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國欺負清朝之時還攻打一小國,結果清朝屈辱戰敗,小國大獲全勝

此國欺負清朝之時還攻打一小國,結果清朝屈辱戰敗,小國大獲全勝

原標題:此國欺負清朝之時還攻打一小國,結果清朝屈辱戰敗,小國大獲全勝


眾所周知,19世紀的英國正值巔峰時期,「日不落帝國」的軍艦遍布全球。在亞洲,英國不斷跑馬圈地,征服了一個又一個國家。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在這次戰爭中,還沉迷於「天朝上國」美夢的清朝,被遠道而來的英國軍艦打得落花流水,慘不忍睹。最終,清朝政府又是賠款、又是割地,從此淪為西方列強宰割的對象。


但鮮為人知的是,當時英國在進攻清朝的同時,為了建立從北非到印度的勢力範圍帶,還在同時入侵中亞國家阿富汗。


阿富汗位於西亞、南亞和中亞交匯處,北接土庫曼、烏茲別克和塔吉克,東北突出的狹長地帶與中國接壤,東和東南與巴基斯坦毗鄰,西與伊朗交界。阿富汗國土的五分之三交通不便。屬大陸性氣候,全年乾燥少雨。它與大部分毗鄰的國家有著民族、宗教、語言以及地理上一定程度的關聯。


阿富汗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國家,國土面積只有幾十萬平方公里。而大英帝國領土約3350萬平方公里,佔到了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英國和阿富汗打仗,看上去完全就是一場不對等的戰爭,就像是大人欺負小孩。 但兩個戰場的戰爭結局卻讓人大跌眼鏡。號稱「天朝上國」的大清朝敗了,被逼簽署了中國近現代以來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但另一方面,阿富汗這小國卻大獲全勝,打得英軍全軍覆沒,實在是讓人萬萬想不到。


入侵阿富汗的英軍部隊


1837年,英國人雖然已經牢固地控制了印度,但是,英國人開始擔心俄國從開伯爾山口和波倫山口入侵印度,擴張其帝國。英國派使節到喀布爾,希望和阿富汗國王多斯特·穆罕默德·汗結盟,以對抗俄國。當時,錫克帝國剛剛奪取了阿富汗重鎮白沙瓦,多斯特·穆罕默德希望得到英國人支持,收復此城,但英國人卻拒絕支持他。俄國隨後亦派遣了使節到喀布爾,並表示支持多斯特·穆罕默德收復白沙瓦。印度總督喬治·伊登的顧問誇大了此事的影響。


1838年,俄國與阿富汗談判破裂,波斯-俄國聯軍隨即圍攻阿富汗西部城市赫拉特。俄國為增長在亞洲的影響力,與波斯結盟,而後者與阿富汗一直有領土爭議 - 赫拉特一直在波斯帝國的版圖裡面,直到1750年阿富汗奪去了赫拉特。奧克蘭勛爵的計劃是,首先為阿富汗人解圍,然後扶植一個親英的君主,代替多斯特·穆罕默德。英國人後來選定舒亞·沙阿·杜拉尼為新一任國王。


為得到入侵阿富汗的理由,奧克蘭勛爵在1838年10月發表了西姆拉宣言,交代了英軍入侵阿富汗的四個理由。宣言表明,為確保印度的安全,英國在印度西部要有一個可靠的盟友。英國入侵阿富汗,只是為了幫助舒亞·沙阿重奪皇位。英國不否認自己入侵阿富汗,但表明此舉只是為了幫助阿富汗人建立合法政府,對抗外國干涉與國內亂黨。

實際上,舒亞·沙阿的統治,完全靠英軍鎮壓亂黨維持,收買酋長的資金亦由英國提供,英國之所以入侵阿富汗,是為了在阿富汗建立一個親英政權,對抗親俄的波斯,削弱俄國的影響力,使印度免受俄國威脅。


