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喚醒沉睡生命的雷響

喚醒沉睡生命的雷響

GIF

主播:李純羽

背景音樂:青石巷

微雨眾卉新 | 一雷驚蟄始

(驚蟄時景圖 崔振東攝)

北方的春天彷彿並不明顯,總感覺寒冷過後,經過幾分冷熱交加,便是夏的炎熱。然而就在這冷與熱的交響之中,演奏著大地生靈的一步步蘇醒,每一個節氣都是一個節點。驚蟄,意味著春天第一聲驚雷的來臨。

JingZhe

2018.3.5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更是干支歷卯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3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銀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到0℃以上。

"春雷驚百蟲",溫暖的氣候條件利於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田間雜草也相繼萌發,應及時搞好病蟲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雨水、驚蟄亦可聞春雷初鳴;而華北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

▲向上滑動

倉庚鳴:庚,亦作鶊,黃鸝也。《詩》所謂"有鳴倉庚"是也。

《章龜經》曰:"倉,清也;庚,新也。感春陽清新之氣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

《詩》曰"黃鳥",齊人謂之"搏黍",又謂之"黃袍",僧家謂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黃,又名鵹黃,諺曰:"黃栗留黃鶯",鶯兒皆一種也。鷹化為鳩:鷹,蟄鳥也,鷂鸇之屬;鳩,即今之布穀。

《章龜經》曰:"仲春之時,林木茂盛,又喙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飢,如痴而化,故名曰鳲鳩。"

《王制》曰:"鳩化為鷹,秋時也。"此言鷹化為鳩,春時也。以生育肅殺氣盛,故鷙鳥感之而變耳。

孔氏曰:"化者,反歸舊形之謂。"故鷹化為鳩,鳩復化為鷹,如田鼠化為鴽,則鴽又化為田鼠;若"腐草為螢","雉為蜃","爵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複本形者也。

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雲:"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

"華北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土壤仍凍融交替,及時耙地是減少水分蒸發的重要措施。"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這是當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寶貴經驗。

沿江江南小麥已經拔節,油菜也開始見花,對水、肥的要求均很高,應適時追肥,乾旱少雨的地方應適當澆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滿足菜、麥及綠肥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防止濕害則是最重要的。

華南地區早稻播種應抓緊進行,同時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隨著氣溫回升,茶樹也漸漸開始萌動,應進行修剪,並及時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發葉,提高茶葉產量。桃、梨、蘋果等果樹要施好花前肥。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驚蟄吃梨

驚蟄吃梨源於何時,無跡可尋,但祁縣民間卻有這樣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傳說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著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蒙鼓皮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古人想像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周禮》卷四十《揮人》篇上說:"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注:"驚蟄,孟春之中也,蟄蟲始聞雷聲而動;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見不但百蟲的生態與一年四季的運行相契合,萬物之靈的人類也要順應天時,凡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打小人"驅趕霉運

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驚蟄民間習俗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韋應物

驚蟄,打破沉寂的一聲雷響,內蘊生命力的勃發,不是更感動嗎?多荒寒的大地,都不會使春來的生命失望,在落寞中、在荒寒中能夠看到萬紫千紅的春意,這是何等的遠見。蕭索與孤寂中的等待與希望,比春耕夏耘更有意義。

溫馨提示:

近來易有沙塵暴,不要貪圖春意,隨意增減衣料~

正是初春,萬物萌發,要注重對微量元素的補充,多吃水果~

天乾物燥,要注意喝水,謹防感冒哦~

責任編輯:許 琦 王煜嫻

文字編輯:於岩柏 薛雅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蒙古大學 的精彩文章:

這樣的《詩經》,這樣的泰戈爾

TAG:內蒙古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