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安石《棋》一詩賞析:本圖適興,不慮虧成

王安石《棋》一詩賞析:本圖適興,不慮虧成

【弈客圍棋APP記錄你的圍棋人生】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北宋慶曆年間進士,官至丞相,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哲學上,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於《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棋·莫將戲事擾》是北宋王安石創作的七言絕句,詩以棋寫事,通過對棋的描寫表達出了棋中的人生哲理。王安石精通釋道二家,這首棋詩既有道家的辨證法意味,又有些許禪機。

整體風格清新雋永,體現了一種超然無執洒脫:勝與負,黑與白,乃至於人生的成與敗……

弈客圍棋APP的開屏頁

《棋·莫將戲事擾》

宋·王安石

莫將戲事擾真情,且可隨緣道我贏。

戰罷兩奩分白黑,一枰何處有虧成。

這是一首格調清新、興味盎然的七絕小詩,詩雖短,卻在中國圍棋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此詩中,我們可以管窺中國古代文人弈棋的思維方式,進而透視通過圍棋流露出的民族性格。

和許多文人一樣,王安石也是一個大棋迷,但據史料記載:他「每與人對局,未嘗致思,隨手疾應,覺其勢將敗,便斂局曰:『本圖適興忘慮,反至若思勞神,不如其已。』」([宋]范正敏《遯齋閑覽》)可見,王安石僅僅是把下棋當作一種娛樂和消遣的手段和工具。在對弈中,他經常下隨手棋,並常因此招致大敗,但他對此卻不以為意,這一點從詩中不難看出:

詩的一開頭,作者就將圍棋定位為「戲事」,在王安石看來,弈棋,只不過是一種遊戲而已,犯不著較真。他認為,所謂的「真情」才是最重要的。首句中,對「戲事」與「真情」的取捨十分明朗,而一個「莫將」,更是強調了這種態度的堅決。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認識,第二句才自我陶醉似的說:「且可隨緣道我贏」。從表面上看,這好像是一種勝負不縈於心的超脫境界,而事實上,卻恰恰是他太在意勝負了。這和蘇軾的「勝固欣然,敗亦可喜」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的。對勝負,蘇軾看得淡、看得開,只要沉浸在圍棋的樂趣中,勝敗輸贏都可不必掛懷,但他對勝負的事實本身還是尊重的。王安石則不然,對於他,勝負是可以隨意地「判定」的。「道我贏」,一個「道」字,恰好說明事實上作者是輸了。既然輸了,還偏偏要說,可以算作是自己贏了。試想,若是真的淡泊勝負,何至於要用這樣的「精神勝利法」來為自己輸棋解嘲呢?由此可見,前面之所以將圍棋目為遊戲之事,也不過是他自己棋力差,心虛而已。

詩的結尾,是王安石對圍棋的理性認識,也是他為自己「淡泊勝負」所找的理由。既然一局棋罷,黑白棋子裝入奩(即棋罐)中,空空如也的棋枰上便什麼都沒有了。是非成敗,轉頭即空,哪還有什麼分別?

本文內容來源:《棋藝》雜誌2003年04期,有刪改

作者:劉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弈客圍棋 的精彩文章:

韓國棋戰枯死 曹薰鉉呼籲復活國手戰
申真諝負黨毅飛 看看韓棋迷咋評論

TAG:弈客圍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