子的生理及心理成長的規律及心理需求出發,一起學習和探討應當如何去愛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如何在幫助孩子提高思維能力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又能在與孩子的相處中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責任心。

歡迎大家和我一起探討和解決孩子成長路上的問題~

以下兩種方式可以與陳陳交流,

2.關注公眾號後,在後台輸入想和陳陳說的話,即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陳有話說 的精彩文章:

TAG:陳陳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