1838年12月,一支21000人的英軍部隊(包括英國人和印度人),在約翰·基恩爵士的指揮下,離開旁遮普。1839年3月末,英軍部隊抵達奎達,穿過波倫山口,啟程前往喀布爾。大軍行經崎嶇山地,穿越沙漠,翻越海拔達4000米的山口,但進展仍然很快。1839年4月25日,英軍已經抵達了坎大哈。


同年7月22日,英軍發動奇襲,奪取了固若金湯的、監控了西邊一片通往西北邊境省的平原的加茲尼堡壘。英軍炸開了城門,隨即開入城內。是次圍城,英軍200人傷亡,阿軍500人陣亡,1600人被俘,受傷人數不詳。英軍在加茲尼得到了大量補給,足夠繼續進軍。


英軍隨後大勝由多斯特·穆罕默德之子帶領的阿軍。多斯特·穆罕默德與他的追隨者一起逃往布哈拉,途徑巴米揚。1839年8月,在失去皇位近30年後,舒亞·沙阿在喀布爾重登皇位。


然而,英軍很快就面臨著充滿痛苦的噩夢。


1841年11月2日,阿富汗爆發喀布爾大起義。怒不可遏的喀布爾市民手執各種原始武器向英軍發起進攻。在起義軍的打擊下,英軍守城部隊全線潰敗。當晚,喀布爾起義軍就佔領了全城。


隨後,起義軍繼續向城外的英軍部隊發起進攻。面對成千上萬的起義軍,英軍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懼。他們驚呼:「阿富汗全國居民都拿起武器反對我們了!」


在這次起義大戰中,英國軍隊節節敗退,連英國公使麥克諾頓都在戰爭中被擊斃。

1842年1月1日,英軍與叛軍達成了協議,叛軍保證駐軍及其家屬能夠安全撤出阿富汗。五日後,英軍開始撤退。隊伍總人數為16000人,當中有4500個軍人,12000個平民。大部分士兵都是印度人,只有一個由英國人組成的團,第44步兵團。


吉爾扎伊戰士在隊伍經過山口時發動了突襲。隊伍在險惡的峽谷中行進了30英里(48千米),渡過喀布爾河,最終在甘大麥遇襲。此後,隊伍只剩下了40多人,失去了馬匹,只能依靠雙腳前進。地面冰凍,沒有遮掩,糧食只能維持幾個星期。隊伍的武器只剩下幾支火槍,幾把軍官用的手槍和幾把劍。第44團全軍覆沒,只剩下蘇特爾上尉、費爾中士和七個士兵生還,但全部被俘。 只有一名身負重傷的軍醫跑回阿富汗東部城市賈拉拉巴德,報告了英軍慘敗的消息。


但英軍遭此慘敗,不服氣,調集重兵大舉進攻喀布爾。而阿富汗人民則繼續奮起抵抗。面對這種情況,英國統治者害怕再遭慘敗,只能被迫宣告失敗,撤出阿富汗。


1843年,英軍倖存者之一隨軍牧師葛雷牧師出版了一部關於第一次英阿戰爭的回憶錄。他寫道:「這是一場沒有明智計劃就發動的戰爭,既盲動又怯懦,最終帶來了災難。無論是主導這場戰爭的政府,還是參與這場戰爭的部隊,都沒有得到多少榮譽。無論是政治抑或軍事方面,都無人受益。撤出阿富汗的部隊,與敗軍無異。」



這就是著名的第一次英阿戰爭。戰爭使英國損失了3萬餘人,耗資1.5億英鎊。結果以阿富汗人民大獲全勝而告終。在那之後,整整30年,英國不敢再向阿富汗發起侵略戰爭。


對的,是無情的槍炮和拳頭,讓西方列強變得如此溫順和乖巧。即便在1979年,又一超級大國蘇聯入侵阿富汗,10多萬裝備精良的蘇軍歷經十年時間也未能擊敗阿富汗,被稱為「蘇聯的越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家史話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堅強城市:被日本鬼子8年176次轟炸、投彈2600枚仍未佔領
他是個愛說漂亮話的皇帝,卻在十幾年間把一個強盛的王朝給敗沒了

TAG:漢家史話 |